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8 項符合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0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無國界醫生,一種不分種族、性別...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28
無國界醫生,一種不分種族、性別、偏見的人道救援工作;這些志願參與的醫生,除了超越了國家的界線,進行醫療服務外、也超越了我們想像的「國家」樣貌,他們工作的地方,甚至是一個國家形成的過程,仍然處於緊張、內亂、暴動,與衝突。 本書是以日記的方式撰寫,內容從作者出發、前往、入境、救援...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

作者:宋睿祥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11-24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

每一個受苦的人都值得被安慰,
每一個流浪的靈魂都應該回到家。

亞塔是我被軟禁的地方,是我心靈受苦的地方,卻也是我用鋒利的手術刀進行了近百台手術,創造奇蹟的地方。在這裡,我終於領悟到妙禪師父的話:「我們無能改變生命的定調,也無法解除所有的劫難,只能在災難中看見自己的渺小,更謙卑地面對苦難的生命。」───宋睿祥

出身醫學世家的宋睿祥,在二十九歲那年投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在首次於西非賴比瑞亞的任務中,體會到生命的匱乏與脆弱,卻也更渴望透過醫療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在回到台灣的主流醫學世界四年後,他再度踏上流浪的旅途到葉門。

來到葉門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的國家,當地等待著的不只是物資缺乏的醫療環境、內戰爆發的危機,還必須適應不同價值觀的醫療團隊、語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回教生活、從未處理過的未知手術,以及轟炸後送來無止境的傷患……

面對身處在漫天烽火的人們,身為醫生,有著全力以赴拯救生命的使命,但即使能夠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病痛,卻無法撫平戰爭帶來永遠的創傷與深沈的恐懼。面臨著憑著知識和技術都無法承擔的龐大壓力,在生命中最沮喪和絕望的時刻,他在漫天烽火的逆境中發現生命最重要的轉折……

唯有能夠以無比的慈悲安定受苦靈魂的醫者,才是一個真正超越國界、沒有藩籬的「無國界醫生」。這是一個年輕醫師,用他平實近人的文字,寫下海外行醫生活的深刻反省。對於未來,他和所有人一樣感到恐懼,但只要仍有一點點的希望握在手裡,都足以給我們力量,繼續前行,繼續找尋安身立命的人生志業。

「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簡稱MSF)是國際性的醫療救援組織。1971年成立迄今已將近40年。當初是由一群年輕法國醫生和記者對於當時聯合國人道救援,受到了種種因不同政治、宗教、種族的阻礙,深感失望而成立。MSF所關注的不只是主流媒體所報導的地區,MSF更重視在世界各地沒有聲音、被世人所遺忘的國家,這之中有許多國家內戰頻繁、經年飢荒、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這些狀況,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

作者簡介

宋睿祥

1975年10月8日出生於台北。喜歡攝影與自助旅行。2006年於國父紀念館舉辦「被遺忘的國度」攝影展。著有《無國界醫生行醫記:出走到賴比瑞亞》。現任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20 ~ 30歲,一個反骨的醫學生,試圖擺脫社會對他的期待與枷鎖。

27歲那年愛上孤獨,背起行囊到天涯海角流浪,在歐洲旅行兩個月,一個人闖入世界的屋脊西藏、尼泊爾,並開始走訪祕魯、約旦、印度等古老國家。

他是台灣第一個無國界醫生。

2004年,走入賴比瑞亞行醫,看到生命的脆弱與醫療的困頓。

2009年,躁動不安的靈魂驅使他踏上回教世界,葉門就在他啟程時悄悄開戰,醫院就在火線上。

精彩內文

妙轉

2009/8/27

過去的四天,我好像看到了我人生的一小段縮影,等待是一種煎熬,但在等待中,我已逐漸習慣了這樣的節奏,突然要從舒適的等待之中移動到下一個未知的地方,開始感覺十分不自在,即便我很清楚那是我要去的地方。人真的是一個習慣的動物,習慣了一個環境,就會不滿當下所擁有的,但真的有機會從中抽離的時候,卻又依依難捨,這就是習氣,我雖不停地抱怨現況,卻又不願離開,因為相較於面對未知的恐懼,煩悶煎熬的停滯,危險指數似乎低多了。

