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野原醫師集結了近百年來的人生經驗,真切而溫暖地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學。
在第一章裡,日野原醫師談及了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除了現役的醫生工作,他不忘到多所學校進行演講、提拔後進的新輩醫生、更不忘自己在日本三一一東北大地震後親臨現場的體悟。日野原醫師為已屆高齡的自己立下了接下來的人生目標──讓更多人得活得更好。
在第二章裡,日野原醫師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散文中除了記述他小時候不服輸的個性、貧窮的牧師家庭、母親第一次病倒的經驗、當醫生的契機、人生中的谷底、第一位患者、遇到劫機事件等深刻動人的故事,日野原醫師溫暖而堅強的人生態度更是流露其中。
在第三章裡,日野原醫師述說著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與家人之間的感情觀。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日野原醫師如何認真過著充實的高齡生活、如何注意自己的健康、如何看待妻子目前的高齡生活狀態。雖然身為醫師這麼多年,我們仍可感受到作者在面對親人時那既是脆弱又是堅強的心。
全書讀來溫暖而堅定。正如作者所言,若此書能給讀者帶來人生路途上的依靠,將甚感欣慰。
書籍重點
即使人免不了生、老、病、死,
但總是要心境坦然、正面思考,樂觀積極過生活。
現年103歲的日野原重明醫生是日本最具說服力的長壽醫生,他自身的生活體驗與身體力行的保健養生學是所有想要追求活到老、健康到老的人終身值得學習的典範。
為了記念日野原醫生滿百歲的這個特別日子,出版了這本書。書中除了集結《NHK特集》記錄片的節目內容,作者更將自己百年來所遇到的人、事、物以及從眾多患者身上學習到、感受到的東西直率地陳述出來,從中令人溫暖感受到一個人要能夠長壽如日野原醫生,必須心中自然而生的對人始終有愛、生活、飲食簡單,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
在人生的前半期,日野原醫生經歷了美日戰爭和雙親的過世;而在人生的後半期則遇到了羽衣號赤軍派劫機事件、妻子罹患肺線癌等。這些人生經驗加上長達七十二年的臨床醫師生涯,造就了日野原醫生的人生哲學。此書與單純的自述傳記不太一樣,除了作者本人侃侃而談自己的人生,還訪問了幾位相關人士對日野原醫生的印象。
無論是幾歲的讀者,都可從閱讀此書的故事中得到真實的感動。感受著日野原醫師的活力與親切,並且在面對人生與面對和平這些事上有著更真切的體會與思考。
作者簡介:
日野原重明
一九一一年生於山口縣。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部,京都大學醫學院課程修了。於一九四一年擔任聖路加國際醫院的內科醫師、於一九五一年留學美國埃默理大學。於一九七三年創設財團法人Life Planning Center。除了主張早期預防醫學的重要,針對「讓患者參與的醫療」與「醫療改革」也提出許多建言。他致力於末期醫療的普及,以「生活習慣病」取代「成人病」等,在在刷新了醫學上與看護教育上的研究成果。二○○○年時,他提唱以「七十五歲以上」為新生活的開始,成立了「新老人之會」。由於長年的功績受到認可,於二○○五年榮獲文化勳章。現為聖路加國際醫院的理事長兼名譽院長。著有《快樂的15個習慣》、《聰明生活》、《給十歲的你》、《現在想說的大事情──生命、時間、和平》、《日野原重明的身心諮商室》《NHK出版DVD+BOOK 健康長壽做日野原體操》等。
譯者簡介:
許懷文
名古屋外國語大學日本語教育碩士。譯有《桌上的建築》、《印度》、《風格獨特的一人咖啡館》、《東京小伴旅》等書。現為專職譯者,每天享受操弄文字的快感&搾乾腦力的痛感。Email: kyorsvp@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林芳郁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張天鈞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柯華葳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羅崑泉 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
