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一個超乎你想像的迷人豐富國度!
你眼中的越南是什麼樣貌?是附近小吃店老闆娘的故鄉,學校新住民孩童的外婆家?越南路上的婦女都穿旗袍戴斗笠?大家都在湄公河的船上做生意?所謂越南菜就是各種口味的河粉?百老匯歌舞劇《西貢小姐》就是越南的樣貌?
越南,當然不僅如此!
這個受中國漢化一千年,印度影響四百年,被法國殖民一百年,美國影響二十年,還歷經整整十年海上難民潮與國際孤立的國家,擁有的輝煌歷史與偉大故事超乎你想像。
‧他們的祖先曾擊敗縱橫歐亞的蒙古大軍
‧他們利用長達兩百公里的古芝地道,先後打敗了法國和美國
‧一萬六千公里的胡志明小徑是二十世紀軍事史上最傳奇的游擊之路
‧近代亞洲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太空人來自越南
‧他們的鋼琴家是亞洲第一位蕭邦鋼琴大賽冠軍
‧來自越南的時尚品牌Ipa-Nima深受王菲、希拉蕊喜愛
‧越南料理讓布萊德彼特和安潔莉娜裘莉流連忘返
今日越南是個迅速發展的國家,一度成為台商投資創業的天堂。但在這之前,英國作家毛姆踏足於此,喜劇泰斗卓別林千里迢迢來這裡度蜜月,榮獲二十一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格雷安‧葛林在這裡吸鴉片、大啜苦艾酒。他們融合的法國風情與漢人特色建築,以及風情款款的成片梧桐樹海,均優雅得令人驚嘆。
本書作者隨夫婿進駐越南兩年半,親身體驗了越南的文化、建築、現代藝術、越戰遺址、美食佳餚,當然還有超市裡的零食、拖鞋、手工藝品、報刊雜誌,她以令人動容的真誠仔細觀察,並用輕鬆的筆調娓娓道來,從歷史故事、文藝漫遊到食樂札記、在地生活,你會既驚訝又著迷地發現,越南,原來是一個如此豐富的迷人國度!
◎ 《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最新修訂版
作者簡介:
洪德青
二○○八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得主。
淡江西班牙語文學系、成大藝術研究所畢業。曾蝸居視覺、聽覺、表演藝術產業多年。
對於冷門與非主流的偏愛懷有一種孤芳的堅持,但對於媚俗與形而下的東西也能找到歸屬的快感。
二○○六至二○○八年隨夫婿派駐越南胡志明市,目前旅居美國馬里蘭州。
近期文章見於分機815的美國故事館,臉書南向跫音DVW等。
作者網頁:
「南向跫音 D.V.W.~ 」部落格移至:https://www.facebook.com/vie912
「分機815的美國故事館」部落格:http://ext815.blogspot.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水瓶子(旅遊作家)
‧王麗華(前亞總台北辦事處主任)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任)
‧李秀媛(旅遊節目主持人)
‧林寶安(新移民與在地社會生活計畫主持人)
‧馬繼康(旅遊作家)
‧陳凰鳳(政大外文中心講師、主持人)
‧楊玉鳳(行政院僑務委員)
‧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作家)
‧龔宜君(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當我們從歷史、文藝、生活等方面多認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等於是把自己向上提升一個高度。當台灣更認識越南,也就會對勇敢飄洋過海來台灣的二十萬越南人,多一份尊敬。」
──《四方報》前總編輯張正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醒我們每個人,越南不是一個比我們窮、比我們熱、比我們次一等的熱帶國家,她是一個跟我們一樣曾經遭受殖民統治,有無數滄桑歷史,同樣擁有豐厚的文化傳承,並且也充滿行動力的國家。」
──資深出版人陳穎青
名人推薦:‧水瓶子(旅遊作家)
‧王麗華(前亞總台北辦事處主任)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任)
‧李秀媛(旅遊節目主持人)
‧林寶安(新移民與在地社會生活計畫主持人)
‧馬繼康(旅遊作家)
‧陳凰鳳(政大外文中心講師、主持人)
‧楊玉鳳(行政院僑務委員)
‧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作家)
‧龔宜君(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當我們從歷史、文藝、生活等方面多認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等於是把自己向上提升一個高度。當台灣更認識越南,也就會對勇敢飄洋過海來台灣的二十萬越南人,多一份尊敬。」
──《四方報》前總編輯...
