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改變未來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瞎子摸象的故事,是描述人們如何合作探索一個無知的現象,結果是各說各話。事實是,就算同樣描述已經聳立多年的台北101大樓,每個人也都會將自己的意想世界置入,使得101可以被描述成千萬種形象。而要去想像未來,則更是困難。如何才能描繪出具有說服力,甚或是震撼力的未來?
圖片是最直接的方法,不經過扭曲,直接將形象置於眼前,直接將世界各地發生過的事實呈現在讀者面前。特別是像地球暖化,其會影響到生活、能源等等,課題如此繁雜,真像一隻大象般,可從不同方向觸碰,卻會得到不同的感知與反應。譬如2009年台灣遭逢百年難得一遇的莫拉克颱風,若果氣候暖化持續,異常變成正常,我們將如何想像那個頻繁遭受摧殘的台灣?
《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一書的成果,正顯示人們關心氣候暖化,並期望影響全民的努力。有人以科普文字、記錄片來嘗試,有人以音樂、繪畫來觸碰,有人以漫畫、卡通來陳述,有人則以圖片來震撼。未來雖然還沒到來,但已在影響現在,而現在卻是改變未來的機會。問題是:如何結合所有覺醒的人類,共同努力改變未來?
希望翻閱本書的讀者,能夠被震撼,能夠期望改變未來。
因此,破壞或復育,稀少或豐盛,改善或惡化,將視我們有所為或有所不為而定。
推薦序二
人類該往那裡走?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利用石化燃料的動力製造許多機器,進而透過大量生產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是也由於這些進步的科技以及在通訊、運輸協助之下的全球化競爭,人類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這些年各國的領導人也警覺到,因為自然資源的限制以及全球環境變遷的影響,人類的文明已經面臨無法永續下去的危機。
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可再生的,另一是可以再生及反覆使用的。石化燃料是最典型的不可再生資源,用掉一滴就是少一滴,空氣與水基本上是可以循環反覆使用的生存必需品。
可是即使像似乎取之不竭的水,最近聯合國指出,到了2025年,全球將有27億人嚴重缺水,而目前就有12億人飲用不乾淨的水,約有25億人缺乏適當的廁所或下水道,霍亂、痢疾等和水相關的疾病,每年拿走超過500萬人的生命。
台灣的降雨量非常豐沛,可是卻經常得面對缺水的窘境,因此,台灣的水不是不夠,而是管理不當,如何使每一滴水發揮最大的效能,是政府與民眾必須共同努力的。其實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價格高低會影響我們使用與節約行動的意願,台灣的水費很便宜,日本大約比我們貴三到四倍,連國民所得遠低於台灣的中國大陸,水價也比我們貴將近一半。因此,台灣每人平均用水量比德國多一倍。
《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和《不能沒有水:101個IDEA,荷包滿滿愛地球!》這兩本書,可以使我們更宏觀的瞭解環境問題,也讓我們學到許多具體可行的方法。不過,對於迫在眉睫的危機,其實懂多少並不重要,做多少才重要。
全世界環境運動的啟蒙者,寫《寂靜的春天》的瑞秋.卡森女士曾這麼說,人類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條是走慣的舒適大道,但終點是死亡,另一條是新路,不大好走,但,這是唯一希望。
因此,破壞或復育,稀少或豐盛,改善或惡化,將視我們有所為或有所不為而定。
推薦序三
以節能減碳的思維,順應大自然法則
中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麗真
這是點燃地球保衛戰的一本書,也是喚醒世界維護自然法則,影響全人類生活的一本書,要搶救綠色大地,從8歲到108歲,人人必讀的書,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將一個無毒無害的地球,交給世世代代以後的子孫……
你我不可以不知道……
歷史告訴我們,因為不知道,而付出無數慘痛的代價;因為不知道,而將極度的危機短視處理;因為不知道,而讓地球裂縫加深;因為不知道,而走入安逸生活的迷失;因為不知道……
《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一書,讓你我不可以不知道,因地球暖化使氣溫和降雨量劇變,也使饑餓及傳染疾病蔓延。你我不可以不知道,在每次忙於防災救災重建的背後,如何不再重蹈覆轍,如何真正填補一群悲傷心靈的裂縫,如何讓原本自然的綠色大地,免於再次災害的浩劫。你我不可以不知道,在時光滯留的背後,幾乎全球每日有5千人死於受污染的飲用水,10億人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你我更不可以不知道,根據聯合國環境開發署、國際土壤資源資訊中心分析,全球40%耕地已廢耕。過去15年的地球平均溫度,已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紀錄,現在,全球有10億人口正飽受饑餓之苦。本書為我們剖析了你我居住的地球,正面臨燃燒殆盡的危機,地球邁向毀滅的速度,遠遠超乎想像。本書將令你我避免陷入不知道的窘境,指引你我如何關懷與愛護地球,如何讓我們共同居住的環境免受污染之苦。
企業的力量,足以再造綠色大地的感動
這是一本呼籲全球企業節能減碳大作戰的知識警世叢書。下一個可以被世界注目的焦點產業,是經濟發展與健康環境發展方向一致的綠能產業。
下一個可以讓世人感動的焦點企業,是帶著健康節能的思維,順應大自然法則,投入綠能,創造綠色健康環境與節能產品的企業。
下一個影響人類健康的新興事業,不再是商業利益的戰爭,而是攸關人類幸福的知識文化事業與綠色科技。本書以圖解方式淋漓盡致的說明地球現況,令人無比驚奇發現,百分之二十的世界人口,卻消耗了百分之八十的地球資源,放眼未來的趨勢產業,是能夠改變人類消耗能源模式的減碳替代能源事業。
此刻,感謝山岳文化總編輯胡芳芳深具遠見,出版中文版的《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感謝譯者曾心怡小姐發人深省的闡釋。全文意義與價值,散發著關懷地球,擁抱生命力的動能。地球人不可不讀本書,企業領導人,我們需要您的力量,帶領更多的團體,創造綠色大地下一個生命力的感動。
推薦序四
台灣的「綠力」,也是一種軟實力