跳脫現況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向前走。

從哈拉小鎮到邊界路程約十五分鐘,沿途盡是乾枯的灌木和零星的茅草屋,邊界是用無限綿延的鐵絲網劃分出來的。穿越邊界有種奇特的感覺,心裡有說不出的緊張與興奮,在葉門這一側的檢查哨十分簡陋狹小,所有車輛都擠在一起,從這裡出境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穿越葉門最後的閘口,回頭看著大大的招牌寫著「Welcome to Yemen.」,似乎在暗示我,之後還是得從這裡再回來。告別了葉門,車子開進一條被鐵絲網圍住的長廊,約莫兩公里,是兩國邊界中的一個緩衝區,又稱作「No man area」,意思是行駛在這條長廊上的我們,是不存在的。

短暫的消失在國界中幾分鐘,我們最後停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檢查哨前,真正的問題來了,有了之前隊伍撤退的經驗,非回教的外國人無法在邊界拿到入境沙國的簽證。下午三點,在酷熱的太陽下,我和其他裝滿藥品的箱子悶在後座,早已全身濕透,我意識到已經開始脫水,心中有股衝動想把藏在坐墊下的礦泉水一飲而盡,但車外人來人往,齋戒禁食的時間還未過,實在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把水拿出來喝,天啊!要進入亞塔竟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沙國的邊境官員似乎也不曾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時也不知道怎麼應付我們,很客氣地告訴我們說,他們無權讓我們通行。在碰了軟柿子之後,安決定採用賴皮策略,大夥索性在辦公室外頭坐了下來,這種尷尬的場面持續到日落。隨著遠處清真寺傳出的誦經聲,天色暗了下來,這時我已經是又渴又餓,好心的邊境工作人員,邀請我們一起吃晚餐,實在是太餓了,所有的東西吃起來都特別的香甜,水則是一瓶接著一瓶灌。

我心裡本想著飽餐一頓之後就打道回哈拉,擇日再來闖關。然而安是個老MSF,她知道如果現在回去,所有的努力都將歸零,只要人在邊界,這裡的人就會有不得不處理的壓力,而首都沙那的人才有談判的籌碼。雖然我理智上不是很高興,因為一天耗下來已經累了,但不得不佩服MSF這麼多年來在人道救援上堅持的理念──為戰爭下的受難者提供基本的人道醫療救援。因為這個理念,讓我們堅持在這裡不放棄。

在無盡的等待下,我望著鐵絲網的那一頭,近在咫尺卻無法穿越,實在沮喪,鐵絲網的中間正好卡了一間小房子,我們稱它做邊界咖啡館,入口在另一側,在我們這邊也開了一扇窗。一人買了一杯等待奇蹟咖啡,此刻,即使是最普通的即溶咖啡,喝起來也是人間美味。

說也神奇,在喝完了等待奇蹟咖啡後,轉機隨之而來,十一點二十分,邊境辦公室的頭頭帶著風涼話的口吻說著:
「別等了,所有的流程最快也要二十四小時來回,先回葉門休息吧!」他的說詞動搖了我們,安也決定回葉門那一頭去等。但打電話回首都時,那頭卻叫我們不要離開,堅持下去,似乎那邊的任督二脈就快打通了。

沙烏地阿拉伯邊界海關大頭看我們賴著不走,也拿我們沒辦法,索性請我們到他的辦公室吹冷氣。

才坐上沙發,電視機一開,半島電視台正在報導葉門內戰的消息,「目前在薩達政府軍和什葉派游擊隊展開了激烈的對戰,所有葉門境內的道路都封閉了,救援物資無法從境內運輸,目前薩達境內亟需醫療援助,但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均無法進入,無國界醫生組織目前試圖從沙烏地阿拉伯的邊界進入卻也受阻……」

這則新聞與其說來得好不如說是來得巧,大頭看完了新聞,瞬間臉都綠了,那則新聞說的正是我們,原本氣定神閑的他,馬上從椅子跳了起來,態度突然作一百八十度轉變,對著他的下屬大吼:

「這些人是要去幫助葉門的人道救援人士,上頭為什麼還刁難他們,趕快連絡上面的人,讓他們通行!」他那官僚式的戲劇化轉變,真是令人莞爾,連他的下屬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這一妙轉,凌晨一點,在兩輛沙國警車的包夾保護下,我們如願地穿過了最後一道關卡,進入沙烏地阿拉伯的領土,和葉門有著同樣的沙漠氣候,但不同的是,街道上燈火通明,柏油路平整。回溯到兩百年前,這兩個國家的人民都只是沙漠中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石油,讓這兩個國家走出完全不同的命運。