章節試閱
作者序
聽我來唱「越」光曲
二○○六年,我從台北嫁到彰化,去日本度蜜月後緊接著到越南,前後只花了短短十一天。
當飛機降落在胡志明市,機艙門開啟的那一剎那,我並不知道我來到了毛姆遠遊的城市,卓別林度蜜月的國度,以及葛林吸鴉片的地方。我只記得當時手拎行李的我,耳邊聽的是聖桑的(參孫與達麗拉),而要到好久以後,我才發現這位法國作曲家早我一百一十二年前也來過越南。
昨日之聲
還沒來越南以前,我對越南的認識不外乎:怒海求生的《南海血書》、百老匯歌舞劇《西貢小姐》、梁家輝與珍瑪琪主演的《情人》、公館的翠林餐廳、信義路上的越南東家羊肉爐,還有新聞裡被虐待成皮包骨的段氏日玲,至於南迴搞軌案的陳氏紅琛則是後來的事了。
當時以為越南就是戰亂貧窮、凋敝落後、滿城春色,加上臨行前又傳出禽流感疫情,因此完全沒料到這個被中國影響一千年,被印度影響四百年,被法國影響一百年,被美國影響二十年,歷經了十年海上難民潮與國際孤立,再到台商投資的大本營,竟然會成為我第一本書的主角!
今日之音
據統計,目前台灣每年赴越商旅人數近四十萬人,而台灣的越配、越傭、越勞、越籍留學生加起來逾二十五萬人,另外還有八萬多具有越南血統的新台灣之子。我們會發現:巷口的蚵仔麵線口味有點不同,原來老闆雇用越南女子掌廚;逢年過節回中南部老家,隔壁那個雙眼慧黠、燒著金紙、拿香對拜的鄰居小孩,身上流有二分之一的越南血統;乘坐台北捷運隨手取閱的營運資訊,不僅有英日文版,更發行越文版;去醫院探視臥病在床的長輩,隨侍在側的可能是年僅二十出頭的越傭;到OK便利商店繳費或買飲料時,每月出刊的越文《四方報》就躺在架上;街頭巷尾出現愈來愈多的越南雜貨店與越南小吃店,甚至台越混血美女也立足演藝圈例如海倫清桃。
當許許多多的越南經驗逐漸在生活中累積時,大多數的我們可能還是用舊思維去看待他們或與他們相處,因此我們或許不知道這些越南人:
.他們的祖先曾擊敗忽必烈率領的蒙古大軍;
.他們的高僧曾為了對抗獨裁政權不惜自焚殉道;
.他們的鋼琴家曾是亞洲首位蕭邦鋼琴大賽冠軍;
.他們的間諜曾潛伏在美國《時代》雜誌長達十年;
.他們的服飾品牌 Ipa-Nima 深受希拉蕊、凱特布蘭琪、王菲、楊紫瓊等愛用;
.他們的太空人范遵(Pham Tuan),早在一九八○年就隨著蘇聯太空船進入太空,是亞洲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們的越戰孤兒羅斯勒(Philipp Rosler)是德國內閣中首位具有亞裔背景的前副總理;
.他們的數學家吳寶珠(Ngo Bao Chau)曾榮獲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費爾茲獎
事實上,這些跨海來台的越南男子或女人,他們許多人的家都在全世界第六長的湄公河畔(湄公河又稱為九龍江,因有九個出海口),那裡一年三熟的稻米足可養活一億人。但是,越南曾是全世界國民所得倒數第二低的紀錄,至今仍是許多越南年輕人亟欲甩開的包袱,因此他們離鄉背井、外出打拚,希望有朝一日能光榮返鄉。
明日之歌
過去法國人、美國人挾持帝國霸權的優勢,對越南的認識領先全球這其來有自;而日本人面對二次大戰的殖民屬地越南,他們的深耕態度我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連韓國人和新加坡人也在越南勢力坐大時,我就不禁喟嘆了: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高度,取決於他們看待別人的深度與廣度。相較於我當年對越南的傲慢與偏見,我決定開始書寫,這是一種反思也是一種彌補。我以我居住的胡志明市為紀錄重點,書裡的越南原文一律採取英文拼法,方便讀者日後上網查詢,畢竟台灣人閱讀英文資訊還是比越文容易許多。
我在越南時,每當太陽西下,北緯十度的晚風拂面襲來,我就想到人世間最浪漫的事莫過於革命這句話。當年越共能在夜間的水田裡一躲躲上四、五個小時都不被察覺,這背後若不是有一種星子般的浪漫情懷在支撐著,他們怎能捱過那許多個漫漫長夜呢?