推薦序
心境坦然,樂觀生活
張天鈞
想到要為自己尊敬的長者的書寫序,不自覺就快樂起來。因為每次我介紹青春常駐的方法時,最喜歡在末尾講述下面這些事:「日野原重明醫生生於一九一一年,大學一年級時得了結核病,五十八歲(足歲)時遇到劫機,但都大難不死,九十一歲時出版《快樂的十五個習慣》,九十四歲時還為此書的再版寫序。最難得的是,他不但長壽,在這樣的年齡仍可照常幫病人看診,每年出國七、八次,而且到處去演講,工作十分忙碌。」
日野原重明醫生提到幾個保養身體的方法,都符合科學的研究,例如吃飯不超過八分飽、能走路就走路,這和科學上的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也就是避免所謂的「新陳代謝症」的方法,不謀而合。
他也很重視心靈的健康維護,例如向心目中的偶像學習、抱持「一切都會更美好」的正面想法、心中永保愛的習慣。這讓我想起聖經強調的人要有「信、望、愛」,也就是要有信念、有希望、有喜樂和感動,這樣就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動力。
日野原重明醫生強調:「禽鳥的飛行姿勢、動物的奔跑方式,無論如何都難以改變,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生活習慣,就從明天起,可以完全不同。」
他的這些想法和作法,讓我聯想到住在我們故鄉附近的長壽畫家吳梅嶺。他說:「生活要儉樸,勞動就是一種運動。」、「不要吃太好。」、「凡事要善解。」他的學生說:「老師就像是一個園丁。在學校裡,不管晴天、雨天,他都戴著斗笠,早晨六點多就去修剪花草樹木。我當時每天去學校上課,經過校園的時候,一股非常美的那種感覺就湧上來,老師是那種創造美麗環境的創造者。」他在一○六歲時仍端坐著畫圖,一○七歲時安詳辭世於台北寓所。
不過,我喜歡這一本《日野原醫生樂活百歲》的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我也從事醫療行業。書中他提到為何會當醫生,以及第一次處理病危少女的深刻體會,都讓我有同樣的感觸。特別在累積人生的經驗後,更能對他的想法深表認同。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他讓我們了解即使人免不了生、老、病、死,但總是要心境坦然、正面思考、樂觀積極過生活。此外,他的文筆是如此的真誠、細膩,讓我們在讀這本書時,可以感覺日野原重明醫生真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能對病人感同身受,時時刻刻從病患的苦痛著想的心醫啊!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推薦序
樂活人生,長命百歲!
羅崑泉
媒體譽日野原醫師有「史懷哲」的涵養與風範,我認為是日野原醫生以他真摰誠懇的同理心,讓他願意花很長的時間傾聽病患的病痛和煩惱。通常,醫生都被超重負荷的工作追著跑,一般是不會將自家電話留給病患的。可是,日野原醫師接過許多患者在大半夜裡打來的電話。因為對他而言,醫術,就是「奉獻」,這是一種使命。抱持著這種信念的日野原醫師在日本十分受人崇敬。
在日野原醫師的公事包裡,隨時都會放著攜帶型的血壓計。他一天會測量自己的血壓四次,清楚掌握身體狀況。他對妻子的照顧也極度細微,日野原醫師的妻子靜子在七十歲的時候罹患肺腺癌,進行手術之後,癌症已獲得了控制。
日野原醫師的一家人都是長壽基因,大他一歲的姊姊享年九十九歲,小他兩歲的弟弟九十三歲過世,小他四歲的妹妹九十四歲時過世。現在,他得思考自己與妻子的死亡。
如果死亡是必然的,那麼,應該如何度過這僅有的一生?
在百歲來臨之際,日野原醫生領悟到了「人生接下來才正要開始」。如今,他將要一百零三歲了,對世界仍然抱持無限的熱情,不但「不畏懼失敗」,還非常喜歡「夢想」和「勇氣」這二個詞彙。一路走來,他說:「若要用隻字片語表達我現在的心情,那就是『感謝』兩個字。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的,我都受到了很多人的恩惠。」
日野原醫生的故事,激勵我們繼續往上走的力量。他年屆九十九歲才發現人生正要開始,這句話讓年過七十,在別人眼中已是銀髮族的我,暗地自喜:在日野原醫生的眼中,我大概還只是個孩子吧,眼前還有一大片天空等著我捲起袖子,如果能夠隨時懷著「人生不得不走到終點」的心情,無悔地乘風而行,若能好好駕馭這股乘風的力量,感覺應該很棒!