有警車開路,車程相當順利,經過這趟奇遇,這些沙國的邊境官員似乎和我們建立了革命情感,從言語中透露出,他們也以身為此次救援行動的一份子為榮。凌晨四點,趕在天亮以前,他們以東道主的身份請我們在沙烏地境內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天逐漸亮了,一行車隊進入了山區,車窗吹進來的風不再悶熱,而是有寒意的冷風,外頭的景色也從土黃色的沙漠變成了粗大岩塊堆疊而成的高山。馬不停蹄地趕了七個多小時,我們又來到另一頭的邊界阿巴,海拔兩千五百公尺,可以感覺心跳明顯地加速,一部份是因為高度的關係,另一部份是感到興奮,我們這趟不可能的任務,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滿心感激和護送我們一路過來的沙國警員握手道謝,此刻能站在這裡,要感謝太多人的幫忙,首都那頭的夥伴不知打了多少通電話,遊說了多少個官員,才能打通這一切。我有一個領悟,此行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的理想,而是整個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理念,透過我的雙手,實踐在最需要幫助的土地上,不受限於宗教、政治、種族的藩籬,靠著堅定的意志,熱切的渴望,有效的行動,和鋼鐵般的意志,最重要的就是相信,相信這一切是有可能會實現的。

套句陳之藩所說的:「要感謝的人太多,只好謝天了。」

不安

2009/9/3

M是一個身材極為矮小的女人,大概只有一四○公分左右,因為身材矮小腹部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寶寶生活,整個腹部完全凸到外頭,再加上骨盆腔太小,根本無法自然生產,母親的頭兩胎也是剖腹產,M絕對是需要剖腹產,M在陣痛中向一旁的助產士說:「不管寶寶是死是活,趕快把她拿出來吧!我不想再忍受這樣的痛苦了,請醫生順便幫我結紮吧!」

在回教的世界裡,女人是否想要結紮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一定要先生點頭才可以,當我出去和她的丈夫溝通時,我一喊了M的名字,一位白髮蒼蒼的阿伯,馱著身子走向了我,我透過翻譯問:「你可以為你的女兒做決定嗎?還是要等她的丈夫?」阿伯面有慍色的說:「我就是她的先生。」不會吧!這位阿伯少說也有七十歲了,當小孩的曾祖父都綽綽有餘,「我想結紮也好,M已經五十歲了,生也生夠了!」這讓我更加震驚,這位身材嬌小的M竟然已經五十歲了,那可是超高齡產婦。

順利地把寶寶從擁擠又變形的子宮裡取了出來,M的肚子馬上像消了氣的皮球,扁了下來,子宮的傷口不算難縫,出血也不多,最後順手把輸卵管結紮剪斷,我心中正沾沾自喜地認為幫了這個母親一個大忙,因為這個超高齡產婦不會在因為懷孕而失掉了一條性命,沙樂美醫師卻露出了不屑的臭臉,在一旁冷冷地說:「你這樣做事違法的,在回教裡頭,結紮是犯罪的,你不可以違背阿拉創造生命的旨意,」我義氣凜然地回答道:「首先,是他們要求的,我已經清楚地向M和她的先生解釋過這樣對他們最好,你也看得出來以這位女士的狀況,如果她再懷孕會要了她的命,到時候反而對這個家庭造成更大的傷害。」沒想到沙樂美醫師卻向檢察官一樣緊咬著我不放,「就算是他們夫妻兩人同意也沒有用,你必須告知衛生部,經過討論後,大家同意之後才可以進行,你這樣貿然地手術,如果我往上呈報,你可就……」那付官員恐嚇老百姓的嘴臉又出現了,我這時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如果事情鬧大了,在回教社會如果犯罪,最嚴重的狀況可能連人身都會有危險,想到這裡,我背脊一涼,嚇了一身冷汗,雖然我自覺是為這個婦女好,但套在不同的文化之下卻變成了犯罪。自願工作者最常遭遇到的問題就像這樣,我們用自己的文化背景去判斷再合理不過的事,在不同文化之下卻是絕不可碰觸的禁忌。