也許台灣被歐美綁架太久,被日韓下蠱太多,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大喊一聲「莫.害.怕」(mot hai ba,意思是一二三,越南人舉杯前的助興詞),一起來看看這個讓我行住坐臥、感受另類浪漫的鄰近國度吧!
作者序
聽我來唱「越」光曲
二○○六年,我從台北嫁到彰化,去日本度蜜月後緊接著到越南,前後只花了短短十一天。
當飛機降落在胡志明市,機艙門開啟的那一剎那,我並不知道我來到了毛姆遠遊的城市,卓別林度蜜月的國度,以及葛林吸鴉片的地方。我只記得當時手拎行李的我,耳邊聽的是聖桑的(參孫與達麗拉),而要到好久以後,我才發現這位法國作曲家早我一百一十二年前也來過越南。
昨日之聲
還沒來越南以前,我對越南的認識不外乎:怒海求生的《南海血書》、百老匯歌舞劇《西貢小姐》、梁家輝與珍瑪琪主演的《情人》、...
推薦序
推薦序一
〈破除歧視的「跫音」〉
文╱《四方報》前總編輯張正
或許世間的道理總是這樣,知道的愈多,才愈來愈知道自己知道的這麼少。
曾經出入越南將近十次,讀了五年半的東南亞研究所,在越南當地學了四個月越文,當了七年越文《四方報》編輯,我以為,我夠了解越南了。但是現在,每讀一篇由「南向跫音 D•V•W•~」部落格發展出來的《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都要驚豔一次越南面貌的多樣,同時也慚愧自己對越南的認識竟如此淺薄。
對台灣人來說,飛行時數三個半小時的越南絕不陌生。我們從好萊塢電影裡、從台商口中,以及身邊的越南配偶越南勞工身上,擷取了許許多多的越南訊息。只可惜,我們都是僅有一雙眼睛一對耳朵的凡人,難免以偏概全;而大家也都不是越南專家,即使偶爾察覺嘴裡說出的越南見聞自相矛盾不合邏輯(好懶惰vs好勤勞、好浪費vs好節儉、好悲慘vs好善良),似乎也沒啥要緊。
不過,如果完全陌生不認識,也就算了;糟糕的,是錯誤的認識;最糟糕的,是一知半解、錯認誤認,還自以為全知全能。而這正是歧視滋生的沃土。
歧視無所不在。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老的小的醜的怪的黑的窮的病的,總之非我族類,都能夠信手拈來當作歧視揶揄的靶子。但,誰都不願意被歧視吧!將心比心,我們也不應該歧視別人,尤其,如果這份歧視其實源自本身的無知。
網路上流傳著一張「台灣人的世界觀」的搞笑地圖。在中南半島的位置,寫著「一些差不多的國家」,在菲律賓的位置,寫著「有很多叫瑪莉亞的傭人」。雖然是自我解嘲式的搞笑,但也相當「正確」:正確表達了台灣人對東南亞不經意的漠視、不自覺的歧視。(並不是說台灣人特別惡劣。就我所知,越南人也歧視柬埔寨人,泰國人也歧視寮國人。而西方人對東方人的歧視,「台北人」和「南部人」的相互歧視,大家就更熟悉了。)
多年前閱讀蔡百銓先生翻譯的《東南亞史》上下冊,是我自覺對東南亞認識不足的起點。但那終究是類似教科書的著作。而近幾年來,除了那些商品DM式的旅遊指南、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窺奇式雜記、繞著肚臍眼打轉的自戀圖文集,或者交差了事的學術剪貼簿,書店架上鮮有夠誠意的越南相關書籍。而這本《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不一樣。
說是教科書,但作者從最貼近生活的細微處寫起,隨著流暢的文字與生動的故事一路讀下去,讓你絕對不想睡。
說是旅遊書,但作者在介紹人事時地物的同時,圖文並茂、旁徵博引,洋溢著豐厚的人文關懷。
說是一本異鄉人的思念手札,但作者回望故鄉的同時,也真心擁抱她所處的當下當地,寫下值得珍藏的紀錄。
讀這本書,你將隨著作者的腳步深度了解越南。我相信,如果能認識得更清楚,歧視便會相對減少。當我們從歷史、文藝、生活等方面多認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等於是把自己向上提升一個高度。當台灣更認識越南,也就會對勇敢飄洋過海來台灣的二十萬越南人,多一份尊敬。
所謂「跫音」,比喻「極難得的音信或言論」,作者沒辜負這個字眼。
* * *
推薦序二
〈如何認識一個有深度的鄰居〉
文╱資深出版人陳穎青
第一次去越南是十幾年前。回想起來,當年在河內感受的文化衝擊,至今仍然在記憶深處激盪。
