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找到屬於你的舞台,人人是A咖 魏美蓉
看完這本書的內容時,讓我聯想起心理學家艾瑞克.佛洛姆(Erich Fromm)所說的:「一個人的缺點,往往只不過是長處的過當運用罷了。」中國人的社會強調勤能補拙,大家專注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反而忽略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個人特質和長處,殊不知,一個人的優缺點,只不過是特質、個性是否運用得當而已。而我也常告訴身旁的人,一個有自信的人,其實是相當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優點,也接納自己缺點的人,也就是說接納「完整的自我」,並在自卑與自大之間找到自信的平衡點。
筆者輔導過許多企業進行人才的評鑑與發展,其中,我們也透過測驗,讓受測者更了解自己的個性和特質,以及在順境和逆境下的表現有何不同,以協助人才更了解自己與他人,才能在團隊合作、協同工作時,運作得更順暢,同時,個人也能長處管理和長處發展。大家常說要將心比心,我現在則主張要「設身處地」,畢竟每個人的成長經驗不同,心裡所想不盡相同,以對方的角度,深刻體察對方的心,將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這對職場工作也會有莫大助益。
而每個人的生涯中,會經過不同的角色變化,生活如此,職場亦如是,人們也會因此發現自己猶如變形金鋼般的多元潛能,可以轉換、適應不同的角色,而其中有些角色和功能是自己比較擅長,發揮起來也更容易駕輕就熟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天賦能力」。在徵才求才時,筆者主張組成多元團隊,團隊成員的特質、專長不同,彼此才得以互補、學習,以激盪出更多的創意、能量和火花,個人不需要成為完美的人,但團隊可以更完美。因此,每個工作者只要了解自己的特質、優勢何在,並且盡力發揮,極大化你的天賦能力,就有可能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江山。
很開心作者馬克斯.巴金漢經過多年的研究,收集了數十萬筆的資料,並做了系統化的分析研究,簡化出這九種職場天賦能力,並提供實用的工作教戰守則,讓職場工作者得以運用和活用。如果你擅長連結者(Connector)的角色,那麼請好好發揮你的溝通協調能力;如果你是創造家(Creator),那麼請不要埋沒你的創意天分。記住,在職場中建立起你的個人品牌,這是你一輩子可以帶得走的能力。現在流行界定舞台上的明星是A咖、B咖,還是C咖;筆者以為,我們若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舞台,人人都能發光發亮,人人都可以是A咖。
( 本文作者為美商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
推薦序2
讓自己的長才發光發熱 蔡嘉玲
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但真正了解自己的優勢,並應用於職場中成功的案例並不多。「職場天賦能力測驗」的設計,能確實指出在九種天生角色中,個人擁有最優勢的天賦組合,並準確得知個人在團隊中最有價值的地方。
完成測驗的問答題之後,讓我感到非常驚豔的兩個地方:一是自己的兩種最佳能力角色是「連結者」與「正義使者」,起初我認為應該是「連結者」與「顧問」,因為從研究員轉戰業務人員後,一直認為專業知識是後來成為傑出業務人員的成功要素之一。後來詳讀本書的內容才得知,專業知識是可以靠後天的培養,而「正義使者」卻是天生具有的人格特質,承諾與責任義務一直是我秉持的信念。而「連結者」建立人際網路的深切需求,加上「正義使者」重承諾的特質,正是我成功的主要關鍵。
第二個讓我驚豔的地方是:此書對成功者的調查發現,金融業首推「正義使者」,而頂尖業務員前三者為「行動派」、「連結者」與「正義使者」。在金融業從事法人業務的我,竟巧妙地與調查結果不謀而合,可見得「職場天賦能力測驗」的設計,確實能正確反映個人優秀天賦的組合,可準確測出個人的能力角色。
這本書是我見過在職場規劃中最有價值的工具書,不論是新鮮人或職場老鳥,只要是你對現狀不滿或遇到挫折,甚至是還沒找到工作的,利用「職場天賦能力測驗」的設計,找出天賦組合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快樂地工作,並透過不斷地運用與練習,讓自己的長才發光發熱,成為各個產業的明日之星,祝福大家。
(本文作者元大寶來期貨副總)
推薦序3
李含仁