此時不是再捍衛自己理念的時候,心中再有百萬個不願意,也得向沙樂美醫師低頭,我世故地口氣一轉回道:「沙樂美醫師,我很抱歉沒有先知會你,下次再碰到這種大事我一定會先和你討論過,下次會更小心也會更虛心地向你討教。」我一邊說著一邊感到我的背脊之僵硬根本難以下彎道歉,沙樂美醫師這下倒是佔了上風,他看到了投降的白旗,終於擺下了臭臉,以赦免的口氣說:「對嘛!凡事多討論就對了,看在你不是有意的份上,這次我就不呈報上去。」

不安的氣氛並沒有在這件事後劃下句點,它向瘟疫一樣漫延到了晚餐,正當我坐在廚房前的空地,在微光下與醫院的人一同享受這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刻,我正閉上雙眼體驗食物順著食道滑入空空的胃裡,胃酸開始分泌,自律神經載回傳到大腦形成飽足感的過程時,「咻~」像哨音一樣詭異的聲音,從頭上劃過,我反射地抬頭想去找尋聲音的來源,還沒理出頭緒時,四周經驗老道的葉門人警覺地說:「那是子彈聲」,兩聲哨音接著又從醫院的另一角傳來,大家四目相接,下一刻只聽到安大吼說:「所有人現在馬上躲到廚房裡。」顧不得吃得滿手是油,一人抓起了一個盤子,就往室內跑,一邊跑,腦海中一邊湧出身體中彈的畫面,我試著用腦中的飢餓把恐懼壓抑下來。

幾分鐘之後探子來報,原來是什葉派為了報復之前政府的空襲,正在襲擊亞塔鎮上的警察局,而警察局就位在醫院不到五百公尺的地方,雖不是攻擊醫院,但是「子彈不長眼」這句話在此刻可不是玩笑話,大家全部在廚房裡,蹲得比窗戶低,深怕被不長眼的子彈給打到,這時還不忘繼續餵飽肚子,吃飽之後,無事可做,好奇心驅使著自己往窗外一看,只見窗外的明月把天空照得極亮,而天空不時有流星穿梭其間,這並不是天文奇景,流星只不過是未燒盡的砲彈,這樣的畫面配上像大鼓一樣悶悶的聲音,讓人更加的不安。

