推薦序一
一覽台灣之美
前外交部長.歐鴻鍊
在我四十餘年外交生涯中,外交部曾邀請過無數友好國家政要來台灣參訪。在早期,參訪的行程除了官式訪問之外,故宮博物院是必列的景點,而隨著我國經濟繁榮進步,又陸續增列了竹科中心及101大樓。透過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去認識這個寶島或許是最迅速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台灣有壯麗的山海景色,有道地的中華美食及台灣小吃,還有聞名全球的電影導演及藝術家。台灣文化集歐美、大陸及南島文化於一爐,人民勤勞、樸實、友善且熱情。這樣的台灣無法經由統計數據或硬體建設去探索,只能用心去感受。
《台灣,一個驚喜!》是法國在台協會前主任潘柏甫夫人滿里子女士在台三年期間,以其細膩的心思與豐富的情感所描述的生活札記。這本札記分別從博物館、文藝創作、美食烹飪、茶飲藝術及養生之道各個角度切入,使台灣之美得以一覽無遺。
本書所載之內容實已超越了一般旅遊導覽書藉所能提供的功能,相信無論是外國觀光客或是國人同胞,都可以從這本書深刻體驗台灣文化的深厚底蘊。我願藉此表達對滿里子女士的衷心謝忱,也在此祝福本書的讀者都能有一趟驚喜的台灣之旅。
推薦序二
見證台灣的美
觀光局長.賴瑟珍
在外國人的眼中,台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報告指出,台灣的觀光旅遊競爭力排名亞洲第四;《國家地理雜誌》也在同年封台灣可能為亞洲最佳旅遊目的地;來過台灣的外國友人都深刻感受到台灣是個很有魅力的社會。
台灣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擁有世界級的太魯閣、日月潭、故宮等景點以外,多元的文化內涵、友善的人民、安全與方便的旅遊環境,都是讓國際友人深深著迷的地方。只要來過台灣,就會被這塊土地上的事物所吸引,不自覺地,貼近這塊土地,融入台灣的生活,台灣有著這種不凡的魅力。
非常榮幸得知本書作者前法國駐台代表潘柏甫夫人(Marilo et Jean-Claude Poimboeuf)對台灣就有這樣的熱情。作者本身的多元文化素養與豐富的旅遊經驗,與台灣的多元性格一拍即合。儘管駐台時間僅有三年,卻有著連身為在地人的我們都自嘆不如的深刻觀察。在她的眼中,故宮不再獨尊,台灣還有更多體現傳統和常民文化的處所值得欣賞;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們不僅吸收了世界上的創意潮流,更保留中華文化的深博精髓,在國際舞台引領風騷。當然,潘柏甫夫人也跟許多國際旅客一樣,喜愛台灣的美食、茶文化,享受精緻的養生之旅。
本書的文字生動而富於感情,雖然作者十分自謙地以「主觀」來形容自己對台灣的發掘與認識,但我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她對台灣的真摯和用心。藉由這本書、藉由一位外籍人士的體驗來見證台灣之美,真是讓人感到無比的期待與興奮。
感謝潘柏甫夫人與天下雜誌的努力,將台灣的美用外國人的角度、感性的語調,以中英對照的方式向國際觀光客訴說,將台灣生活的體驗,以文化筆調來闡述,讓台灣呈現更迷人的丰采,本書將成為台灣最好的行銷推手。個人期盼這本書能吸引更多愛台灣的人士,來台體驗這份神奇、創造更多的驚喜。在此預祝本書發行成功。
推薦序三
旁觀的透徹:另眼看台灣之美
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
做為一個台灣文化與觀光的推廣者,拜讀Mariko女士的文字,令人倍感鼓舞與感動。如果讀者知道Mariko女士的來歷:出身日本的法國外交官夫人,兼具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與教育薈萃;先後隨夫婿長期派駐過中國、泰國、日本、澳洲四個國家,卻選擇了台灣,作為她的第一份出版品的素材。純然因為台灣的人、地、物啟發她寫作的靈感以及與人分享的衝動。
筆者在感動與鼓舞之餘,心中也有些許的遺憾!遺憾來自以下的疑問:為什麼,一個出身日本,嫁到法國的外國人,在短短的三年內所看過、經歷過、探索過的台灣,竟然比台灣大多數、無論從事或非從事觀光行銷的人,看得更多、走得更遠?又為什麼,我們自己早已擁有卻沒有體認到的台灣價值,竟然由外人來提醒與彰顯?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簡單回答,她的敏銳觀察能力必然來自於深厚的「人文素養」。正由於Mariko女士同時兼具了法國與日本的文化傳統素養,當她來到台灣,就特別容易觀察到屬於台灣人文優美而雅致的細節。而她所觀察到的,都是台灣藝術家們這些年來,在生活與時間中淬煉出來的,獨屬於人本、文化創意的成果。
