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 陳家聲
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許書揚
推薦序1
傾聽是每個人必須終身學習的技能─陳家聲
聽能力「真的」、「真的」非常重要。這雖然是每個人都會說的老生常談,但是「知道」與「做到」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相信你我都有同樣的感受!
在每天的工作與生活中,幾乎我們都會遭遇到許多不同的人,他們的溝通型態、做事風格、價值觀,甚至是意識型態都可能與我們有著極大的不同,可是我們卻必須與他們相處或維繫工作關係。不管你喜歡與否!
溝通約佔有我們每天八十%~九十%的時間,也就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溝通。儘管溝通佔了我們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但卻也是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最主要的挫折與衝突的來源!每個人可以試著回顧一下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的經驗,我們不難發現:舉凡人際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或工作關係上的衝突,絕大部分都與溝通不良有關!即使是
工作上專業問題的處理,也需要透過良好的溝通去討論、發現與解決問題。
雖然,溝通中包含了「說」與「聽」兩個部分,但最主要的癥結常見於:說話者常感受到不受尊重,被誤解,甚至是善意的提醒或分享經驗,卻被指責為挑毛病或批評!嚴重打擊說話者良善的心或態度,並很快地造成溝通中斷與關係的破壞!為什麼會如此呢?我們發現或許這是人性的弱點:大多數的人常「自以為」已經清楚了解別人所說的!可是實情是:在傾聽時,個人常帶著主觀的期待,聽見自己想聽的,聽不到不同的意見;即使聽到不同的意見,卻常「聽而不聞」,或是立即開始準備辯駁、反擊對方的說法,告訴對方是錯的!當個人對他人存有主觀偏見或刻板印象,或是已經積累長期不愉快的溝通互動經驗時,更是如此!只要對方一開口,或講到某些事情或字眼──特別是有關政治意識型態,就認為對方心存找碴!每次提到這些事情或字眼──我稱它為「引爆點」(trigger point),對方馬上產生情緒化的反應!我發覺社會上許多人都有類似的引爆點!很容易在聽到這些字眼或事情時,就變得情緒化或焦慮不安、厭煩等。因此,根本聽不到對方的心聲!我個人也常遭遇到類似的經驗。面對這種情形,我會覺得當下多說無益,只能另外找時間或機會,在對方心情好時,間接婉轉的表達,陳述個人對某些現象或事務的看法,還要特別強調這是個人意見,期望消除對方的心防。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不喜歡聽和自己不一樣的意見!我們也了解好聽的話常是場面話,不見得實在,而「實在」的話有時卻不怎麼好聽,可是卻對我們非常有用!我常提醒自己:「不同的意見」代表的是每個人的不同經驗或看法,有他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我常提醒自己對不同意見的傾聽、了解,這是我學習的機會!事實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只聽自己熟悉的訊息,個人就沒有機會成長!因此,世界一直在變,而個人卻一直活在自己舊有的經驗世界裡!這種人的生活或成長是很辛苦的!也談不上創新或學習。
《練就工作耳》所談的都是每個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平凡事件與經驗,作者以平實的筆調陳述著這些經驗,我相信讀者在閱讀它時,記住不要以讀書的方式看它,一定會產生心中無限的情緒感觸。試著鍛鍊自己的傾聽能力,而非以消極逃避或冷漠方式處理你的人際或工作關係,積極面對並培養自己的溝通技能,尋找及了解不同意見的建設性,學習創新性的處理方式,將能幫助您成為職場達人,職涯發展與升遷順利,並為個人帶來生活幸福。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2
「聽到」與「聽懂」間的鴻溝─許書揚
在我所處的人力資源顧問行業中,面對無數的求職者,對於如何在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內,理解對方心中最理想的工作期望,以及對方目前對職涯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若是僅以表面條件來進行安排,不但無法為求職者規劃最佳的職涯發展,甚至可能糊裡糊塗將優秀的人才推介至錯誤的位置,導致企業及人才雙方皆輸的局面。
《練就工作耳》一書,作者分享了許多關於傾聽的能力,或許有人會認為傾聽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能力,根本不需要學習,但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歷過,認真地聽完對方的話語之後,卻還是產生不理解或誤解對方言論的情況。作者指出有許多企業,上司常認為自己花了幾個小時聽完部屬的報告,對於部屬的失敗或是難處已經充分了解,殊不知最後部屬離職時的原因,卻是覺得主管從不將他的意見聽進去。作者很直接地點出,若是對方不認為你用心聽他說話,那麼你就沒有用心聽。
作者將我們的聽話方式分成了一級傾聽到五級傾聽,一級到四級是由聽話者以自我為中心出發,例如:一邊回客戶的信件,一邊隨意聽部屬的報告;只想聽到專案成功後的利益,而忽略背後可能的危機;甚至,有些主管在聽到部屬提出的某些關鍵字後,便開始滔滔不絕的發表長篇大論,這些傾聽方式,極可能對組織造成重大傷害。而第五級傾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運用同理心來理解對方話中的涵義,但在商業傾聽的技巧上,並非只單純使用五級傾聽會是最佳的模式,適時的將一級到四級的傾聽技巧融合,是為有效率的傾聽,例如遇到十分愛抱怨的員工,若是每次都以五級傾聽來理解對方,除了需花費許多時間外,甚至可能讓此員工長期抱怨下去。
作者一再強調,並不是聽的時間長,就表示你用心聽,透過每日與人溝通時的練習,並隨時提醒自己觀察對方話語之外的聲調、身體語言等,以了解隱藏在話語背後的真正涵義,才是能與人建立長久良好關係之道。因此,「聽到」與「聽懂」之間,存在著一條深不可測的鴻溝,不可不慎。
(本文作者為保聖那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