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一定比『教』孩子容易 ~
最淺顯易懂的育兒中醫智慧,
讓孩子從0歲開始,不打針,不吃藥,自然提升免疫力,
擁有一生健康好底子!
● 觀察孩子的五官變化,讓你掌握第一時間找出問題所在
● 提升孩子腦力與智力的食療搭配與幼兒氣功
● 0歲到學齡兒童各階段的中醫調養處方—偏食、常感冒、情緒不穩定,一次解決。
● 兒童常見傳染病的預防要點,自然提升孩子的自體免疫力。
● 最熱門的拍打五臟經絡法:推拿按摩、敲經拍打、最適合親子的體操氣功,全面提升孩子的自然療癒力!
『養』不一定比『教』孩子容易,擔心孩子偏食、發育不佳?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免疫力,保護他免於傳染病的傷害?孩子愛發脾氣、愛哭、沒活力該怎麼辦?終於,這些永遠擔心不完的問題和疑慮有了值得信賴的解答──《育兒中醫智慧》從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淬煉出實際試驗過的對策和答案。
從懷孕期的胎教、照顧嬰兒的基本步驟、如何在第一時間找出毛病、食 物與營養、健康與安全,到孩子的行為、發展與學習等等,處處都可見這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老祖宗育兒智慧和現代創意。
受過嚴謹西方醫學訓練的吳建勳醫師,以現代的眼光從中國古籍醫書裡,整理出實用的現代育兒寶典,結合多年的臨床個案,讓讀者一看就能活用中醫的育兒智慧。也透過自然清淨的中醫方法,讓身心靈很快的恢復健康,不受病魔侵擾。
本書是吳建勳醫師整理多年中醫臨床實症經驗,從懷孕期開始讓中醫教你養孩子。這將會是家中有小孩或或準備生養小寶貝的家庭裡,不可缺少的實用好書。
內附敲打五臟經絡法:
◎幼兒推拿按摩法
◎常見的幼兒中醫調養藥方
◎實用食療食譜,在家就可以自我養生!
醫界、名人一致推薦
◎朱衛茵(飛碟電台DJ)、傅娟(電視主持人)
◎台北縣立醫院復健科醫師 周清隆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吳建勳
美國環球大學中醫研究院東方醫學博士,WHO世界衛生組織唯一認可的世界性針灸組織—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國際針灸醫師,美國加州針灸中醫師。
出生中醫師世家的吳建勳醫師,自小耳濡目染,精研中國傳統醫學二十多年,學貫中西之餘亦行醫遍及美國與中國大陸,擅長食療、氣功、指壓、經絡拍打、針灸等各類自然療法。目前已出版中醫及養生保健著作,包括《中醫育兒智慧》、《親親寶貝免疫力》、《挑食健康密碼》、《全方位止咳妙方》等27本。吳醫師並擔任歐美駐台機構與團體如德國文化辦事處、雀巢食品、西門子、朋馳等中醫與自然療法講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現代父母的一大福音
周清隆(前台北榮總復健部主治醫師、現任台北縣立醫院復健科醫師)
