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也會變魔術!
從莫札特的音樂中,聽不到人生苦痛,
從宮崎駿的動畫中,能發掘人性光輝,
全是因為他們會施展──「腦的白魔術」你了解自己的腦嗎?
你是否時常不了解自己為何會做出某種行為?
你是否會為了腦經常不聽使喚、橫衝直撞而煩惱呢?
我們的腦並沒有所謂「使用說明書」。誰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運用腦才算正確?
以上問題的重點是「腦的黑魔術」──企圖與欲望!
實驗證明:腦部的活動由「企圖」與「欲望」在推動。所謂企圖與欲望,亦即想活得更好的欲求。例如,想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希望明天過得更快樂、對理想對象的渴望等等。
上述種種對生活的欲望,若我們能夠轉換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將「黑魔術」轉化能「白魔術」,良性地驅使我們的腦,進行腦部活性化!
日本最受歡迎的腦科學專家──茂木健一郎以「腦」為出發點,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謎題,以生活周遭許多名人實例,帶領大家認識活化「腦」企圖的眾多方法,探尋「腦」運作的最大可能!
腦也陰謀,但可將黑暗、負面轉變成肯定世界的力量!世上沒有比培養「腦的白魔術」──企圖更艱難的工作了。
人的一生無論多麼辛苦,只要不失「活下去」的熱情,就沒有什麼大問題。相對的,如果失去生活的熱情,腦部的活動會變得遲鈍。
小到買飲料、大到談戀愛,我們人生中的諸多選擇,其實是腦部早在無意識的過程中,已做好盤算、計畫,並付諸實行了。人在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和感覺時,完全無法掌握事態地就度過了一生。
如果能面對人生、探究腦的功能、回顧自身的經驗,或許能了解腦的企圖。進一步刺激腦部活性化,發揮腦的最大功效!
腦的白魔術到底是什麼?日本腦科學專家茂木健一郎在本書告訴我們:要能面對人生,探究腦的功能,回顧自身的經驗,一點一滴地了解腦:
處於「非平衡狀態」,對腦部才是最好?
保持心情愉快,是念書考試的高分訣竅?
朗誦《論語》與《史記》,會幫助科學家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欲望」是促使腦部成長的動力?
在本書中,茂木健一郎列舉自身經驗與各界名人的成長實例,如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日本將棋名人羽生善治、諾貝爾物理學得主湯川秀樹、知名搞笑藝人松本人志等,展現大腦企圖的眾多面向,提供活化腦部的最佳方法,帶領讀者一同展現「腦的白魔術」!
作者簡介:
茂木健一郎
腦科學家,也是日本知名暢銷作家。現任日本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1962年生於東京。自東京大學理學院、法學院畢業之後,繼續攻讀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物理學博士課程,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並曾任職於劍橋大學。自2006年起主持NHK節目「專業人士的工作風格」。
2005年,以《腦與假想(脳と仮想)》(新潮社)一書,榮獲第四屆小林秀雄賞,2009年,以《由此開始前往所有的地方(ここからすべての場所へ)》(筑摩書房)一書,榮獲第十二屆桑原武夫學藝賞。著有《感動腦》、《改變腦的生存方式》(兩書皆獲行政院新聞局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音樂腦》、《拉一條思考輔助線》(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眾多書籍。
譯者簡介:
呂美女
西元一九五七年生,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譯有《稻盛和夫的哲學:人為什麼活著》、《品牌DNA》、《邏輯寫作力》、《稻盛和夫的中小企業經營學》、《聖經中的友情》、《長壽DNA》、《夫婦的格式》、《男人的七個敵人》、《一個人,最好》、《夫婦的覺悟》、《練就工作耳》、《阿信的幸福》(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詹文男
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溫肇東
【推薦序1】
擅用腦力,成為自己的諸葛亮
詹文男
三國時代有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故事內容提及蜀國劉備至東吳招親,大將軍趙雲被派去保護劉備的安全,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丞相諸葛亮交給趙雲三個錦囊,並交代緊急時刻拆開來看,屆時只要依錦囊內的指示行事即能逢凶化吉。
此一故事的結尾當然是大功告成,要不然「錦囊妙計」的典故怎能流傳千古呢?