在本書中,日野原醫生率直坦率談論自己的事,真實的展現自我。談到他第一次意識到死亡這件事,是因為母親的緣故。當時他才十歲,意識到母親有可能死掉,腦海裡不斷浮現的恐懼。當時安永醫師不在家裡沒錢,大半夜地從距離一公里外的診所跑來為母親看病,終於救了母親一命。這件事情讓他日後對死亡這件事、以及醫病關係有了深刻的思考。
這本書傳達了他堅定而溫暖的心,告訴我們如何樂活人生,讀來令人動容,其中也不乏讓人笑噴飯的事:九十九歲的他,為了訓練肌肉,因為太過認真練到肌肉斷裂。結果花了一個月左右才完全治好。他隨口詠出了俳句:
「過了白壽 開始訓練肌肉 肌肉斷裂」
領悟出人生哲學:太過認真反而不好。這畫面起來像是日本卡通小丸子的可愛爺爺!
柏拉圖曾說過:「自力謀求幸福,而不倚賴他人,便是實行快樂人生的最佳計劃。」日野原醫生無疑是一個畢生努力追求目標並且創造幸福人生的體現。他以專業、熱情和勇氣鼓舞了我們,再以感謝的心還諸社會。一九五七年喬山創立時,我以「健康、價值共享」做為我們企業文化的理念,現在看起來也與日野原醫師實踐之道不謀而合。我想,從日野原醫師身上所散發的那股正面能量,感受他的人生觀,內心真是既喜又樂。他說自己愈老愈喜歡跟人擁抱,而且喜歡描繪巨大的夢想,全心全意都沉浸在這樣自由自在的解放中,真可謂「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他的樂活人生,的確是我們的典範。
(本文作者為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
名人推薦:林芳郁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張天鈞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柯華葳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羅崑泉 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
推薦序
心境坦然,樂觀生活
張天鈞
想到要為自己尊敬的長者的書寫序,不自覺就快樂起來。因為每次我介紹青春常駐的方法時,最喜歡在末尾講述下面這些事:「日野原重明醫生生於一九一一年,大學一年級時得了結核病,五十八歲(足歲)時遇到劫機,但都大難不死,九十一歲時出版《快樂的十五個習慣》,九十四歲時還為此書的再版寫序。最難得的是,他不但長壽,在這樣的年齡仍可照常幫病人看診,每年出...
章節試閱
身為現役的醫生
即便已經九十九歲了,日常生活也沒有改變,強力支撐日野原的「Passion(熱情)」從未停止,從上午到晚上行程滿檔。有時一天得受理多達十人以上的預約看診。滿九十九歲後的隔月十一月,甚至連一天都沒休息過。身為聖路加國際醫院理事長兼名譽院長及一名醫師的身分,持續面對著每天的工作。
我在巡診和出診時,會花很長的時間傾聽病患的病痛和煩惱。不僅如此,還會試著和患者聊起興趣、小時候的事或對故鄉的懷念。若我曾去過該患者的故鄉,我也會具體道出地名與我當時造訪時的模樣。如此一來,原本只有點頭之交的患者,也會慢慢變得熱絡而多話了起來。
當觸及對方真的感興趣的話題時,大家的表情都充滿了活力。我在時間許可的範圍內會邊聆聽患者的談話邊做檢查、量血壓。傾聽病患的言語以及背部的心臟跳動,透過「這樣啊」、「很難受吧」、「好像很有趣呢」這樣的話達到共同感受後,就可超越醫生與患者間的關係,讓氣氛變得輕鬆許多。不僅如此,患者與家人間的深切煩惱或情緒問題,有時也能從當事者口中提出自己的解決對策。
不論是聖路加國際醫院的安寧病房還是到病患自宅的出診,只要對方提出要求,在時間許可下我都會盡量前往拜訪。
這樣一來,大家都很開心。即使是已經氣切、無法出聲的患者,也能用臉部的表情對話。「他已經好久都沒笑了,但看到醫生的臉後就恢復了笑容。」當有家屬這樣跟我說時,我也感到很高興。人不管到了幾歲,都會保有像嬰兒和小孩的純真笑容。笑容是很好的。看到病患綻放的笑容時,家屬的心情就能得到舒緩。家屬當下會覺得,只要對方能活下來就是萬幸了。每當看到這樣的畫面,會打從心底開心。
