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民法總則乃法律人初學法律的第一個科目,必須引領初學法律者進入法律的殿堂,了解法律的真諦,學習民法的架構、概念與邏輯應用。民法規定的內容,富含法律的基本精神與法律制度的目的,習法者必須領悟法律規定的目的、法律與社會通念的連結、法律在社會變動中演化的價值判斷,始能免於成為法匠,而能堅持地實踐法律精神。
民國72年,我在澎湖的軍營中,第一次讀到王澤鑑教授的民法總則。當年,我正在準備轉學考試。澎湖的拱北山上,春天時,滿山曠野的各色小花,隨風搖曳;冬天時,風急冷冽、寒風刺骨。我在木麻黃樹下,在晨曦中,閱讀民法,開啟我的法律人生。
初讀王老師的民法總則,讓人徹底領悟民法的奧妙與精髓。該書為民法教科書的典範,忝為王老師的學生,在受教於王老師與自己執教多年後,希望效法王老師,寫作一本令人感動的民法總則。
民法學充滿理論與概念,博大精深。本書希望藉由法院實務判決的案例,闡釋法律概念的精義,演繹實際案例的應用,期使讀者得以了解民法總則規定的體系架構與重要觀念。為節省篇幅,本書放棄鉅細靡遺的教科書書寫方式,對於實務上極少應用的名詞解釋,及理論上不具重要性的概念,一概略而不論。在章節編排上,本書注意到文本前後敘述的流暢性,力求減少讀者閱讀上的障礙。
本書以法院裁判的實務案例為主要素材,兼採歐洲民法新近發佈文件(如DCFR)的規定,展現我國法院及外國法制的最新發展趨勢。因資料繁多,案例豐富,本書內容密度較高,須要讀者慢讀、細讀、慎思而明辨之。
書中諸多理論爭議與案例分析的討論,本著「言其所知,行其所信」的精神,僅能盡力為之,思慮不週之處,想必難免,靜待讀者指正,以為砥礪。
今日偶至臺大舊法學院,空無一人,獨自步行於校園,繞行一周,桌椅仍在,無人相問。靜坐於弄春池旁,魚游如昔,歲月已逝。這個孕育我法學能力八年的校園,時過境遷,沈寂了,休息了,寧靜無比。而我,將如何前行?
陳聰富
201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