相信大家都很羨慕劉備,因為有個神算軍師能夠隨時在旁指點,而我們這些孤獨作戰的單兵,遇到問題時就只能自求多福了。但我們更崇拜諸葛亮,如何能夠這麼前瞻的料敵機先,而能預作準備。
錦囊妙計靠腦力
然而,這樣的腦力到底是天縱英明,還是後天苦學?
雖說人生下來即有聖賢平庸愚劣之分,但若有機會,是否每個人都可能有像諸葛亮般的智能呢?
答案是肯定的!從現代許多有關人類腦部的研究發現,人類所有的意識、思考、感覺或運動,最後其實都歸結至腦部的活動。
因此只要能夠有方法的掌握腦部的特質與運作,善用腦部的能力,就能發揮大腦的潛力,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知能,讓各種學習與工作能夠事半功倍。
《腦的白魔術》這本書即是說明與闡述這樣的想法與邏輯。
作者茂木健一郎博士目前擔任國際知名消費性電子大廠索尼(Sony)公司的電腦科學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同時也在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及東京藝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是日本知名的腦科學家。
日常瑣事藏機鋒
由於是腦科學專家,茂木健一郎在說明這樣的想法時深知若僅提供腦科學知識,讀者將會覺得無聊而忽略其所想表達的論點。
因此,茂木在寫作時採用隱喻的方式,主要是透過日常的各種生活體驗,以及每個人的人生可能都會面對的疑惑及問題的回應,說明人之所以會這樣思考的背後之腦的運作,進一步的嵌入腦科學相關的資訊,讓讀者能在不知不覺中吸收到這樣的訊息。
本書除了文筆流暢、輕鬆易讀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讀者一些對腦部運作更深層的認識。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知識經濟的時代,欲善所有事,就必先鋒利「人類大腦」這利器。透過這些對腦部知識的新體會,讓我們的大腦能夠向上提升,逐漸朝諸葛亮看齊,以協助讀者在適當的時點提供智慧的方向。
(本文作者現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推薦序2】
腦與人生
溫肇東
因為作者茂木健一郎是腦科學家,因此,以為這本書討論的事情都和腦都有關係,其實他也在藝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在Sony做研究,並出過好幾本和感質(Qualia)相關的書。他不只是科學家,同時也涉獵人文藝術、小說,並主持節目,他是興趣很廣、多才多藝的人。本書部份內容是來自他的節目「腦中的人生」,與其說在談「腦」,不如說是在談生活,分享他的人生。
本書討論的範圍很廣,甚至有些跳躍,我覺得讀者要習慣這種非常「日本式」的談法,從生活周邊瑣事「娓娓道來」緩慢自在的節奏,才能體會、吸收更多。最後一章,作者談到一週內在新幹線往返多次的工作行程,我覺得心有慼慼焉,自己也曾希望跟人分享類似的經驗,腦力工作者一週的行事曆。
愚笨與飢渴
茂木在第一章中,從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經驗中與腦有關的事談起,腦和五種感官及心之間的感應、「現場體驗」和從失敗學習的重要性、腦從過去記憶預測未來的關聯等,是所有章節中「腦」出現最多的一章。接著談「博雅教育」,在日本叫「修養科目」,討論它和創造力教育的關係。
作者認為社會創新需要一群「充滿希望的怪物」,而不是全部遵循標準答案,熟悉「正確生存方式」的優等生;也談到釀酒需要多種不同的「原酒」來一起混合調配,就像創新團隊中要有不同背景的達人,各自有其專業有其原創的味道,才能調出豐富有深度的韻味,甚至還談到選舉和腦有什麼關係。
第三章談腦會朝自己所要的方向進化,分享其應考及唸書做學問的經驗,他自己在博雅教育外,跨領域學習使他的腦部及思想超越一般人所理解的理科或文科的典型。他舉蘋果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強調「愚笨」和對知識「飢渴」的演講,並闡述閱讀的重要性。
作者對不同的話題,從其背景的鋪陳,不急不徐引用很多日本的情境與典故,但作者也同時熟悉最新科技,更廣泛接觸國際的人、事、物及書,因此讀起來有其「一般性」與當代性。然而作者本身從日本看天下的視角,還是貫穿全書,因這本書基本上是寫給日本人看的。