每當過了聖誕節,我會開始到許多人的家中拜訪。這與安寧病房的巡診不同,有時會遠赴平常不太去的地方。我曾經當天往返名古屋、神戶,進行出診。因為在年關前還有好幾個想去拜訪的地方,我會先打電話給對方詢問:「我想看看您的狀況如何,請問方便去府上打擾嗎?」然後再出門。如此,大家都會很愉快答應。
所謂的醫術,我認為就是奉獻。通常,醫生都被超重負荷的工作追著跑,一般是不會將自家電話留給病患的。可是,我接過許多患者在大半夜裡打來的電話。因為對我而言,這是一種使命。我抱持著「醫術即奉獻、亦為使命」的心念,完全不覺得是精神上的負擔。
正因為身為醫生,才能與需要我的人交談。現在的我深深覺得這真是一份神聖的職業。
大腸息肉切除手術
十二月,日野原醫師接受了大腸息肉的切除手術。十二月十四日,早上八點進入聖路加國際醫院的內視鏡室切除良性的息肉。二十分鐘內,手術完成並且回到病房。閱讀報紙和用餐的模樣都與平常無異,彷彿像住在飯店裡似的,輕鬆寫意。
為了檢查及簡單的治療,每年會像這樣住院一至二次。大部分都是當天就回家。此次進行的是三個月前的檢查,雖然診斷結果並非惡性息肉,還是決定趁早切除,接受了以內視鏡切除大腸息肉的手術。由於行程滿檔,就算只是住院一天還是提早將手術日期先空下來,不然就完全無法抽出時間了。
像這樣自己住院看看,就能以患者的角度審視醫院裡的機能,這也是很難得的寶貴體驗。由於大部分的護士都是我的學生,比起接受手術的我,或許他們還比較緊張呢。這家醫院約有七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護士。每當有護士前來檢查我的狀況,我都會問:「是哪裡人呢?」並和他們愉快地聊天。對年輕人來說,我的年齡差不多都能當他們的曾祖父了,但我並不會感到年齡的差距,可以像朋友般地跟他們交談。無論是從小孩子或是從年輕人的身上,我都能獲得到能量。
上次接受手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只要施打麻醉藥睡一覺後就能完成手術,術後大腸息肉切除的影像還會由專科醫師拿給我看並向我說明,真的是很感謝。既不會痛也不會難受,科學的進步真是了不起。
從半個世紀前開始,即使沒有自覺症狀,也會定期接受檢查和健康診斷。在預防醫學方面,我以身作則,不是嘴巴嚷嚷,要大家效法。親身去實踐、體驗非常重要。對於有「已經這麼老了,不用再做檢查了吧」這種想法的人,若看到我如此的親身實踐,或許也會改變想法。
就算還未到百歲的人,只要年紀大了,就會心想人生大概就這樣結束了吧。但像這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我還是永遠抱持著自己還站在起跑線上的心情。最近,使用了十年的日記終於換了新的一本。從二○一一年元旦開始,到接下來十年後的一百一十歲為止,我得將步調稍微放慢、好好照顧身體才行。我也是有極限的,所以必須適度的休養。不過,在此我也想告訴大家,人並非因為上了年紀、體力衰弱而無法活動,反而是因為沒有使用才造成體力衰弱。舉例來說,若自家車長時間沒有發動引擎,狀況就會變糟。人類的生命也是一樣。只要持續使用身體,動作也會變得更流暢。隨時朝著前方前進再前進。只要積極使用身體,再多的工作都能完成,我希望過著這般能讓大家效法的生活型態。
大腸息肉切除手術之後,原本想直接返家休息,但若切除的地方出血就糟糕了,所以今天就不工作,留在醫院裡度過輕鬆的一天。可是,明、後天要到九州出差,得早點準備才行。在醫院巡診後,預定下午就要出發到九州。為了準備在佐賀成立「新老人之會」的分部,後援會聚集了一千多人。佐賀大學醫學部也有諸位醫師協助「新老人之會」的成立事宜,因此,即便才剛做完大腸息肉的切除手術,我也一定要前往參加。
之後,為了檢查是否有前列腺癌,我在手術室裡被打了一劑注入靜脈的微量麻醉藥。檢查約二十分鐘就結束了,麻醉醫師叮嚀我:「回到病房後可以漱口,但暫時先不要喝水。」我當時非常口渴,最後打破了禁令喝下漱口用水,還將當時的情況做了首俳句。