大陸近年將自然醫學「全息律」觀念對應中醫許多診斷與治療系。「全息律」即身體的器官或組織皆可對應全身每一部位。西醫以驗血來查知身體病灶便是一例,基因工程則可由細胞核的基因排列診斷疾病。而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八綱、臟腑、六經、衛氣營血都是全息思想。臨床的脈診、舌診、耳針、頭皮針、眼針、腕踝針、手針、手掌足底反射區也是診療法。吳博士更從耳朵、眼睛、舌頭、指甲、大小便、臉色,介紹如何為小寶貝作健診,資料詳盡、極為寶貴,且又敘述簡明易知,很值得父母們參考。
中醫察知藥物、食物,依四氣五味五色會歸入不同經絡臟腑,此觀念亦已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王唯工教授以尖端科學,脈診儀加以證實。德國傅爾博士用電針炙生物能量醫學,配合同類療法將各種食物、營養素、藥品、毒素、病菌影響哪條經絡能量,更詳加分類。絕非一般西方營養學者,認為食物營養便是澱粉、脂肪、蛋白質,再加維生素與礦物質而已。即使細分不同氨基酸,或不同架構脂肪、糖類,仍不識生物能量何去何從。古人選用土雞、老母雞燉補感到氣足能量強,而不用小雛雞,便是實證經驗。本書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食物水果,依四氣五味五色詳加分類,並考量小朋友接受程度,教以實用簡便的食譜方法,對現代忙碌的父母實在是一大福音。
吳博士為世界針炙學會聯合會國際針炙醫師,行醫多年並於自設診所教授中外人士多種氣功及保健養生功法。深知防病強身,除食補藥療外,各種動靜功法、按摩推拿導引也很重要。所以在本書之中介紹許多獨創推拿按摩敲打方法,及有趣的運動,希望父母在照顧小寶貝時,更能促進親子關係。
東方文化積數千年經驗智慧,非常注重胎教,深知孕婦的生活飲食,身心情緒都會密切影響胎兒發育。美國國家衛生院(NIH)也曾製作兩百萬份音樂光碟免費贈予孕婦,計劃追蹤十年藉此瞭解胎教對孩子不同階段的影響。
從大腦神經生理學的研究,知道人類對外界訊息刺激,除嗅覺經由額葉外,其餘眼、耳、舌、身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皆會傳入腦部視丘,再傳入下視丘而影響掌控全身內分泌系統的腦下垂體,最後影響人體免疫系統。母親接受的許多身心刺激都會傳遞訊息給胎兒,胎兒在母體中每星期都有不同器官在形成,無論是來自於母親或胎兒本身,任何生理或情緒上的創傷都可能干擾胎兒的成長與健康,這些創傷常會造成日後屢次發作的症狀或難以治癒的病痛。吳博士家學淵源、學養素豐,所著《育兒中醫智慧》,為能培育龍鳳子女,更是強調胎教的重要。筆者榮為吳博士同窗,今受命為之題序,欣見本書發行,利益無量家庭。
名人推薦:推薦序:現代父母的一大福音
周清隆(前台北榮總復健部主治醫師、現任台北縣立醫院復健科醫師)
大陸近年將自然醫學「全息律」觀念對應中醫許多診斷與治療系。「全息律」即身體的器官或組織皆可對應全身每一部位。西醫以驗血來查知身體病灶便是一例,基因工程則可由細胞核的基因排列診斷疾病。而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八綱、臟腑、六經、衛氣營血都是全息思想。臨床的脈診、舌診、耳針、頭皮針、眼針、腕踝針、手針、手掌足底反射區也是診療法。吳博士更從耳朵、眼睛、舌頭、指甲、大小便、臉色,介紹如何為小寶貝作健診,...