經驗要多元
但我覺得台灣人應將閱讀經驗多元化,不應只熟悉美國人的調調及意識型態,有機會嘗試日本流派的寫作應該會讓你的腦部做不同的操練。
茂木自己習慣早上工作,他認為腦子經過一晚的整理,比較有效率,能創新。他主張要讓人生有空地、有留白,像英國青年的「空白年(gap year)」。在物資充裕的今天,奢侈是什麼?清粥小菜、鄉間田野的空白,還是「巴貝特的盛宴」才是我們想要的。作者從腦談奢侈,提醒大家要注意環境的破壞及經濟貧富差距等問題;另外也用「搞笑教室」電視節目為例,持續腦與創造力的探討。
透過電子雞和佛像兩個案例,他將時間的因素納入腦筋思考的架構,腦不只是有計算能力、記憶力等機械式的左腦,右腦則更提供我們一些直觀、綜合性,與生命經驗相嵌的全觀思考。作者的人生經歷豐富、旅行過的地方很多,在各章節中,時常引用這些個人的現場體驗與感悟來和讀者分享,透過腦科學工作者的鏡頭,他將其生活中的點滴做一些意會(Sense Making),讓大家多一個角度去理解原來你以為已經很熟悉的事情,應可引發許多讀者舉一反三的效果。
如果你能跟著他的「步調」一起進行這趟好像在和你對話的旅程,應該會滿心暖暖,腦中盈盈,充滿智慧,像是老朋友的爐邊談話。從多元角度分享人生才是他的重點,「腦科學」反而只是偶爾穿插在裡面的調味料。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名人推薦: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詹文男
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溫肇東
【推薦序1】
擅用腦力,成為自己的諸葛亮
詹文男
三國時代有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故事內容提及蜀國劉備至東吳招親,大將軍趙雲被派去保護劉備的安全,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丞相諸葛亮交給趙雲三個錦囊,並交代緊急時刻拆開來看,屆時只要依錦囊內的指示行事即能逢凶化吉。
此一故事的結尾當然是大功告成,要不然「錦囊妙計」的典故怎能流傳千古呢?
相信大家都很羨慕劉備,因為有個神算軍師能夠...
章節試閱
莫札特扮演「白魔術師」,所以美
人腦持續在學習,一生中都不休息。腦部的神經細胞跟心臟一樣,從未停止活動。
就在活動中,腦神經細胞的連結方式也會一直更新,人類也因而不斷地改變,這也是為何我們有時回頭想,會覺得過去的自己好幼稚。主因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直都在改變。
對腦而言,最大的喜悅莫過於超越自我,這也是生命力的源泉。隨我們對各種事物的思維轉換,我們同時也能感到「我又進到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了」。
我們雖都了解莫札特是不世出的天才,但猶記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對這種說法有點反感。尤其當周遭傳出「再找不到像這樣的天才了」的讚美時,我會忍不住反駁地說:「憑什麼這麼說!」當時,我覺得,莫札特那種超乎所有人的樂觀、開朗像是虛構謊言,理由是他經歷的人生太悽慘了。
人因為煩惱人生,春天時,內心也會湧出如春泥般的情愫,但我們從莫札特的音樂裡,幾乎找不到這種內心活動。如果說貝多芬的特質是戲劇性,華格納吸引人之處是他炙熱的感情,那麼,莫札特值得稱道的應是其「正確的政治立場」所散發出的氣氛,他入境隨俗地讓自己看似高貴,但其實他很討厭宮廷的禮儀。
能達到這種境界,通常是在已嘗盡人生酸甜苦辣後的年齡。但是,莫札特的開朗,主因是他已突破人生各種悲哀、憤怒與不合理的狀況,打從心理了解並寬恕了,同時他已開始思考如何處理否定與肯定的感情問題。
我認為,莫札特選擇使用扮演「白魔術師」。所謂白魔術,意指基於愛與美的肯定目的,而施展出來的魔術。與此相反的是,黑魔術,亦即基於憎恨或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等「負面的」目的,而使用的魔術。
身為科學家並崇尚現代合理主義的我,當然不相信世上真存在魔術或魔法,我只是為了迎合人類所喜歡的、以用魔術作為暗喻,解釋人的心理活動而已。