「麻醉已醒了 喝下漱口水的 勇氣」
如此這般,為了動手術而住院一天的行程終於結束,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心情感到非常爽快。今天這一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十歲時母親生病了
在演講及眾多著作裡,日野原醫師一定都會提及他十歲時發生的事。雖然身為父親最疼愛的兒子,他並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當牧師,這是他以醫師為目標的人生轉捩點。當時,小學四年級的日野原醫師看到救治母親的醫師身影,深深受到感動。
我十歲時,發生了很多事。剛升上四年級時,因為得了急性腎炎,不得不請假在家休息一個月。沒有上學的這段期間必須安靜休養,我乖乖躺在床上。當狀況好一點後,就閱讀從朋友那兒借來的《紅鳥》、《少年俱樂部》等雜誌,也在母親的建議下拿舊報紙練習毛筆字,鋼琴也是那時候開始學的。
當時,來我們家出診的是小兒科的安永謙逸醫師。安永醫師雖是一位不太說話的人,卻散發出一種溫和的氛圍。他是我們家的家庭醫生,全家人都接受他的診療。現在回想起來,雖然他是小兒專科,但其實是能對任何疾病、任何人做出最初診斷的綜合醫療醫師,亦即能提供初期醫療的醫師。
當時我只是個小孩,不太有機會跟醫師說到話,但醫師總是面帶微笑。他的態度讓我感覺他是能接納我的人,而且真的是一位很和藹可親的醫生。一直到現在,我還會想起那親切的表情、靜靜的語調以及醫生的臉龐。
就在我的急性腎炎治癒、恢復健康後,某天夜裡母親開始發高燒。母親歷經多次生產,腎臟愈來愈差,所以罹患了腎臟病。雖然有時會發燒,但那天比平常燒得更高,且引發了尿毒症。因為失去了意識,父親打電話給安永醫師請他出診到家裡來。看到母親痙攣發作,還是小孩的我知道這很嚴重。安永醫師就在大半夜從距離約一公里外的診療所急急忙忙跑過來看病。
來到我家後,醫師仔細地檢察、做了必要的處置,為了控制痙攣的情況還打了一針。
「如果打針也沒辦法控制痙攣呢?」
「母親有救嗎?」
「母親有可能會死掉。」
我的腦袋裡不停浮現出恐怖的想像。
我因為害怕,無法開口詢問安永醫師:「我媽媽會不會死掉?」我小聲地問:「媽媽有救嗎?」這時醫師並沒有出聲,只是對我點了個頭。那個點頭的動作,我想是代表著「我會好好照顧你母親的身體」的意思。
醫師打完針後,我因為擔心而不敢留在現場等結果,一個人走到房間的角落禱告了起來。雖然每天早上全家人都會禱告,但當時我都只想著:「若輪到我時該祈禱甚麼呢?」可是,那個時候是我第一次發自內心地向神祈禱。
「神啊,請祢救救我母親,」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經驗。如今,在我邁向一百歲的人生中,那次打從心底的禱告經驗應該是最虔誠的了。
打針後過了一陣子,母親的痙攣終於平靜下來,意識也恢復正常。
「啊,安永醫師救了我媽媽」,我真的覺得很感謝。
那時,我親身體驗到醫生這份工作的偉大。醫生是被託付珍貴生命、就算大半夜也會急忙趕到的人,我也想成為像安永醫師一樣的醫生。
我也知道安永醫師其實是義務來出診的。母親常說:「安永醫師知道我們家很貧困,所以都沒有收取出診費。真的很不好意思。」或許,醫師心裡想的是「正因為是貧窮的牧師家庭,所以才不收分文並抱著歡喜的心情出診」吧。
安永醫師可說是出現在我面前,人生中最初的典範。
首位患者—十六歲的少女
日野原醫師的起點,是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醫局首次負責的十六歲少女。一九三七(昭和十二)年,剛入局後第一次擔任主治的患者有兩位。其中一位是患有先天性脊髓小腦失調症的女性,另一位是患有結核性腹膜炎的十六歲少女。