圖書評論 -   評分:
 無國界醫生,一種不分種族、性別...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28
無國界醫生,一種不分種族、性別、偏見的人道救援工作;這些志願參與的醫生,除了超越了國家的界線,進行醫療服務外、也超越了我們想像的「國家」樣貌,他們工作的地方,甚至是一個國家形成的過程,仍然處於緊張、內亂、暴動,與衝突。
 本書是以日記的方式撰寫,內容從作者出發、前往、入境、救援到離別,皆一一描述,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彷如身歷其境。前往亞塔醫院的膽戰心驚、醫療時令人觸目驚心的所見,及離別時的人心徬徨,都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在服務期間的心理壓力。
 過程中對於伊斯蘭文化的衝擊,也歷歷在目;與其說是無國界醫生,倒不如稱之為跨文化醫生:一種超越了國家邊界之後,挑戰文化界線的醫療工作者。
 無國界醫生,一種不分種族、性別...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28
無國界醫生,一種不分種族、性別、偏見的人道救援工作;這些志願參與的醫生,除了超越了國家的界線,進行醫療服務外、也超越了我們想像的「國家」樣貌,他們工作的地方,甚至是一個國家形成的過程,仍然處於緊張、內亂、暴動,與衝突。
 本書是以日記的方式撰寫,內容從作者出發、前往、入境、救援到離別,皆一一描述,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彷如身歷其境。前往亞塔醫院的膽戰心驚、醫療時令人觸目驚心的所見,及離別時的人心徬徨,都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在服務期間的心理壓力。
 相較於一般醫生,無國界醫生需要克服的是醫療設備的限制,以及文化藩籬上的挑戰。在書中,作者經常迫於戰火無情,在短時間內必須進行大量的即刻救援。在醫療設備的限制,以及門診經驗的限制下,必須透過手中的【叢林外科聖經】,直接對病人進行人生第一次的手術,儘管心中存在著對於手術經驗的不確定性,對於作者而言,進行手術在多數時候,比起讓傷者病情惡化來的好;此外,在婦女生育率高的葉門,作者同樣迫於缺少保溫箱的限制,有時不得不讓孕婦忍痛至足月才對孕婦進行剖腹生產,否則若未足月即生產,胎兒會因為缺乏保溫箱而無法生存而身亡,作者就因為錯誤地信任醫院中的某位女醫師而導致胎兒過早剖腹而身亡。
 同時,在這過程中文化的差異也加深了作者在行醫過程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來自於伊斯蘭信仰對婦女的要求,作者在前幾次的行醫過程中,因見孕婦已高齡、並有生產危險,自行為該婦女進行結紮手術,導致誤觸伊斯蘭重要的戒律;又或者是許多婦女為了嚴守面紗遮住面部的戒律,使得作者無法對病人進行插管等醫療工作,促使醫療過程碰壁。在這些過程中,足看見文化衝擊下的醫療挑戰;與其說是無國界醫生,倒不如稱之為跨文化醫生:一種超越了國家邊界之後,挑戰文化界線的醫療工作者。
 說來說去,除了作者所遇到的挑戰外,足可見到戰火無情的人倫悲劇;在看診期間,有一家人受到戰火波及,三姊妹剎那間失去了雙親,當下能做的事當然是先治療三姊妹的傷口,但對這些姊妹而言,更痛苦的是接下來無依無靠的困苦生活。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一座聚集許多孩童的公園,飛彈劃破了頃刻的歡笑,將千瘡百孔烙印在無辜的孩童上,許多幼小生命在霎時停止了心跳,躲在樹後的兩個孩童,所幸受到遮蔽而逃過一劫,卻在一夕間與玩伴離別。
 權力爭奪下的戰火,點燃了慾望;卻也澆熄了每盞通往歸途的路燈。無國界醫生在這之間,為每條生命延續回家的意志,卻也被戰火摧殘地身心俱疲。無情的砲火、渺小的生命,以及不可被澆熄的醫療意志。
 宋醫師以平實又饒富哲思的筆觸記...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07/20
宋醫師以平實又饒富哲思的筆觸記錄下冒自身生命危險踏上的葉門無國界醫師旅程。當地無國界醫療團隊囿於物資匱乏,不得已採用許多克難療法,卻也見到生命的奇蹟,但更多時候,宋醫師的文字帶我們看了在戰火蹂躪下芸芸眾生的沉痛與無奈。

宋醫師在行醫過程中不斷與自己內心對話,終得意識到選擇此行無國界之旅是「自私」的,是一種藉由外在的艱困進行自我修煉的意圖,並且重新認識內心的信仰。信仰帶著他走過周遭的危險與困難,並且教導他放下執著,體會到生命在無窮盡苦難中的祝福與希望。

宋醫師的葉門之行歷時不過數周,卻因太多悲傷而似漫漫長夜,闔卷後我竟卑鄙地心懷感恩,感恩臺灣與葉門彷彿兩個世界,而我們的世界僥倖地沒有承載太多悲傷。
 雖然是類日記體寫法 其實是一本...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2/03/26
雖然是類日記體寫法 其實是一本療癒佳作 故事一路引人入勝  在戰地行醫所蘊生的緊張感在作者絕望中達到高潮又於投降臣服時倏忽於消退 身為讀者的我也在閱\讀中得到了浪潮般的洗滌  我想是因為很難得看到醫師尤其是頂著難得光環頭銜的世道英雄可以在著述中如此誠實的面對自己 而且 揭露   有關醫道 世道 人道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隨著宋醫師的難得的經歷把覆蓋\在自己內心層層疊疊的屏障 多扒一層下來 在戰亂中 在血淋淋的場景中  這是宋醫師用肉身試煉送給世人的禮物
 作者雖為醫者, 文筆流暢度並不...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1/09/19
作者雖為醫者, 文筆流暢度並不亞於文學作者. 讓人可以從書中, 體驗戰火的真實及可怕, 令人更加珍惜在台灣的生活.
 當醫師最難熬的: 常常也在反問...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1/07/01
當醫師最難熬的: 常常也在反問自己為何世上要有戰爭?為何許\多人的生與死只決定在某幾個人手中, 每每在某地可以待下來多久?都不是MSF可以決定的, 是當地的有力人士決定, 這就讓他非常不舒服. 甚至會抓狂的想: 想利用外科手術的刀來改變這不公平的世界. 甚至抗議或是對抗. 反抗, 其實我在看這些文章時,也會想到人事這麼渺小與脆弱,但有些人又這麼會擴大自己的私心,讓世界如此的不平等.讓權利相差如此之大.紛爭如此之多,無奈,連我們視為無所不能的醫生,他自己都覺得無力, 在這樣的平靜日子裡,看這樣的文章,起伏真的很大, 為這樣有正義的醫師祈禱與祝福,更期望宋醫師在台灣也能找到他願意貢獻己力的地方.
 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1/03/11
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這次不挑錯字,而是先說說這本書裡我喜歡的幾段話。



