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8 項符合
遇見玉:白玉鑑賞誌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260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電子書 |
$ 420 |
Readmoo |
設計 |
$ 474 |
樂天書城 |
寶石/飾品鑑賞 |
$ 510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財經/企管/經濟 |
$ 528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528 |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收藏 |
$ 540 |
博客來 |
寶石/飾品 |
$ 540 |
三民網路書店 |
科學‧科普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傳說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用剩的,隨手撒,其中一顆是賈寶玉的前身,其他的就成了各種玉石,等待有緣人發掘。這就是傳說中「玉」的來源。根據科學研究,中國人用玉的歷史可追溯至八千年前,而且直到清代以前,古代中國認定的玉,一定是指白玉。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非常喜愛玉石,更常拿玉來象徵君子該有的德行。
但是,玉不同於珠寶,無法單純地用儀器來鑑定真偽,收藏家必須從各種客觀面向學習,才能培養精準的鑑定能力。本書作者從家傳珍品精選出一百件,提供鑑別、賞玩、學習玉的各項知識,還有收藏界的流變,以及目前市場上的收藏趨勢,並分享諸多難得的收藏故事與心得。本書重點:
一、說玉篇:包括玉的定義、用玉的歷史,各時代不同玉的風格描述。例如隋唐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大開,玉器的使用也跟著世俗化、生活化、商品化,受到西方服飾觀念影響,開始出現搭扣、髮釵、髮簪等生活用玉器,而紋飾上也大量運用了植物花葉、動物鳥禽等題材,還有胡人、飛天等外來文化的特殊圖案。明清時期,玉飾的使用更加普及,由於新疆和闐玉料的開採,明代玉器的質料相較於以往優良許多,器形上追求方正規矩,線條流暢,雕工細緻;在紋飾上,首次出現以圖案的諧音隱含吉瑞寓意的新型紋飾,如「馬上封侯」等。
到了清朝先後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國的商道,及和闐玉料內運的通路,大量質料精美的玉材運進中原地區,致使玉器的工藝迅速發展,玉器的種類和數量繁多,拋光更細緻,無論陰刻、陽刻、浮雕、透雕、巧色、描金、鑲嵌等技法都很卓越,玉器的線條蜿蜒流暢,變化多端。
二、識玉篇:玉分兩大類,一是「角閃玉」,俗稱軟玉,其中最珍貴的玉種是「和闐玉」(《天工
開物》云「凡玉,貴重者盡出於闐」),也就是新疆料,其他還有「青海料」、「俄料」及「岫巖玉」,分別都是中國人應用甚多的玉料。尤其是俄料,常被拿來冒充和闐玉。
另一個玉類,是現代人比較熟知並重視的「輝石玉」,俗稱硬玉,即「翡翠」,百分之九十產自緬甸。翡翠的開採歷史才六百多年,明末清初進入中土,並不受重視,當時甚至認為它不配稱為玉。乾隆十年時,因為新疆叛變,固定進貢的和闐玉缺了,愛玉成癡的乾隆才接受緬甸來的翡翠玉器,漸漸捧紅了翡翠的價值,一直到今天,更是不斷創下驚人天價。
三、辨玉篇:玉器還沒有類似GIA寶石鑑定機構可以核發具公信力的證書。收藏家難免要付出學
費。作者提出四項重點來辨識:(一)形制(玉器的用途);(二)紋飾;(三)皮殼包漿;(四)琢玉器具與工藝。在數千年的玉器工藝發展過程中,上述四項都會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推陳出新,忠誠體現當時的文化特色。以玉帶板為例,這是由銙和砣尾組成的整套玉飾,唐代以後,對各級官服大帶上的飾物和材質都有規定,歷代的玉帶板在做工和紋飾上都不盡相同,可由其中判別出明顯的時代特徵。
四、樂玉篇:精選百件珍品,實際鑑賞玉之美。例如明代玉松鹿山子擺件,就是相當難得的一個玉山子作品。玉山子是非常獨特的一種形制,必須隨著玉本身的形狀雕琢出山水、人物等立體景觀,這種山林景觀的雕刻,從取景、布局到層次排列,有如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立體模型,足可見出中國的玉雕技法已達到了無巧不施、無工不精的境界。由於山子必須採用整塊玉材雕琢而成,因此玉材選擇往往重量而輕質,但這件玉山子卻採上等白玉製作,極為罕見。
作者簡介:
楊惇傑
生於台北藝文世家,父執輩皆為收藏家。自幼便經常出入古董文物店,隨著長輩在古物堆中尋寶,訓練辨識眼光及鑑賞能力,與玉器、牙角、琥珀等古玩雜項結下深厚因緣。負笈紐約市攻讀藝術相關科系,在人文薈萃的美學殿堂居住六年,並進入頂尖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進修,中西文化交融下,碰撞出全新的藝術思維。抱持「藝術必須深入生活」的堅定信念,與友人成立了台灣第一間文創會所,渴望讓藝術收藏更貼近人心。著有《中國琥珀賞玩誌》。
相關著作
《中國琥珀賞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