敘述我的醫師生涯,必須先提及我第一次負責主治的十六歲少女。入院前,少女在滋賀縣的紡紗工場當女工。生病的少女沒有父親,母親也同樣在做女工。為了賺取女兒的入院費和生活費,母親在少女工作的工廠上週日的班。也因此,母親要從滋賀到京都的醫院探視女兒一趟,是很困難的。由於少女的病房是八人房,每到星期天,同病房的其他患者都有家人來探病而相當熱鬧,但她幾乎沒有人來探視。沒有家人在旁陪伴,她總是一個人睡著。我因為不太瞭解她的家庭狀況,所以問她:「母親不來看妳嗎?」少女回答:「家裡很貧窮,而且母親忙著工作賺錢。她沒有來探病,我也會忍耐的。」彷彿沉睡般的一位安靜女孩。
自四月中旬住院以來,她就一直反覆地發燒、下痢,進入梅雨季節後,食慾變差,人也消瘦了。連每週一次的抽血都很困難,雖然有部分原因是我的技術不夠熟練,但她的血量很少、手臂上幾乎找不著靜脈血管,所以每次都得扎了好幾針才能成功抽到血。但她從來不喊痛、也不會露出厭惡的表情,總是忍耐地等我抽完血。
每到星期天,若沒有值班,我就會去教會參加早上的禮拜。由於擔任聖歌隊的指揮,所以也會參與禮拜後的練習活動等。有一次,她跟週日也出勤上班的醫院同事說:「日野原醫師星期日都不會來醫院啊。」聽同事說她看起來很落寞的樣子。而且很不可思議的,她每到週日出現發高燒和腹痛症狀的次數愈來愈多了。
進入七月後天氣越發悶熱,她的狀況變得更差了。可是,她母親的工作依舊很忙,還是很少來看她。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從同事那兒聽到她說因為我週日都不在醫院而覺得寂寞,所以「不喜歡星期天的到來」。因此,我決定之後就算到了週日,也一定要先到病房露個面,接著才去做禮拜。這也成了我日後當醫師的習慣。
七月下旬的某個週日早上。她從一早病況就開始惡化,持續嘔吐。我趕到她的病房時,她已經被移到個別的重症室了。她的臉色鐵青,老實說當時我認為應該已經束手無策了。
「日野原醫師,我的肚子很痛,東西都要吐了出來。」
為了緩解她的痛苦,我只能注射嗎啡。幫她打了嗎啡,我一邊測量脈搏一邊祈禱她的痛苦能得到減緩。我告訴她:「今天是星期天,妳母親下午就會來看妳了,要加油喔。」
注射後不久,痛苦好像稍微舒緩了些。皮膚白皙的美麗少女睜大著眼睛直直地盯著我。
「醫生,謝謝您長久以來的照顧。讓您星期天也跑來真的很抱歉。不過今天,我覺得我已經筋疲力竭了。」
她停了一會兒後說:
「我想我大概會這樣就死掉吧,應該看不到母親了。」
之後她閉起了雙眼,過一會兒又張開了眼睛,她繼續說:
「讓母親擔心這麼久,真的覺得很抱歉。我多麼感謝母親的這份心意,希望日野原醫師能親口幫忙轉告。」
她向我拜託著,並雙手合十。
面對這位接受死亡的到來、向我以及母親表達感謝、並且道出離別之語的少女,我完全不知該如何回應她。滿腦子只想著:「為什麼要說這種話?怎麼可以?!」
「妳不會死的、會好起來的,要打起精神繼續加油啊,」
我只能這麼說著。
在那瞬間,她的臉色變得鐵青,脈搏也變微弱了。我馬上飛奔到走廊去,大聲呼叫護士。我們測量了血壓,在慌亂中趕忙注射了強心針。
「我幫妳打強心針了,要加油喔。撐著點、妳不會死的,妳母親馬上就來了。」
我對著像是睡著般、閉著眼睛的她,持續地在耳邊大聲喊叫。在安靜迎接死亡的少女身旁,我只能以「妳不會死的」那般的態度叫囂著。
她隨後吐出茶褐色的膽汁、喘了兩大口氣後就斷氣了。我狼狽地將聽診器放在她瘦弱的胸口上,卻沒能再聽到她的心跳聲了。
少女就這麼過世了。她的臉龐還一直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在她人生的最後時刻,無法讓她安安靜靜地度過。我一直到最後,都還在折磨她的身體。
寫著當醫生以來的第一張死亡診斷書,我感到很後悔。
我原本就知道,她和她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為什麼當時我沒能對她說:「請妳放心離開人世成佛去吧。」為什麼當時我沒能對她說:「我會將妳的心意好好轉告給妳母親的。」與其忙著測量脈搏和打強心針,為什麼沒能緊緊握住她的手呢?