我每天忙於解決自己的問題,絲毫沒興趣和力氣去回應別人的問題,所以我與生俱來的能力看來不多「顧問」(Advisor)這個特質。
我向來不愛社交,更懶得思考如何將兩種不同的人事物,更有力地串聯在一起,所以我與生俱來的能力看來沒有「連結者」(Connector)這個特質。
我大約是個自掃門前雪的人,對於許多不平衡的事物,我常選擇逆來順受,所以我與生俱來的能力看來欠缺「正義使者」(Equalizer)這個特質。
我總是要費上好大的唇舌,才能讓別人聽我的建議行事,同事、主管、客戶皆如此,所以我與生俱來的能力看來缺少「行動派」(Influencer)這個特質。
我一直花時間在提振自己的士氣與情緒,我甚至很需要每天有人替我加油打氣,所以我與生俱來的能力看來鮮少「啦啦隊長」(Stimulator)這個特質。
我好勝心強,每次看到別人擁有比較厲害的潛能,總是會讓我羨慕又吃味,所以我與生俱來的能力看來不包含「老師」(Teacher)這個特質。
我懶惰又沒耐心,雖然我有大量的個人作品,但那都是被眾人逼迫而來,所以我與生俱來的能力看來沒太多「創造家」(Creator)這個特質。
但是,我對任何事都用樂觀、正面的態度去看待,每天對我來說,都充滿著驚喜。我也善於觀察別人的喜怒哀樂,必要時,我也會選擇為他們發聲。所以,這本書告訴我,我與生俱來的能力有著「先驅者」(Pioneer)與「照護者」(Provider)這兩個特質,我現在是個為上班族發聲的圖文工作者,看來算是選對了方向。
你也想知道自己最突出的人格特質是哪兩種嗎?想知道自己適合從事怎樣的工作嗎?讓這本書協助你吧!
(本文作者為馬克先生作者、知名插畫家)
作者專訪
讓最棒的自己站上工作舞台
引領「優勢革命」(strengths revolution)超過二十年,馬克斯.巴金漢在英國取得劍橋大學政治學與社會學碩士後,便在蓋洛普研究優勢開發達十七年。
二○○六年離開蓋洛普後,他成立 TMBC 顧問公司,更精細地協助人們找尋自己的優勢。可口可樂、思科、Facebook、微軟等企業,都是其客戶。去年,他更被研究諮詢機構奎納迪爾羅夫(CrainerDearlove)評選為全球前五十名思想家(Thinkers50)。
巴金漢與團隊研發設計的「職場天賦能力測驗」(The StandOut Strengths Assessment),幫助個人找出九種天生角色中最凸顯的兩種,在新書《在每個位子上發光:巧用你的工作天賦》中文版問世之際,他接受本雜誌越洋獨家專訪,暢談他對個人優勢的看法。這些觀點,也同步刊登在六月號《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
近一個小時的對談中,巴金漢講話不疾不徐,回答問題前,總會思考個幾秒鐘,跟他自己的兩個優勢角色:「創造家」(Creator)與「啦啦隊長」(Stimulator)十分吻合。當他用鼓舞的語氣解釋如何正向發揮天賦時,當下就能強烈感受到,他就像個啦啦隊長,正不停地幫你加油打氣。
Q:為什麼你對研究個人優勢有興趣,你又是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
A:我在研究所念的是政治和社會學,研究對象都是「團體」。當你把焦點放在團體上時,得到的就是對於團體的通則解釋,像是怎麼激勵人、人們怎麼學習等等。但我不太喜歡這樣的模式,因為許多跟人的天性相關的問題,都與「個人」有關。你如何激勵人?人們怎麼學習?都取決於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我特別喜歡研究個人。在我念社會學的時候,我就對研究個體間的差異特別有興趣,這就是為什麼後來我選擇研究個人優勢。
我記得自己十八歲時,都沒有認真坐下來去想自己喜歡什麼,或受到什麼鼓舞,但我知道我的確被一些事情吸引。我相信我的「直覺」,所以研究所畢業後,我遠離家人、朋友,從英國的劍橋搬到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加入蓋洛普工作。那時候,我不知道我的優勢何在,但我知道我的直覺受到什麼吸引。
當人們使用自己的優勢時,是很有力量的,可是有時候你只是無意識在使用它,讓它自然地運作。一旦你開始有意識地去使用優勢,它就會散發出強大的力量。
Q: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找出自己的優勢?
A:愈長大,你會發現外在的環境愈嘈雜。你的老闆、客戶、家人、朋友,他們都會開始告訴你:「你應該做什麼……」。你的公司給你一些機會,讓你獲得更多薪資、職位。你開始覺得疑惑,到底什麼真正吸引你?你外在的這些聲音,會逐漸比你自己內心的聲音還要大。
只有當你認識自己的優勢,你才會感覺內心有很強烈的信號,帶領你,讓你聚焦在你擅長的領域中。
有幾個方法幫助你傾聽內在聲音:
你的感覺。你做什麼事,會覺得不太舒服或奇怪,而且覺得無法掌控它?