如果在黑白魔術中歸類,莫札特當屬白魔術了。因為他的音樂從頭到尾都是開朗的。根據紀錄,他停留巴黎時,與他生活一起的母親突然去世,而心地善良的莫札特擔心待在奧地利薩爾斯堡(Salzburg)的父親承受不了打擊,就先寄出第一封信告訴他:「母親生病了。」第二封信才提及母親的死訊。
因母親的死承受莫大悲傷的莫札特,正在寫他的第三十一號交響曲《巴黎》。然而,這首曲子依然充滿了開朗的感覺。個人遭遇的悲哀,對他的作品竟然毫無影響,這也是身為藝術表現者的莫札特最大的特色。
莫札特的生涯絕不屬於優渥的順境,他多次為尋找工作而出外旅行,還遭受失敗,背負債務,為生活只好拚命作曲。在艱辛的過程中,相信莫札特的內心並非不曾湧現過絕望、悲傷或憤怒,但儘管如此,莫札特仍然不停地寫出明朗快樂的樂曲。他的作品是令人感動的奇蹟。
我並非強調人最好沒有否定的情感。基於人腦中情感的「生態系統」,無論是肯定或否定,都是情感的事實,所以,情感並無好壞之分。一味地消除否定的情感,最後難免嘗到最重要的「生命力」的惡果。
話說回來,如果讓負面的情緒直接表現在言行上,對當事人而言,可能造成不幸,也會為社會帶來困擾。因此,如何將否定情緒所蘊含的能量,轉化成肯定的情感?亦即練就「靈魂的煉金術」,其實是很重要的課題。
莫札特為何能成為「白魔術師」呢?毫無疑問的,因為他具備能珍惜一切美的、值得愛的事物的人格。雖有人批評他音樂很美但歌詞很差,但他作品的慣有型態,就是對人類充滿了愛。
反觀日本,晚近的日本總是直接地表達否定的情感,黑魔術的流行四處可見,放任自己一逕地宣洩否定的情緒,不僅對本人,也對世界造成困惑。
總之,負責帶領國家的政治人物的言行,讓人覺得僅懂得用黑暗的思維在推動,不免讓人觸目驚心,導致原本能讓人心平氣和、自由表達的國家,前景堪憂。
人是會變的。人也可以將負面情感的能量,轉換成肯定世界的意志。首先訓練自己出外上街時,對服裝不得體的人不要太在意。通常會把負面情感直接表現出來的人,都會認為穿著內衣褲上街是可恥的事。
一邊聆聽莫札特的音樂,開始練習吧。
讓人生擁有空地
在日本,如果不屬於任何組織,就不算長大成人,不會受到重視。即使現在,日本社會仍然如此,讓人印象深刻。
有時日本人指責「尼特族」(譯註:NEET,指不就業、不就學、不接受訓練者)或「自由工作者」(譯註:Freeter,也稱為飛特族),其實就到是在指責對方「你不屬於任何組織」,也是因為受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所致。
我逐漸發現,這種個人與組織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緊張的現象,全世界似乎只有日本才有。
我在學術學會裡與外國友人聊天,他們提及「利用新婚旅行的假期,在世界旅行一年」,是很普通的現象。日本人聽了後通常立即會發出疑問:「旅行時,公司或大學的課程怎麼辦?」以外國人而言,在工作生涯中的一年中,即使空著什麼都不做,只要經濟上許可,那又何妨?反正已是大人了,在世界各地放浪一年,有何不可?
我知道在英國有所謂「空白年」(gap year),亦即當一個人高中畢業,到真正入大學前一年之間,可以到世界各地自由流浪,這已形同一種制度。
在英國的高速公路看板上,通常可以看到很大的海報,上面寫著:「孩子們,空白年的保險沒有問題嗎?」英國王儲查爾斯與威廉王子,也曾到南美洲國家當義工,利用充實的生活度過他們的空白年。
再回首看日本,從高中畢業典禮到大學入學典禮之間,前後加起來只有兩週空白,可說英國的「空白年」(gap year)到了日本只剩下「空白週」,即使有意到世界流浪,時間也有限。像這種重視「履歷表上沒打洞」的國度,只有日本吧。
最近,英國社會出現一種趨勢,即已進社會工作的人,將「空白年」列入他們的生涯規畫中,這種趨勢與終日在乎「履歷表上沒打洞」的日本社會,思想方向完全不同。
在某個學術學會中,曾聽到一位美國大學的教授說,他與所屬大學的合約,一年間的僱用關係僅十個月,剩下的兩個月不屬於該大學,所以能自由地到處遊走。這種待遇,對連暑假都被會議、大學入學考試追著跑的日本大學教授而言,真是天壤之別。
人腦如果完全沒有空白時刻,無法產生創造力。以達爾文為例,他提出進化論的時間,正是乘著「小獵犬號」帆船到世界各地流浪的時候。日本人之所以被視為欠缺創造力,正因為太在乎「履歷表上沒打洞是不好的」想法,將個人與社會關係,導致成一種辛苦的結果。
如果人人都能獲得「空白年」,相信不久後,日本社會會有所改變。
沒有留白的人生,有啥意思?