十多年前的河內,沒有摩天大樓、豪華房車,也沒有入夜後五光十色的夜景,你完全看得出來那裡是開發中國家,可是在市中心「還劍湖」邊,我卻看到成片栽種、數量驚人的梧桐樹林,把酷熱的驕陽完全阻擋在林蔭華蓋之外。
漫步湖邊,你很難想像自己正走在一個共產政府統治下的首都。那樣沁涼、悠閒的小資風情,別說台北沒有(真的,大安森林公園的樹完全被比下去了),連在巴黎我也沒見過(因為我是冬天去巴黎的,呵)。
一個開發中國家,卻有一個世界級的湖邊林蔭公園。那不只需要一、兩百年樹木生長的時間,也需要跨越那些時間、數度轉手的執政者悉心維護。梧桐也許來自法國的殖民統治者,但那湖邊漫步的風情,卻是懂得珍惜的人才能保留的。這是我的第一個衝擊,為什麼越南看起來好像很落後,可是某些優雅的氣質卻又先進得讓人驚嘆?
作為觀光客,我帶著無數問號結束旅程,回到焦躁忙亂的上班生活。我曾經想找人寫一本關於越南的書,不要只是旅遊指南,而是更深入的文化與歷史的百科,讓一個不是為了考試,而真的想知道這個國家的人,能有個深刻一點的入門。可惜多年來我始終沒有進展。
直到二○○八年中時電子報請我擔任部落格大獎的評審。在那個機緣裡,我才驚奇地發現了洪德青。這個台灣女兒隨夫暫駐越南,卻充分發揮同情和好奇的精神,深度地報導她在越南看到、經歷的各種細節。我不只在她的文章裡發現多年前疑惑的解答,也跟隨她的眼睛看到一個迷人、豐富,同時也帶著滄桑的國家。
例如她寫越南兩百年藝術發展的因緣,意外解答了我當年在河內街頭的疑問:為什麼河內有這麼多賣畫的畫廊?原來那背後既有殖民者的「恩賜」,也有教育家的遠見,和民族文化傳承的辛酸。千般滋味盡在文章之中。有扎實的學術訓練,可是又有部落格寫作的親切,還帶著作者獨特的人文關懷。寫人情時,溫暖有餘味;寫飲食時,歷史也在其中,完全突破了浮光掠影的相片圖說式旅遊報導。
我在評審感言中忍不住說:「你如果要去越南旅行,請記得先看過『南向跫音 D•V•W•~』(這是作者的部落格名稱),那會讓你從一個越南觀光客,變成一個可以體會越南文化深度,感受歷史憂歡的深度訪客,贏得十倍的收穫。」
德青一直說要謝謝我欣賞她的作品、願意幫她出書。我一點也不同意她這種想法。
應該是我謝謝她才對。她的研究與寫作,不只解答了我多年來對越南的諸多困惑,也帶給我其他更多知識的驚訝。讓我真正看見一個我們以為只是「出產越南新娘」的國度,背後那從不為我們所知悉的歷史滄桑與文化深度。
是德青給予我們可貴的知識與故事,帶我們穿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真正領略一個民族內在的豐饒。
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背包旅行者出發前研讀的經典──雖然本書毫無疑問當得起這種功能;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提醒我們每個人,越南不是一個比我們窮、比我們熱、比我們次一等的熱帶國家,她是一個跟我們一樣曾經遭受殖民統治,有無數滄桑歷史,同樣擁有豐厚的文化傳承,並且也充滿行動力的國家。
然而我私心裡還有個期盼。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所有來自越南新嫁娘的「新台灣之子」,一個認識「媽媽的家鄉」的機會。我們的教育政策沒有給他們任何學習「母語」的便利,因此他們無法從越文書籍認識自己母親的故鄉。本書可能是唯一的機會,讓他們了解,母親的故鄉不是那個被鄰里所嘲諷,被偏見所輕慢,被學校教育所遺忘的落後地區,而是一個充滿深度,值得驕傲的出身之所。
我希望這本書是台灣與越南,相互理解的新觸媒。
推薦序一
〈破除歧視的「跫音」〉
文╱《四方報》前總編輯張正
或許世間的道理總是這樣,知道的愈多,才愈來愈知道自己知道的這麼少。
曾經出入越南將近十次,讀了五年半的東南亞研究所,在越南當地學了四個月越文,當了七年越文《四方報》編輯,我以為,我夠了解越南了。但是現在,每讀一篇由「南向跫音 D•V•W•~」部落格發展出來的《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都要驚豔一次越南面貌的多樣,同時也慚愧自己對越南的認識竟如此淺薄。
對台灣人來說,飛行時數三個半小時的越南絕不陌生。我們從好萊塢電影裡、從台商口中,以及身邊的越南...