章節試閱
掌握第一時間找出問題
中國傳統醫學在幾千年來對抗疾病的經驗中發現,外顯的身體五官就像是內臟的縮影,隨時呈現出健康與否的狀態。
而脈搏、痰、皮膚、指甲及糞便等也如同鏡子,能即時地反映與顯現人體內各個系統的狀況。
因此,只要仔細觀察這些部位,就可找出生病的蛛絲馬跡,進而加以預防,或對症下藥治療,不論成人或小孩都很適合用來保健。這些前人的智慧結晶,有時候還比現代醫學檢驗快上好幾倍找到真正問題的所在。
小朋友不舒服時,我們可從眼睛、舌頭、指甲、耳朵、大小便、臉色等看出端倪,做出適當的處置。同樣的這些方法也適用在成人的身上,朋友們不妨牢牢記住這些判斷原則,隨時應用得上,因為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從耳朵提早發現問題
嬰幼兒在三歲以前,脈象並不穩定,中醫師無法以切脈做為診斷疾病的總結,因此往往必須從小朋友身上其他顯現的象徵來觀察。
例如耳朵上有很多穴道,可能是一點或一個區域,當人體內臟有異樣或軀體有疾病時,往往會在一邊的耳朵甚至是兩邊耳朵上的對應部位,出現各種象徵或反應,如血絲、細小腫塊、皮膚變色、凹陷、壓痛敏感、皮膚的電位特性改變等。臨床上可以利用這些明顯的部位變化作為診斷的參考,並可刺激這些地區來預防與治療疾病。尤其在嬰幼兒身上,可以看到相當顯著的觀察與療效。
平時,你若想知道寶貝真正的健康狀況,只要仔細觀察耳朵的一些細微變化,譬如趁他睡著時可從耳朵的顏色、光澤、異樣、對應部位等,就可做出一些判斷,預做準備或處理,不會手忙腳亂。所以到了問題很嚴重時,你才發現小孩生病了,那時候可能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謂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小寶貝生病時多半只會哭鬧不休、耍脾氣,但可能是肚子餓了,或是真正有腹痛、脹氣或腹瀉等,你怎麼去分辨與處理?他一定不會乖乖讓你檢查,也不會「說清楚、講明白」,此時我們如果仔細觀察耳朵,就可以明白問題可能出在那裡。
做家長的我們使用一些簡單的按摩或食療,就可立刻緩解他的不舒服。這在你尋求醫生的幫助之前,或是你一時無法就醫時,這會是重要的一個知識與動作。甚至於在就醫、服藥、打針之後,我們仍然可以針對不舒服的對應區域來做按摩或後續處理,加速痊癒。
■耳朵的基本觀察
1.耳朵皮膚部份區域呈現以下色澤:
‧青色: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寒症、痛症、痙攣。
‧青黑: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劇痛發生。
‧青白色: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虛寒症(身體虛弱且有寒象在裡頭)
‧暗紅色: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血瘀現象(內部循環有阻礙)。
‧濁黃色: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濕熱現象,易引發皮膚病或肝膽疾病,如濕疹、皮膚過敏紅癢、長瘡、肝炎、黃膽等。
‧白色: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慢性病、功能失調、貧血、麻木不仁、寒症(怕冷、手腳冰冷)。
2. 耳朵皮膚部份區域呈現以下症狀:
‧紅且痛: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發燒、發炎、急性病、痛症、慢性病轉變成急性發作。
‧血管充盈(有明顯的血絲):表示該對應區有發炎或疼痛現象。