我在遇到她母親後,才終於能對她轉達:「妳女兒真的很感謝您。」
經歷了這位十六歲少女的死亡,我開始思考「醫生對於即將要過世的患者,應該要提供面對死亡的援助。必須要有一同承擔面對死亡的勇氣和感性」。對於自己那時沒有提供任何援助讓少女接受死亡,我感到很深的自責。
那時的後悔心情,也是促使我之後對於臨終關懷(對末期患者的照護)和安寧療護抱持很大的關心和努力的原動力。我因為經歷過那件事,所以會在即將要過世的人們身旁說:「我會幫您減輕痛苦,您就好好休息吧。」那位少女藉由自己的死讓我學會了這件重要的事。我到現在仍然對她有著滿滿的感謝之情。
醫師的成長和成熟度,與遇到的患者有很大的關聯。醫學並非是醫師個人的勝負。我從患者和諮商者的身上體會到一點,那就是有患者才有醫學。患者對於自己能夠影響到醫師的成長,出乎意外地很少人知道。為了讓新手醫師日趨成熟,必須對扮演關鍵角色的患者付出更多的理解,如此才能讓醫師和患者間處於非上下關係的狀態,而是在精神層面上的生命共同體。
我從那位少女身上學到了醫生的生存之道。正因為有那個時候的經驗,才能成就今日的我。
身為現役的醫生
即便已經九十九歲了,日常生活也沒有改變,強力支撐日野原的「Passion(熱情)」從未停止,從上午到晚上行程滿檔。有時一天得受理多達十人以上的預約看診。滿九十九歲後的隔月十一月,甚至連一天都沒休息過。身為聖路加國際醫院理事長兼名譽院長及一名醫師的身分,持續面對著每天的工作。
我在巡診和出診時,會花很長的時間傾聽病患的病痛和煩惱。不僅如此,還會試著和患者聊起興趣、小時候的事或對故鄉的懷念。若我曾去過該患者的故鄉,我也會具體道出地名與我當時造訪時的模樣。如此一來,原本只有點頭之交的患者,也會...
目錄
推薦序 心境坦然,樂觀生活 張天鈞
推薦序 樂活人生,長命百歲! 羅崑泉
前言
第一章 百歲的哲學
活在當下 / 使命
九十九歲的慶生會
身為現役的醫生
某日的巡診
生命講堂
大腸息肉切除手術
前往夏威夷.火奴魯魯
聖路加國際醫院
交棒給年輕醫師
東日本大地震
造訪災區、避難所
自然與科學之間
第二章 百歲的原點
過去的記憶 / 成長過程、人生的轉捩點
成長過程
不服輸的頑固個性
十歲時母親生病了
父親與我
從關西學院到三高、京都大學
第一次挫折
首位患者──十六歲的少女
各自的死亡
雙親的辭世
「羽衣號」劫機事件
從事件中生還
與家人的重逢
第三章 百歲的真心話
未來 / 與妻子靜子一起走下去
九十九歲的健康檢查
健康研究志工
九十九歲開始的體能訓練
掌握身體狀況
持續中的使命
妻子靜子的肺癌
與靜子的生活
做為妻子、秘書和母親
做為一位父親、醫生
認知功能的退化
音樂療法和失智症
日野原家的夜晚
從不安中解放
背負著十字架
百歲的真心話
後記
推薦序 心境坦然,樂觀生活 張天鈞
推薦序 樂活人生,長命百歲! 羅崑泉
前言
第一章 百歲的哲學
活在當下 / 使命
九十九歲的慶生會
身為現役的醫生
某日的巡診
生命講堂
大腸息肉切除手術
前往夏威夷.火奴魯魯
聖路加國際醫院
交棒給年輕醫師
東日本大地震
造訪災區、避難所
自然與科學之間
第二章 百歲的原點
過去的記憶 / 成長過程、人生的轉捩點
成長過程
不服輸的頑固個性
十歲時母親生病了
父親與我
從關西學院到三高、京都大學
第一次挫折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