莫札特扮演「白魔術師」,所以美
人腦持續在學習,一生中都不休息。腦部的神經細胞跟心臟一樣,從未停止活動。
就在活動中,腦神經細胞的連結方式也會一直更新,人類也因而不斷地改變,這也是為何我們有時回頭想,會覺得過去的自己好幼稚。主因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直都在改變。
對腦而言,最大的喜悅莫過於超越自我,這也是生命力的源泉。隨我們對各種事物的思維轉換,我們同時也能感到「我又進到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了」。
我們雖都了解莫札特是不世出的天才,但猶記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對這種說法有點反感。尤其當周遭傳出「再找不到像...
目錄
前言 無法掌握情況,卻不得不向前走的人生
第一章 體驗不會被浪費
腦學精要第一卷:夾在有意義與沒意義之間
捕蝶少年身上具有不凡之力
現場體驗為何寶貴
「羽生日本象棋」自失敗學起家
過去已經存在的未來預測
「無聊」,可引發靈感
「有職雛」的獨特質感
從草庵之茶,了解千利休
第二章 人可以被製造
腦學精要第二卷:取名「人生」的修養學科
人際關係好可以改善頭腦?
打破「充滿希望的怪物」的標準答案
把「個性化」變成品牌,是高招
湯川秀樹博士的修養
青山二郎在古物鑑賞上的游刃自如與自負
無法被社會同化的孩子
如何在選舉中獲勝?
第三章 「智力」是進化的特效藥
腦學精要第三卷:腦會朝自己所要的方向進化
茂木流應考策略大公開!
脫離大學才能開始「做學問」
我該讀文科或理科?
你有「閱讀」的決心嗎?
目前的初學韓語熱潮
第四章 腦袋也需要療傷
腦學精要第四卷: 孩子有如「里山」居民般純潔
早上一杯咖啡,然後一粒巧克力
讓人生擁有空地
野外火堆中具有靈魂的營養劑
仰望明月,拾回宇宙感覺
對腦而言,奢侈的意義何在?
搞笑藝人之「搞笑教室」的療效
第五章 「容易了解」,會奪走腦的生命力
腦學精要第五卷:世界上真有簡單輕鬆的工作?
森林、文學與數學
人生沒有暫停的按鈕
用佛像測出腦的實際年齡
有機蘋果誕生的哲學
無菌狀態的風險
速度狂時代中的速度感
如何喚醒官感官能力?
擬訂規則的營養價值
對春天的懷疑,是感性的法則
第六章 陰謀腦的指引
腦學精要第六卷:與普遍性和睦相處吧!
感覺不到加快速度,所以停滯不進
為何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接受良性的同儕壓力
莫札特扮演「白魔術師」,所以美
學學日本人年節撒豆的原理
不安時,如何擬定目標?
藝人松本人志的煉金術
後記
前言 無法掌握情況,卻不得不向前走的人生
第一章 體驗不會被浪費
腦學精要第一卷:夾在有意義與沒意義之間
捕蝶少年身上具有不凡之力
現場體驗為何寶貴
「羽生日本象棋」自失敗學起家
過去已經存在的未來預測
「無聊」,可引發靈感
「有職雛」的獨特質感
從草庵之茶,了解千利休
第二章 人可以被製造
腦學精要第二卷:取名「人生」的修養學科
人際關係好可以改善頭腦?
打破「充滿希望的怪物」的標準答案
把「個性化」變成品牌,是高招
湯川秀樹博士的修養
青山二郎在古物鑑賞上的游刃自如與自負
無法被社會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