‧有片狀隆起(白色、紅暈、灰暗色):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有膽囊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有片狀凹陷:表示有低血壓、腹瀉、氣弱,或末端循環不佳。
‧有結節狀隆起:表示對應的內臟或部位可能有腫瘤、硬塊等。
‧有鏈珠狀隆起:表示對應區有腰痛,或頸椎病。
‧有皮下水腫:表有心臟病、腹脹、浮腫、糖尿病。
‧有丘疹:表示有支氣管炎、心悸,或皮膚病。
‧有脫屑現象:表示可能是有皮膚病、婦科病,或高血脂症。
3. 耳廓紅腫:表示有肝膽或胃發炎。
4. 耳輪呈現暗紫紅色:身體有凍瘡。
5. 耳輪焦乾:表示腎臟與膀胱長久虛弱衰竭。
6. 整個耳朵呈現暗黑色:表示腎虛、腎功能衰弱。
7. 肝區或耳垂中央區域有點狀凹陷:可能有散光、視力變差問題。
8. 肝區或耳朵中央區域點狀凹陷兼有片狀隆起:近視兼散光。
■簡易的觸診法
除了觀察耳朵皮膚的變化外,可用簡易的觸診法來查出病變部位。可以拿用鈍的牙籤,或沒水的原子筆尖,或圓尖的物品來壓耳朵的每一個部位。
假如輕輕一壓就覺得很痛,或壓的痕跡恢復較慢,都表示其對應的身體部位出了問題,需要趕緊做適當的處理(食療、按摩、氣功運動……)或就醫。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告訊號,倘若我們置之不理,身體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因為耳朵的皮膚是像鏡子一般地,隨時在反應身體內在的狀況。
以下就是簡單的操作方式:
1. 壓痛法:
耳朵皮膚部份區域輕輕一碰觸或按壓,就覺得壓痛點很痛、很敏感,表示可能是急性病,或是痛症,或有腫脹毛病。
2. 壓痕法:
‧耳朵皮膚部份區域壓痕淺、恢復快,表示是新病,或是病勢強,或是急性病。
‧耳朵皮膚部份區域壓痕深恢復慢,表示是舊病,或虛症,或是慢性病。
■按摩療法
不管是耳朵皮膚異常部位,或是壓痛區、壓痕區,都可多多按摩或按壓,每日兩三次,可改善身體的不適與問題。
(※節錄自《育兒中醫智慧》第一章 掌握第一時間找出問題)
寶寶○~兩個月的產婦食補
中醫師會建議產婦在寶寶出生後到兩個月左右,加強進補有益眼睛的食物以幫助幼兒視功能發展,如「鮑魚粥」、「枸杞豬腦燉盅」,餵奶時可將此營養轉給幼兒吸收。
為了幫助幼兒在出生後百日形成良好任脈,可以自己翻身,中醫師會建議加強進補有益任脈的食物,如產婦可多吃有香氣的食物香菜、芹菜、洋蔥、紫蘇葉、九層塔等。因為這些有自然香氣的蔬菜,能打開胃口,促進消化,並提升任脈之氣,所謂「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媽媽餵奶時可能會將此營養轉化給幼兒吸收。
■ 鮑魚粥
材料/
鮑魚一個、糙米半杯,薑少許,豬大骨數塊。
做法/
1. 準備洗淨的鮑魚,用半個約一○○克切薄片。
2. 先用豬大骨熬湯頭,整個鮑魚粥吃起來才會甘甜美味。即用豬大骨數塊汆燙過,加一鍋水熬二、三小時,熬的時候要注意不斷地去掉浮沫,最後再撈起骨頭。
3. 再依序加入薑、鮑魚片、糙米等煮熟後,再加適量的鹽。
功效說明/
鮑魚:學名Haliotis discus,是一種單貝殼的海產貝類,古稱「鰒魚」,又有「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等別名。鮑魚性平,味鹹,無毒,能滋陰、清熱、益精、明目,常用於視力虛弱、肺結核、淋巴結核、潮熱盜汗等症。
鮑魚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珍貴名菜,明清時期被列為八珍之一,如今在國宴和達官貴人宴席之上,鮑魚亦經常榜上有名,是中國經典美食。其貝殼名為石決明,亦是常用的一種中藥材,能明目去障,治骨蒸勞熱,可通五淋。
糙米:糙米的膳食纖維含量約為白米的十二倍、維生素B1含量三倍、維生素E則約五倍,且糙米比白米含有較多的人體必需的蛋白質成分之一「離氨酸」,非常營養。
(※ 節錄自《育兒中醫智慧》第二章 寶寶不同階段的飲食建議)
