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這本書出版以來,轉眼已經六年,這期間歷經國內智慧財產法院的成立與運作,以及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和商標法、專利法和營業秘密法的修正,同時國際上在智慧財產的制度和實務上也有諸多發展。
這次再版除更正原先的若干錯誤外,並依據最新修正的法律規範修改本書內容,同時也加入智慧財產法院的若干重要判決與見解,以及國際上的重要發展趨勢,並加入作者這段期間以來在智慧財產權相關議題上所發表論文之重要觀點。
最近這幾年來國內智慧財產領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智慧財產法院的設置和運作,使得智慧財產案件的審理能朝專業化發展並提升審理的效率,雖然制度的設計與運作仍有諸多待改進之處,但法院對於智慧財產案件掌握的能力與深度,以及裁判之品質,確實比過去提升相當多,期待其未來對於智慧財產相關規範之解釋與適用,能發揮主導的作用。
2011年是重要的一年,商標法和專利法都完成修法,並分別於2012年、2013年起施行,其中有多項重要變革,包括擴大保護商標之客體、強化對商標權之保護、容許發明和新型同時申請、修正專利權效力所不及之範圍、修正特許實施、修正專利侵害損害賠償之計算方式、擴大設計專利之保護範圍等。這些修正是否全然妥適,非無疑義,本書對於若干修法後所產生之問題,亦詳加分析闡述。另外,2013年新通過的專利法修正是在學者和立法委員共同努力下,對於先前修法不妥之處加以補救。2013年修改營業秘密法則是增加刑罰的規定。2014年初的著作權法部分修正,主要是對於著作權合理使用與防盜拷措施之限制加以修正。這些新的發展,均值得注意,本書中亦均詳加說明分析,讓讀者能掌握最新的資訊。
謝銘洋 謹序
2014年6月於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研究室
序文
個人投入智慧財產權法領域之研究與耕耘,轉眼已經有二十餘年,這期間經歷著智慧財產權在台灣的萌芽與發展,從早期不受重視,到現在的高度受到重視;從分散的主管機關與司法單位,到智慧財產局以及智慧財產法院的設置;從過去有限的課程與稀疏的人才,到現在政府與民間提供豐富之教育訓練課程,培育出大量的人才,在在都緊密地扣合著台灣經濟社會的轉型與發展。
智慧財產權制度無疑地是帶動社會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制度之一,歐美過去的發展歷史是如此,從台灣的經驗來看亦是如此,其透過賦予知識和技術提供者獨占性之權利,提供經濟性之誘因,成功地扮演了從勞力密集社會到知識社會的帶動者角色。在步入資訊社會後,如何能有效地運用資訊,以創造更豐富的知識和技術,以增進人類之福祉,則為未來發展之關鍵。而欲有效運用資訊,則必須提升資訊的透明度,以及資訊取得之便利性,以降低資訊交易成本,同時亦必須提高資訊擁有者釋出之誘因。這些都必須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之前提下,始有可能為之,亦即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之基礎上,建構符合公共利益之資訊釋出、分享機制,以及便捷之商業性交易機制。是以未來智慧財產權制度除會愈加重要外,如何在權利保護與公共利益間取得平衡,將是日後智慧財產權制度所會面臨之挑戰。
本書是結合個人自1990年回國任教以來累積之教材與相關論著而成,並利用今年暑假到德國慕尼黑開會之機會,到Max-Planck-Institut補充更新資料,希望能讓學習者對於智慧財產權法之全貌,有深入而完整的認識。此外,本書的完成,也要感謝幾位台大法研所的研究生助理鄭巧筠、林威融、蔡牧玨、蕭涵勻與邱舒婕,幫忙協助蒐集資料與校對,使本書得以順利如期出版。當然,智慧財產權法所涉及的議題還相當多,本書的內容難免不盡周延或有疏漏之處,尚請讀者們不吝指正。
謝銘洋 謹序
2008年7月於
德國慕尼黑Max-Planck-Instit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