作者在文中特別關注的,是一個個具體而努力的「人」,不管是藝術家、經營者、或是平凡百姓,都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許台灣沒有最現代化的機場、也沒有最井然有序的鄉村佈局,但是我們卻有著全球人士一致讚美的人情味與對人的熱忱。而這正是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從所有曾經久居台灣的國際人士聽聞最多的的觀點,他們一致認為:台灣是最適合外人居留的地方,但尚不為人所知。
祝福這本書如作者所期盼,能與更多未來有興趣深入探索台灣的朋友分享。個人更盼望所有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朋友,從一個外國友人的眼中,在我們習以為常、毫不在意的身旁之處,重新定位台灣的美與自信。
前言
滿里子自序
台灣長時間被稱為「福爾摩沙」,法文的「Ilha Formosa」,即「美麗之島」。這個名字是十六世紀末,第一個發現台灣的歐洲人──葡萄牙航海家所取的名字。
雖然1884至85年間,在印度支那殖民勢力強大的法國,曾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和晚清打了一場中法戰爭,但台灣仍不為大部分的法國人所熟知。此外,由於和觀光客眾多的泰國英文發音相近,也常令西方人混淆不清。
我呢,儘管出身日本,但在2005年來此居住之前,對台灣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大概只知道台灣位於中國的外海、離沖繩不遠,被日本殖民長達五十年之久。我也還記得在童年之時,台灣給日本的印象,常與像是香蕉、鳳梨等熱帶水果連結在一起。稍微嚴肅地來說,如同多數的外國人一樣,我覺得台灣彷彿像是國際體系中的一個例外。為什麼一座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島嶼,具有所有國家應有特徵的她,不能被稱為一個「國家」?
曾經於八○年代在中國生活了3年的我,了解許多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帶著些許的憂慮,想知道我在台灣將被如何看待。此外,我還保留了在北京那幾年對中文的認識,但這還不足以跨越日常生活所需以外的基本溝通。
在我抵達台北之後,沒想到卻是一連串的驚喜。首先,我驚訝地發現,只會講英語、日語的我,居然也可以在此生存,沒有任何問題!第二個驚奇發現是,大多數的台灣人不僅對日本沒有敵意,甚至還很喜愛我的祖國,每年都有一百多萬人去觀光。我又很快地發現,日本並不是唯一被台灣人溫馨接待的對象,所有外國遊客都對台灣人的熱忱、善良和友好態度印象深刻。
我在此適應得非常好,有幸認識許多親切有趣的台灣人。多虧了他們,讓我有很多新發現,並且樂意將這些新發現與讀者們分享。這本書沒有成為旅遊指南的壯志,也無意囊括每個層面或所有好地方。相反地,這只是一個日裔法國人在台灣的私人手札。
依我個人的喜好和經驗,我對探索台灣豐富的文化與生活藝術特別感興趣,而不是島嶼的自然美景。然而,她的美景絕對不負「福爾摩沙」的美名。只要我們稍微遠離市中心,就可以在東亞最高的山岳間探險;台灣植物的種類也頗驚人(在相當於比利時大小的領土上,有超過六千種的各類植物),這也使得受邀為國家音樂廳大理石牆做裝飾的植物牆設計師派屈克.布朗克(Patrick Blanc)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少人知道,台灣是世界上最大、超越泰國的蘭花出口國。若你想說服自己,就到位於台北東北端的內湖花卉市場,那是這個城市裡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本書著眼在「台灣最能吸引我的地方」,相信這些地方也能引起過客旅者、暫居此地的國際居民,甚至是搞不清楚台灣有什麼可吸引外國人的台灣人的注意。我還記得,台灣某家大型旅行社的負責人很驚訝我竟然可以建議遠從法國或日本來訪的朋友們,參訪一些連他們也沒有列入參觀名單的地方。這些旅行業的行家們對巴黎、倫敦或羅馬的景點如數家珍,卻覺得台北除了故宮博物院、世界最高的101大樓及夜市以外,就沒有什麼好看的了。
因此,我建議各位不妨來分享我的探索與際遇。儘管書中所提出的都是非常個人且主觀的路線,朋友們都對我的舉動,依然給予大力支持。甚至在地的朋友,也驚喜地發現台灣有著連他們都想像不到的豐富內涵。我指的當然不是這個小島在物質上的財富,而是那些可貴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我們真正愛上一個地方及其居民,還有他們的文化與生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