第二十頁:真正的自由,不是來自於追求,而是在這一瞬間,我能放下多少的執著。



第三十頁:沉重看似令人痛苦,但我卻認為,只有揮汗如雨地扛著責任向前行,才能把記憶深深地印在心裡,這樣的人生才值得。



第一○六頁:人生好苦,沒有人有能力去背負別人的痛苦。



第一七六頁:往前衝需要勇氣,但停下來卻需要無比的智慧,但是有時候人們就是難以相信,在緊要的關頭,停下來不做任何事,其實可能有更好的結果。



心定,智慧生!



以前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只要是全班第一名的小朋友,多半都會被家裡、老師甚至於校長寄予以後要就讀醫學院、將來當醫生、賺大錢的「厚望」!



而我,剛好有幸恭逢其盛,被一堆父執輩的傢伙從早到晚灌輸一種「長大以後一定要當醫生」的觀念。



也因此,在那一段日子裡,除了參考書跟課本以外,我最常看的課外讀物中,有一部份是「家庭醫學、急救百科」或是「XX醫界名人傳記」之類的東西。



當然,裡頭也有史懷哲醫生跟德蕾莎修女為世人犧牲奉獻的故事!



只不過,我那時就在想一件事:所謂的志工真的那麼有趣嗎?



雖然人生的滿足可分為身理、心理一直到所謂的自我實現;但是,志工所從事的工作,是不是真的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進一步地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呢?



人,是不是總是想要臻至所謂「神」的境界呢?



神是無私地普愛眾生,為了達到這樣的境界,有些人成了活菩薩:也許\是散盡家財造橋鋪路,也許\是奉獻畢生所學及青春來匡世濟民,一切都只為了讓世間受苦的眾生能夠過得好一點。



只不過,無所求,到了盡頭,也可能成了一種執著!



就像是「基督的最後誘惑」這部片子裡所敘述的:耶穌為了依循預言,成為救世主,他抗拒了一切誘惑,只求可以臻至神的境界,但是到頭來,卻發現他其實最抗拒不了的誘惑,就是「抗拒誘惑,以成為神之子」這一件事!



本書的作者對於所謂的「到落後國家行醫」這檔子事,並不是抱著「行善」的執著,而是把它當成一冢追尋自我的方式!



甚至於可以說,他想要透過這種打破既有生活方式的途徑,找到心靈上的真正自由及最終歸屬。



只是,自由二字在個人心靈的定義並不像政治上的定義般地明確。



有的時候,正如同書中所述的那樣:自由的人生並不在於追求,而是著重在於放下!



放下旁人對自己的想法,放下自己以往的成見,甚至於放下自己對自己過高的自視,才能以自己真正的面貌及高度自由自在地活著!



整本書看下來,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己有著極高的評價。



也許\在面對許\多未知的突發狀況及第一次遇到的醫療難題,當下會讓他有措手不及的心情及慌亂,但在處置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會在他的仁心妙手下獲得解決。



人當然沒有完美!



作者當然也有憤怒、崩潰甚至於自作聰明做出不適宜決策的時候,但這一切都只是他個人追尋真自我的過程,當負面情緒過去,自己對自己所做的一切作出檢討時,人生才開始有了進步的起點。



這有讓我想到一句老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最完美的狀況是: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地以他人的經驗來成就自己的未來與完美。



但,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通常不是已經作古就是尚未投胎來到現世!



像我這樣的普羅眾生,多半都是要撞得滿頭包以後,才能撞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來!



更有甚者,還常常出現就算是已經撞到頭破血流,卻還是鬼打牆班執迷不悟的窘況!



