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稅法解釋與判例評注》第四卷終於定稿,即將付梓面世。一直以來,本書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定位,為理論與實踐互動提供了一個平臺,贏得學界和實務界的好評。第四卷在延續前三卷風格的基礎上,嘗試創新組稿模式,引入專題化的思路,集專題會議與編輯出版於一體,期待最大限度推進學術的精細化。
2013年5月4日,由我組織承辦的「第五屆中國財稅法博士論壇暨湖北省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13年年會」在武漢大學召開,會議主題為「反避稅的法律界限」,50名餘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本卷文章來源於此次會議,受篇幅因素的限制,在收錄時有所篩選,並作了編輯加工。與此同時,我們將會議發言討論全程整理成稿,為讀者呈現和永駐一個爭鳴辯論的場域,也留給讀者一個更廣泛的解釋和評注文本。
反避稅是稅法學極為重要的領域。自中國大陸《企業所得稅法》專章規定「特別納稅調整」以來,稅務機關開始加大反避稅力度,各種類型的反避稅案例逐漸呈現出來。然而,反避稅實踐過程中凸顯出了諸多問題,其中最為焦點的是稅務機關的反避稅權力過大,缺乏實體和程序細則的指引,司法制衡機制整體上跛足,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企業所得稅法》借鑒域外立法經驗引入一般反避稅條款後,這一問題更為突出。
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中,反避稅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判斷,它需要在不同價值之間進行平衡和取捨。最容易困擾人們的議題在於,避稅與稅收籌劃、逃漏稅界限不清,難以辨識;避稅是合法還是違法行為,也時常爭議不斷;不僅如此,是尊重納稅人所定契約的字面含義,還是允許稅法獨具慧眼,從經濟實質的角度予以調整,涉及到私人財產權與國家徵稅權、稅法依附性與稅法獨立性、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等諸多觀念分歧,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更為明顯。
在國際視野中,不管論者贊同還是反對,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各國反避稅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國際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OECD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注意力也開始往這方面傾斜。在特別反避稅措施早已十分普遍的情況下,為了應對此外各種可能的避稅計畫,一般反避稅條款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除中國大陸2008年生效的一般反避稅條款,美國於2010年、印度和英國分別於2012年引入一般反避稅條款。澳大利亞也正在考慮修訂其一般反避稅條款。
不僅如此,原本只是發揮避免重複徵稅作用的稅收條約,也開始楔入反避稅功能,在增加反避稅條款的同時,條約解釋的立場也有較大轉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為防止稅基流失,堵塞稅收漏洞,2009年20國集團倫敦峰會之後,在推進跨國稅收情報交換和國際稅務行政合作方面,各國都表現了很大的誠意及熱情,反避稅的國際共識日益強化。
基於以上背景,我選擇「反避稅的法律界限」為主題,組織專題討論並編輯出版會議成果,期待發揮稅法學人的智識,集思廣益、論辯爭鳴。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晶,期待這種規模化和精細化的嘗試,能夠讓反避稅研究「更上一層樓」。
本卷共收錄1份會議實錄和16篇論文。從內容上看,本卷除延續對案例和規範性文件的評判和解釋外,還增加了理論觀點的爭鳴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葛克昌教授從憲法層面審視反避稅的法律界限,對中國大陸學者諸多反避稅觀點提出批判和澄清,其觀點振聾發聵,是為本卷的最大亮點。期待葛教授的觀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更廣泛深入的爭鳴辯論。
不僅如此,本卷關於反避稅的研究視角多元,觸及的領域豐富多彩。新加坡Stephen Phua Lye Huat(潘來發)教授從納稅資訊獲取角度暢談如何反避稅,從納稅人、避稅專業人士和國家三個層面為解決反避稅資訊不足建言獻策,為本卷增色不少。楊廣平教授對日本司法判例中否認避稅行為的介紹和總結,翁武耀博士基於義大利經驗,從預先裁定的角度提出程序反避稅的觀點,以及吳青倫律師對盧森堡股權投資收益稅案的引介,都為我們呈現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思路。
當大多數學者把目光侷限在所得稅領域時,楊小強教授打破狹隘,開始關注流轉稅領域的反避稅,避免了一葉障目,開拓了反避稅研究的領域,為流轉稅反避稅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視野。滕祥志研究員則一如既往關注實質課稅原則,強調其中立性,可以同時為稅務機關和納稅人所用,並非僅僅適用於反避稅。此外,劉繼虎教授對濫用委託人信託的探討,魏高兵先生分享的合同整體轉讓如何課稅的案例,都非常值得業界關注。
除此之外,本卷還著力於一般反避稅條款的立法和適用,這也是當前反避稅實踐中最為核心疑難的問題。趙國慶、張學斌等對該問題的剖析,集中於如何限定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權,切中實踐利害,彰顯學者使命,值得關注和期待。我本人和王宗濤博士對避稅構成要件的界定及對一般反避稅條款的反思,也可以為有識之士提供一些引證和啟發。
提交論文和參與討論的人員很多,既有教授和研究人員,也有實務專業人士,分別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新加坡、盧森堡,專業和地域背景相對多元。為免行文冗贅,恕我不能在此一一列明,讀者可以從會議紀錄一睹其風采。部分在讀學生的論文和發言,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我們也破例予以收錄,以資鼓勵。
本書是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階段性成果,也得到武漢大學七○後財稅法學術團隊專案的資助。眾人拾材火焰高,稅法學的繁榮與進步,離不開稅法學人的砥礪共勉、辛勤耕耘。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王宗濤博士擔任本卷執行編輯,承擔了大量的具體工作,在此一併致謝!
熊偉
武漢大學稅法研究中心
2013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