目錄
推薦序一 破除歧視的「跫音」(文╱張正)
推薦序二 如何認識一個有深度的鄰居(文╱陳穎青)
自序 聽我來唱「越」光曲
第一部 歷史故事
百年殖民下的優雅與殘酷──法屬印度支那
莒哈絲的情人與神農氏六世孫──漢化的國度
從法國商船的廚子到越南革命家──國父胡志明
孫中山是白雲洞仙人弟子?──高台教的祕密
格雷安‧葛林的西貢靈魂──《沉靜的美國人》
越共的游擊聖地與地下總部──古芝地道網
潛伏在《時代》雜誌的完美間諜──將軍范春安
末代皇后南芳與第一夫人陳麗春──越南美人誌
第一大城的七種混血文化──胡志明市建築
第二部 文藝巡遊
越僑的鄉愁與導演陳英雄──越南主題影展
亞洲第一位蕭邦鋼琴大賽冠軍──鄧泰山傳奇
沒看過等於沒來過越南──水上木偶戲
端莊挑逗的傳統國服與設計師黎仕煌──長衫旗袍
越南的巴布狄倫與民歌之父──大師鄭公山
街頭油畫與九大藝術家群像──越南美術史
髹揉漆汁與鑲嵌蛋殼之作──國寶磨漆畫
讓阿嬤奪回青春的〈旱‧雨〉──艾索拉舞團
外國小說家最鍾愛的山城──蜜月勝地大勒
第三部 食樂札記
跟著名人吃高級越南菜──四大天王料理
舌尖上的三道沙龍香頌──法式氛圍餐廳
鴉片工廠裡的熱巧克力布丁──煉毒小酒館
順化牛肉麵與創意春捲──驚豔連鎖餐廳
值得等待七分鐘的黑色香醇──滴滴壺咖啡
越南咖啡王國的兩大品牌──中原與高原
比蓮花茶好喝的家常茶飲──阿迪蘇茶
釋迦冰沙、羅望子糖、榴槤餅──零食大搜祕
老闆廚師跑堂全是越共偽裝的──平字號河粉店
第四部 旅越生活
越南信義計畫區與台商的打拚──富美興市鎮
李玉明的高級日用瓷王國──明隆第一瓷
結合黃麻椰纖的居家小物──愛上肉桂拖
最環保無汙染的老式交通工具──三輪車風情
精巧迷人的書店紀念品──立體紙捲卡片
每月吃喝玩樂的英日版聖經──越南的外文雜誌
我的私房綠氧行程──平貴休閒度假村與草禽園
改版後記
越南小百科
旅遊地址一覽
推薦序一 破除歧視的「跫音」(文╱張正)
推薦序二 如何認識一個有深度的鄰居(文╱陳穎青)
自序 聽我來唱「越」光曲
第一部 歷史故事
百年殖民下的優雅與殘酷──法屬印度支那
莒哈絲的情人與神農氏六世孫──漢化的國度
從法國商船的廚子到越南革命家──國父胡志明
孫中山是白雲洞仙人弟子?──高台教的祕密
格雷安‧葛林的西貢靈魂──《沉靜的美國人》
越共的游擊聖地與地下總部──古芝地道網
潛伏在《時代》雜誌的完美間諜──將軍范春安
末代皇后南芳與第一夫人陳麗春──越南美人誌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