所以在這本書中,葉門地區的戰火以及醫療品質的落後,在書中所佔的比例及篇幅並不如我預期地重,作者也不是極欲透過觀窺他人的不幸來進行感化世人要知福惜福的動作。



正如同書名所述:「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作者在書中多半是以日記的形式來紀錄自己心境的轉變與成長,進而回歸到自我該有的自在!



只不過有趣的是,當人們處於安定的狀態下,反而無法達到回歸自在的境界!



我們常常必須藉著「出走」這個動作,才能在「動極」的狀態下,回到「極靜」的心理,找到家的定位與意義所在;也才能在跳脫舊有思維的窠臼中,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



所以,旅行、流浪乃至於當一個無國界醫生,多半都只是想在非「常我」的狀態中,找尋出一個「非常」我的真義。



而回家的路,在真我浮現的那一刻,想必也已經明心見性現正途了吧!



妳,懂不懂我為什麼要攪亂妳心中一池春水的真義呢?
 這是我不太閱讀的形式種類,但看...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推薦  2011/03/03
這是我不太閱讀的形式種類,但看了書籍簡介,忍不住就買了。

這本書提供我們另一個看世界的角度。這些戰區就跟兩極一樣是很難到達的地方。透過作者的眼睛,我們可以看見戰爭帶來的毀滅跟絕望。

那裡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因為很多不同的原因,但是都帶來了相同的結果-戰爭。對於無國界醫生這個組織的產生,我覺得非常偉大也有著極具意義的貢獻。在台灣這種醫療發達的文明進步國家,我們無法想像與體會醫療資源匱乏到令人想哭是什麼樣的光景。但他們一樣是人。一樣是百姓。不同的只是他們非自願性的活在戰區。每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或許我們透過書本透過文字,無法徹底的感覺到作者書寫當時的那種恐懼跟無助。但這本書的出現,卻可以提醒我們戰爭的可笑愚昧及殘忍。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總是沈沈的,因為裡面一點開心的事情都沒有,但我總是努力的提醒自己,這不是在讀文學小說,你看到的世界的真相。是啊。當我看見有張照片是小孩握著醫生用醫療手套吹氣綁成的古怪氣球時,心覺得好淒涼好不捨。在台灣,一個那樣的氣球現在已經騙不到小孩了吧?



你怎麼定義自己的人生方向?

有些人棄業出走一整年,為了更貼近自己所熱愛的生長的土地。有些人拋下醫生的光環寧願犧牲自己的權威去救人。有些人一輩子執著認真於自己的工作,踏實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使是默默無聞的小咖。

對我來說,這些人都同等的偉大。只是能力的不同,有些人有能力去造福其他人,不行的人就獨善其身,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相同的是這些人都拿出勇氣與毅力去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年少的輕狂總會經過時間與精力的洗禮慢慢的剝蝕。這本書也讓我看到了作者心境上的成長。

就算再愛闖蕩的遊子,也會有想要安定下來,回頭尋找回家的路的時候。





生命很可貴指數:★★★★★
 結束拜讀〝Dr.Irvin D...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1/03/03
結束拜讀〝Dr.Irvin D. Yalom〞的心理治療小說叢書之後,我又循例登錄博客來搜尋書籍。



正當我心灰意冷之際(其實是感冒造成的頭昏腦脹讓我沒有耐心一頁一頁的耐心拜讀各條列大網),螢幕突然出現「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師在葉門」,讓我撐起因為藥物造成昏沈的眼皮耐心的遵照指示結帳去。



第一次得知「Medecins Sans Forntieres/叢林的無國界醫生」(簡稱MSF)是經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一群MSF的醫師在甫從1991年爆發內戰的獅子山共和國的記錄片,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記錄片,我的心隨著每個人不論是醫師或是MSF行政人員或是病人或是軍閥等不斷上下起伏,當時的我約莫22歲心中泛起一個想法,我也想要到MSF服務,只是隨著時間的消逝,我發現很多事情不是我認為〝我可以,我就可以達成〞,因為很多事情有其專業並有其規劃,雖說助人無疆界,但是很多事情還是讓它回歸其專業發揮更大的效益。