中華綠色經濟發展協會共同創辦人 張成秀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院長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曾在他2005年出版的暢銷書中提到軟實力的重要性。軟實力定義:靠魅力或吸引力改變他人行為,例如透過關係建立的聯盟、經濟的協助、或文化的交流,而非用強迫的方式。過去數十年,台灣不僅以硬底子代工能力傲視全球,累積了經濟上相當的實力,這幾年也蓄養了不少軟實力,例如資訊3C產業的工業設計能力及文化創意產業,像華碩、宏達電品牌等連連獲得國際大獎的肯定,以及在時尚領域的佳績,如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喜愛的吳季剛設計師(Jason Wu)。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台灣在綠色環保方面也領先其他亞洲國家,我管這樣的實力叫「綠力」。
2009年一月份看到全世界環境績效排名("The 2008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 EPI )"),是由著名的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所做的一份詳盡的調查,於1月23日在瑞士召開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公布,根據二十五項指標:包括環境衛生、空氣污染、水資源、生物物種多樣性及棲息地保護、自然資源及氣候變遷等方面給全世界一百四十九個國家的排名,結果台灣得分80.8,排名第四十名,在亞洲名列前茅,僅次於排名第二十一的日本,及排名二十六的馬來西亞。但這則新聞沒甚麼媒體報導,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可能是因我們從之前的第二十四退至第四十名。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分析指出,除了研究方法改變外,「氣候變遷」政策類別表現較差,是台灣排名落後的主要原因。然而,台灣可以取得與美國相當(得分81.0,排名39)的成績,而且在東亞地區超越經濟發展程度相當的南韓(第五十一名),贏過沒甚麼工業污染的尼泊爾(第八十二名),也領先中國一截(第一百零五名),證明我們還是做對了一些事。
其實仔細翻開過去幾年台灣在環保方面的努力,的確值得我們驕傲。在垃圾減量方面,2008年11月之全國垃圾回收率已高達41.76%,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由最高年之1.143公斤下降至為0.523公斤,領先先進國家;河川水質顯著進步,嚴重污染河段由2003年15.8%降至2008年底4.2%,其中淡水河系嚴重污染河段至2008年底也已降至5%!同時政府也設置人工溼 地,促進生物多樣性。空氣品質也在持續改善:如空氣品質不良比率由2006年的6.6%降至2008年2.97%。
然而在把自家家園做好的同時,是否可以把這樣的經驗用在開創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及新契機上?
近幾年來,自從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策畫主持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引起全球對氣候變遷及環保節能減碳的重視,相關領域已成了顯學,歐巴馬上任以來,更在他的國策演說中揭櫫未來十年的願景及藍圖,綠色相關產業即為其中主軸,他承諾要投資一年一百五十億美元的預算在乾淨的能源(clean energy)上,要在未來三年將再生能源的供應加倍,而且要在全國布下承載新能源綿密的網絡。
而聯合國環境計畫(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也在其2008綠領人力白皮書(UNEP Background Paper on Green Jobs)中預測:到2030年,光替代能源產業就會有兩千萬個職缺,其中風能約佔二百一十萬個,太陽能光電約六百三十萬個,產出生質能源的農業及相關產業一千兩百萬個,這是目前職缺的十倍左右!《商業周刊》在2009年一月十三日那期就指出:「據歐洲工會聯合會(Europea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ETUC)統計,為了在二○三○年降低(和目前相比)二九%碳排放量,在建築產業會產生三百五十萬個工作機會,約是現在職缺的三倍。」根據美國太陽能協會(American Solar Energy Society)研究指出,到了二○三○年,美國每四位工作者,就有一位「綠領工作者」。
從聯合國的報告可以看出其實綠領工作最大的一塊在產出生質能源的農業及相關產業,代表了整個替代能源產業的百分之六十,這真是對台灣的好消息,因為台灣雖然不是農業大國,但在農產品技術上向來是輸出國,從香蕉、芒果、鳳梨、芭樂、到近年來的蘭花,都是聞名遐邇。而且台灣四面環海,應也有利於海藻的養殖,海藻被喻為第三代生質能源作物。第一代像是黃豆、向日葵、玉米等,因為也是食物,造成糧食價格飆漲;第二代生質燃料使用的是糧食作物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像是莖、葉和外殼,以及不是食用目的的作物,像是野草柳枝稷(switchgrass)和只產出少量穀粒的穀物,或是工業用廢料例如木塊、水果榨汁後的皮和果肉等等。第三代海藻是因為它的種種好處,不只可生產植物油、生物柴油、生物甲醇、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等,還可以在光合作用中幫忙多吸收二氧化碳。台灣若能在綠色產業上找到利基,如生質能源的農業及相關海產「養殖」業(algaculture-farming algae即為一可能性),好好利用我們在台灣累積的經驗,用我們的「綠力」,不僅能再創台灣奇蹟,更能為台灣的人才找到出路,讓他們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這本由山岳文化總編輯胡芳芳精心引進的中文版《圖解世界環境變遷地圖》,雖然是從日本的關點看全球,頗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聖經》上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在歷經莫拉克風災的創傷之後,願我們用溫柔的心,疼惜這片上帝恩賜的土地、疼惜生養我們的台灣、疼惜我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