你的直覺。什麼事讓你直覺在做時,就受到吸引?就像有些小孩喜歡拼積木、彈鋼琴,而有的喜歡做鬼臉讓其他人笑。你在做哪些事時,會持續一直做?
讓自己沉迷。在從事某些事時,你就是會自然而然沉迷其中,時間因此過得很快。
當你做完某件事,你受到鼓舞。你不會覺得被掏空,反而覺得很滿足。
透過感受前面這四點,每個人都可以傾聽內在的聲音。
Q:在你設計的「職場天賦能力測驗」中,你觀察到哪些現象?
A:你的優勢角色不是取決於你如何被扶養長大,常常是你一出生就被基因決定了。如果把同卵雙生的雙胞胎隔離扶養,你會發現他們的個性依然非常相像。你的父母可以給予你很多,像愛、食物、價值觀等,但他們無法藉由扶養給你個性,而是藉由基因,賦予你個性的獨特之處。
觀察績優表現的人,我們發現成功的方法相當多元。以優秀的業務員為例,的確,「行動派」(Influencer)是出現最多的優勢角色,「連結者」(Connector)其次。這聽起來很合理,因為好業務會連結你和他們的服務與產品,他們還得說服、影響你簽名成交。可是另外一面,我們也同時發現,每種優勢角色都可能出現在優秀業務員身上。所以,不管你具備哪種特質,只要好好用它,就有機會成功。
我的兩個優勢角色是「創造家」和「啦啦隊長」。「創造家」的某一部分特質是,他們花長時間去創造。所以這也花了我一些時間去想,什麼可以超越我過去寫的「能力發現剖析測驗」(StrengthsFinder)?其實,原來的測驗已經相當好了,可是很多人依然來問我,我該怎麼運用我的優勢角色?有個經理人有十個人要管理,但他不僅無法記得員工的測驗結果,他甚至記不得自己的。
所以我讓這個新的「職場天賦能力測驗」去解答這些問題,讓個人了解想成為經理人、業務人員、領導者,你該做哪些事。就像Facebook針對使用者客製化廣告,影片或音樂分享網站客製化提供給你的內容,同樣地,我認為管理技巧和人際互動技術,也應該走向隨個人特質客製化。
這是個愈來愈個人化的世界,這項工具就是幫助你如何在這樣的世界中生存。
Q:如果透過你的工具,得知我們的優勢角色和目前的工作內容似乎不相符,應該怎麼辦?
A:大部分人都不會從事一項完全錯誤的工作,我們還是有空間可以調整。可以先想辦法在一週工作中,填滿你有興趣的事,同時也把工作完成。也就是說,試著用你的優勢,改變工作內容。例如,當你從事銷售工作時,儘管大部分業務員的優勢是「行動派」或「連結者」,但仍然可能有人是「創造家」。他使用的方法,就是告訴他的客戶,如何理解這個世界。
這類型的業務員不是一起步就很快,也不是很快能達成交易,但客戶會感覺到,這樣的業務員極力想幫他了解產品和服務,信任因此建立。有些業務員是「照護者」(Provider),可以讓客戶覺得他很真心地在乎他們的長期利益,所以雖然他不會立刻成交,但他最終一定會。一旦達成交易,客戶也絕對不會輕易跑掉。
有時候,你的主管不了解你,因為他們期待你是一個「行動派」,所以請告訴你的主管,你依然能夠銷售,只是要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如果他們不讓你這樣做,你可能就待錯了地方。我不會建議你一開始就要離開,而是先調整你的工作,如果真的不行,才要換工作或換主管。
Q:如何成功把我們的優勢角色發揮到工作中?
A:你可以做一個「優勢週計劃」(Strong Week Plan),刻意將一些能發揮你優勢的活動填滿那一週。所以第一步,每一天、每一週,一點一點地增加跟你優勢有關的事情,把那些工作中最棒的部分,轉變成大部分的工作內容。盡量去掌控它,雖然不會每次都進行得很順利,但你可以逐漸、刻意地讓工作轉向你的優勢。
另外一件我們可以做的事,就是持續地向那些和我們有同樣優勢的人學習,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喜歡知道人們的優勢角色,你會知道那些人怎麼做,他們的想法也會加速你的創造力,但自始至終,你還是最真實的你。
(本文轉載自2012年6月號《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