中醫師讓人胃口大開的祕訣
■祕訣1:巧用開胃食材
首先,可多吃較有「濃厚芳香氣味」的蔬果或飲料,以開胃口,促進食慾,增加活力。
如在孩子的湯中加入一些切碎的台灣芹菜、九層塔、青蔥、洋蔥、大蒜等,記得一開始時先稍微加一點,等孩子慢慢適應且習慣這些刺激的味道,再酌量增加。這些味道重的食物,都有刺激體力及增強抗病力的作用,像大蒜就是最佳的天然抗生素。
亦可在湯中加六~一○滴的「檸檬汁」,不僅可使湯變得鮮美,也能在無形中使寶貝喝湯時促進他們的食慾。
其次,可常給孩子吃乾佛手、金桔乾、陳皮乾、酸梅湯、山楂茶(至中藥房購買山楂乾,每次用五錢~一兩,加水一小鍋,煮開後再加少量冰糖)等,或者在便利商店購買山楂片當零食給孩子吃。因為這些食物酸酸甜甜的很好吃,且都有開胃解脹的作用,常吃就會胃口大開、不挑食了。
■祕訣2:養成好習慣
‧餓個一、兩餐
孩子偏食太嚴重時,做家長的有時真的要狠下心,讓寶貝餓個一、兩餐,等到小孩餓壞了,先在孩子周圍讓他聞到陣陣的食物香味,接著不管給他什麼東西,他都會覺得好吃。或者帶孩子參加「慈善饑餓營」,所謂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就會感覺食物的可貴。
‧早餐要吃飽、吃豐富
另外,早餐如果不吃或吃得不夠,或是晚餐太晚吃,小朋友亦容易造成偏食。因為許多科學家研究認為,早餐是供應一整天精力的主要能量來源,一旦沒吃早餐,一天的精力就少了一大半,會比較不愛活動;然後到了中餐就狂吃一通,下午就撐在那邊,或猛睡大覺。
不想吃早餐,容易造成健康的惡性循環,因而奉勸家長們,早一點起來準備豐富的早餐給孩子們享受。
‧晚餐請早、睡前不吃甜食
儘量讓寶貝在晚上七點前吃完晚餐。
很晚吃晚餐,容易睡不好,因為我們的消化系統消化食物需要很多時間,更何況假如孩子吃錯食物,就會造成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睡眠品質一差,孩子怎會健康呢?
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晚餐之後到睡前,只可吃些水果,不宜吃太多甜食,因為甜的食物易脹且容易發胖。
‧吃飯時勿看電視或電腦
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會大大影響消化系統的「消化完全」,因為當小朋友「分心」在電視的節目中,腦部與消化系統的連繫,就不夠完全或容易斷線,那麼就會影響到消化液的分泌、胃腸的蠕動等機能,自然而然就會吸收不佳了。加上沒有規律的運動,久而久之,就容易囤積肥胖,影響到孩子的體型與健康。
因此嚴格要求吃飯時勿看電視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也應以身作則,吃飯時不妨放個輕柔的音樂,放鬆緊張的胃腸,吸收真正的營養,而不是囤積垃圾。
■祕訣3:扣手旋腰氣功式,促進胃腸蠕動
做媽媽的或爸爸,可與小朋友一起做親子運動,
採坐姿或站姿,左右手掌四指微彎相扣在一起,置於肚臍前面但不碰到腹部,哪一隻手在上,哪一隻手在下,都沒關係。然後將上半身由左至右旋轉三圈,再由右至左旋轉三圈,如此重複扣手旋腰約五~一○分鐘。
此舉可促進腹內所有器官的蠕動與消化,如胃、小腸、大腸、肝膽等。
(※ 節錄自《育兒中醫智慧》第三章 孩子偏食怎麼辦)
掌握第一時間找出問題
中國傳統醫學在幾千年來對抗疾病的經驗中發現,外顯的身體五官就像是內臟的縮影,隨時呈現出健康與否的狀態。
而脈搏、痰、皮膚、指甲及糞便等也如同鏡子,能即時地反映與顯現人體內各個系統的狀況。
因此,只要仔細觀察這些部位,就可找出生病的蛛絲馬跡,進而加以預防,或對症下藥治療,不論成人或小孩都很適合用來保健。這些前人的智慧結晶,有時候還比現代醫學檢驗快上好幾倍找到真正問題的所在。
小朋友不舒服時,我們可從眼睛、舌頭、指甲、耳朵、大小便、臉色等看出端倪,做出適當的處置。同樣的這些方法...
