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記憶的祕密
✚記憶,無比重要卻幾乎成謎
我們多少都有「記憶力焦慮」,因此市面上充滿各種「健腦食物」、「聰明藥」、「超速記憶特訓班」,以及「小心!健忘跡象,恐是失智、早衰的警訊!」等用詞聳動的廣告。
記憶確實是人類的私密寶庫,它複雜又內涵深刻,左右著我們的人格個性。我們無時不仰賴記憶,卻常忽視它,只在發覺不對勁時才緊張──想不起車停在哪,或剛到嘴邊的話一閃神就消失。記憶好像有「怪癖」:芝麻小事歷歷鮮明,要緊事卻總是很難回想。或是一件家族故事,每個人記得的版本卻都微妙地不同……
如果說「我即我的記憶」,但我的記憶卻如此不準確又丟三落四,真的沒問題嗎?對記憶普遍的不了解也讓「失憶症」成了古今戲劇的萬用元素。記憶淪為神話,究竟什麼才能相信?
✚借助科學,記憶的謎團才得以揭開
唯有透過科學,我們才能理解腦與記憶的根本原理。當大腦的不同部位受損,可能讓人失去特定種類的「記憶」,有時忘了事物的名字,有時生命大半經歷就此消失,甚至於再也無法記得任何新的事。這些腦部損傷患者的不幸遭遇,卻給了科學家了一扇窗,去窺探大腦裡「記憶形成、儲存的地方與方法」。
藉助腦部遠沒人類複雜、卻一樣擁有記憶與學習力的動物──海蛞蝓、果蠅與小白鼠,科學家由簡入繁地推敲出記憶的根本法則。
這些經典腦科學實驗告訴我們,良好的睡眠能使人形成牢固記憶。氣味、情緒容易與回憶掛勾,只消一個味覺線索就能勾起鮮明(有時卻困擾人)的回憶。成長期接觸越豐富繽紛的互動環境,能讓長大後的學習能力越卓越──至少小老鼠是如此。
✚記憶力是天賦,還是可以訓練?
記憶達人令人羨慕,有人能背出一萬五千組電話號碼、七萬位圓周率、甚至在腦海中回顧交響樂一章中所有樂器的每一個音符。尋常人則平均能在「工作記憶」中收納七則記憶。好消息是這個數字能藉訓練進步,訓練愈勤、記得愈多。正是因為如此,西洋棋大師才能在腦海中同時與50名對手下「盲棋」而仍然屹立不敗。記憶可以說是「用進廢退,越用越銳」的。
《記憶的祕密》全書涵蓋古往今來,關於記憶(和遺忘)的諸多趣聞軼事,更由扎實的科學研究得到的結論,全方位教我們記憶力的「古怪個性與偏好」的真相。更鼓勵我們,既然認識了記憶的特點,就更該勤加練習,讓記憶的威力徹底展現。
人腦善於儲存熟悉、關聯多、具體和圖像化的資訊,若懂得善用記憶的這些特色,就會有利用諧音、聯想、押韻、圖像化、想像日常空間關係、編碼代換……等各種流行的「記憶術」都會在最末幾章教給讀者。
▍作者簡介
蘿普REBECCA RUPP
擁有細胞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為數本發行全美的雜誌撰稿。離開學術圈子後,藉著寫作與學識之源保持關係。
著有二十餘本兼具知識與趣味的非小說與小說,希望不管兒童或成人都能讀得開心。作品包括《紅橡木與黑樺樹:樹的科學和故事》、《你從來不知道的鳥類祕密》、《胡蘿蔔怎麼贏了特洛伊戰爭:日常蔬菜奇特但真實的故事》、《孤島上的龍》、《伊萊過世以後》。
與夫婿及三個兒子現居美國佛蒙特州,共用一台牽引機、一架望遠鏡,還有一具平底雪橇。對鋼筆、和兒童化學實驗組感到癡迷,對廚藝苦手,喜歡在廚房飼養豐年蝦,和對小孩講述長頸鹿與冰淇淋的故事。飼有一隻毛毛大狼蛛,以哲學家康德為名。
她也會把事情給忘光──除非事先寫下來。
相關著作:《記憶的祕密(經典復刻版)》
▍譯者簡介
洪蘭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於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曾任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加州大學研究教授。
回台後任職於國立中正大學心理所、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現為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暨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主持人。
致力於科普書籍翻譯,譯作有《腦內乾坤》、《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腦中有情》、《透視記憶》、《語言本能》、《教養的迷思》、《揭開老化之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