2009年8月



正當我處在情緒焦慮急需走出台灣之時,在台灣的另一端「葉門」正處在內戰爆發的狀態,來自台灣的宋睿祥醫師經由12小時的飛行抵達位在法國總部的MSF總部之後,得知他即將前往的國度在它飛行的期間爆發內戰,總部的工作人員詢問他「你是否還願意出這個任務?」面對這突然其來的訊息,讓宋醫師備感壓力整個胃扭轉在一起,但他想起他常在演講時與人分享「什麼是勇敢,勇敢不是不害怕,勇敢是即便怕得雙腳發抖,我還是願意去做我該做的事,那才是勇敢」,於是乎他踏上MSF葉門之路,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人道救援行動。



與我同齡的宋睿祥醫師是台灣首位加入MSF的醫師,透過他平實又貼切的筆觸,我再一次將時空拉回到內戰爆發的獅子山共和國,也再一次將思緒拉回到〝塞娜和娜狄雅〞這對生長在英國的姊妹,卻被自己的父親販賣到自己的故鄉〝Hockail〞(哈塏)葉門的故事,兩個不同國度卻交叉出雷同的情節讓我再一次思忖自己的問題,一個雖知人生無常,生命短暫,應當惜福又知福的靈魂卻仍渴盼四處奔跑以尋覓散落各處的部份靈魂以拚湊完整的自己。



身處20世紀與21世紀的我,雖知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仍然過著幾千年前的生活,而女人也仍然必須禁錮在以男性威權為主的世界直到踏進墳墓的那一刻,也知道世界上有許\多的戰爭,可是我有多少的勇氣能夠像宋醫師或是其它MSF的志工一般踏入這些明知山有虎卻又偏向虎山行的國度?



我知道,我沒有那麼多的勇氣,因為我已經習慣上天所賜予我的福氣卻又貪婪的渴求更多。



就像醜奴兒;



少年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愁的滋味,總喜歡登上高樓,像一般文人一樣為了作一首新詞,沒有愁也勉強自己進入一片悲秋的氣氛中,如今年紀大了,歷經世事,把愁滋味嚐遍,照理說,現在我應當可以痛快的傾訴一下心中的愁緒,但是奇怪的是,我反而不知如何說出口了,只好淡淡的說:「啊!天氣涼了,真是好個秋天!」



推薦「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師在葉門」
 他的文字有種簡單樸實的魅力,像...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1/02/25
他的文字有種簡單樸實的魅力,像是帶領著讀者身歷其境進入到葉門,隨著他的一字一句而受到感動或啟發。



從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因著自己想要流浪、想要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他不願追隨主流而活,想擺\脫普遍的社會價值觀而踏上了旅途,想尋找生命的答案、回家的路......。

從開始醫治病人,並為他們背起他們的包袱,到感覺負擔越來越沉重,再到遇見妙禪師父告訴他,其實只要放下心中的執念,就是放下身上的包袱,那時的心靈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解脫與富足,這當中看著他的體悟與體驗,也讓我有所想法與成長!

「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即使怕得雙腳發抖,我仍去做我該做的事,那才是勇敢。」雖然作者的年紀並不是很大,但是卻有著過人的勇氣;他還說「為別人貢獻,不是要改變別人,只是因為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的渺小,也才能謙卑地面對眼前苦難的生命」,所以他到葉門行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我們擁有的並且感恩和回饋!推薦本書!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全三卷)
作者:程千帆、俞平伯、施蟄存、蕭滌非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20-11-04
66折: $ 1782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信念疫苗All-in-One--全效心靈救災防疫超值包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0-01-04
66折: $ 16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岩合光昭 貓
作者:岩合光昭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06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心心相印有聲書第2輯
作者:陳嘉珍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4-05
66折: $ 63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療傷遊戲 重新開始 5(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5-02-05
$ 17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碰杯造型防水貼紙包《吾命騎士》雷瑟&格里西亞
作者:御我
出版社:原動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2
$ 5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鋼之鍊金術師 CHRONICLE(全)
作者:荒川弘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5-02-06
$ 38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16 (首刷限定版)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1-23
$ 127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解放的戀情令人沉醉又甜美-全
作者:鳥田ちず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21
$ 11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光逝去的夏天(5)
作者:モクモク れん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3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 浪潮的祕密
作者:金泰(Tae Kim)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1-03
$ 35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與歐巴桑、蕩蕩。
$ 237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