作者序
前言
健康新潮流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醫學在對抗疾病及照顧幼兒的過程中,不斷地累積食療、中草藥、針灸、推拿按摩、練氣功的經驗。對於預防生病、治療病痛、促進成長發育,發揮了自然安全的功效。
現今,對岸的政府注重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齊頭並進的研究發展;大陸各省的中醫藥大學及中醫醫院日益茁壯,吸引世界各國許多對傳統醫學有興趣的人前去取經。另一方面,許多大陸知名中醫師與中醫教授紛紛應邀至歐美各大學授課。全美現有六十餘所中醫藥、針灸學校和學院,舊金山加州大學于一九八五年就正式成立了全美第一個中醫學系,美國環球大學則授予東方醫學博士學位。一時之間,學習東方醫學蔚為風潮,世界知名的一流學府亦陸續開辦針灸、氣功、中國食療、風水、易經、中藥、指壓按摩等課程,可見自然療法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心肝寶貝,因此,由中醫的角度來談育兒智慧,實在是非常有意義。惟中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個人所學有限,只能戒慎恐懼地多方請教前輩與蒐羅資料,希望能深入淺出的介紹老祖宗的偉大智慧與寶貴經驗,俾使廣大讀者在照顧孩子們時能更得心應手。
前言
健康新潮流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醫學在對抗疾病及照顧幼兒的過程中,不斷地累積食療、中草藥、針灸、推拿按摩、練氣功的經驗。對於預防生病、治療病痛、促進成長發育,發揮了自然安全的功效。
現今,對岸的政府注重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齊頭並進的研究發展;大陸各省的中醫藥大學及中醫醫院日益茁壯,吸引世界各國許多對傳統醫學有興趣的人前去取經。另一方面,許多大陸知名中醫師與中醫教授紛紛應邀至歐美各大學授課。全美現有六十餘所中醫藥、針灸學校和學院,舊金山加州大學于一九八五年就正式成立了全美第一個中醫學系,美國環...
目錄
致謝
推薦序 現代父母的一大福音 周清隆
自序 老祖宗的傳家寶 吳建勳
前言 健康新潮流 吳建勳
第一章 掌握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從耳朵提早發現問題
從眼睛提早發現問題
從舌頭提早發現問題
從指甲提早發現問題
從小便提早發現問題
從大便提早發現問題
從臉色提早發現問題
第二章 寶寶不同階段的飲食建議
不同階段的幼兒健康提醒
產後零到兩個月的產婦食補
六個月大的幼兒飲食建議
七到十月大的幼兒飲食建議
週歲以後的飲食建議
兩歲到五歲的飲食建議
學齡兒童的飲食建議:掌握長高的契機/強身減脂的營養點心
改善尿床問題的食療
改善出汗過多的食療
改善多病體質的食療
改善小兒夏季熱的食療
改善幼兒耳朵常流膿
第三章 孩子偏食怎麼辦?
讓人胃口大開的中醫秘訣
強化胃腸吸收力的中醫按摩和氣功
第四章 自然提升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的運動
吃出免疫力
兒童飲食原則與食譜
第五章 提升孩子的情緒力與腦力
提升情緒力
愛生氣的孩子
愛哭的孩子
缺乏活力的孩子
容易緊張的孩子
愛咬指甲的孩子
幫助孩子的腦部發育
第六章 兒童常見傳染病的預防要點
增加抗病力
六種常見傳染病介紹與預防
手口足病
水痘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腮腺炎
嬰兒肝炎綜合症
百日咳
第七章 實用中醫保健DIY
敲打五臟經絡法
幼兒推拿按摩法
幼兒常用中醫調養處方
致謝
推薦序 現代父母的一大福音 周清隆
自序 老祖宗的傳家寶 吳建勳
前言 健康新潮流 吳建勳
第一章 掌握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從耳朵提早發現問題
從眼睛提早發現問題
從舌頭提早發現問題
從指甲提早發現問題
從小便提早發現問題
從大便提早發現問題
從臉色提早發現問題
第二章 寶寶不同階段的飲食建議
不同階段的幼兒健康提醒
產後零到兩個月的產婦食補
六個月大的幼兒飲食建議
七到十月大的幼兒飲食建議
週歲以後的飲食建議
兩歲到五歲的飲食建議
學齡兒童的飲食建議:掌握長高的契機/強身減脂的營養點心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