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以教學視導作為學術發展的領域,我之所以選擇教學視導這個領域加以開拓,是因為我熱愛教學,但我公費留美學的卻是教育行政(當年我參加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只有教育行政與教育哲學這兩個學門,沒有課程與教學之學門,所以我選擇了教育行政這個學門應試,並僥倖獲得錄取),所以我在1989年學成回國服務後,便選擇教學與行政相連結的教學視導,作為我學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回顧當初臺灣教育界在教學視導這個領域應該還算是一片荒蕪之地,除了少數學者寫了幾篇學術性論文加以介紹之外,別無他物,我看準了這是一個我可以為我們國家做點事的地方,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引進了臨床視導、教學觀察與回饋、教學檔案、教學行動研究、認知教練等系統,除了在研究所戮力講學與做研究之外,也透過教師培訓等方式,將之推廣到國內中小學,希望理論與實務能夠結合,並使我國中小學的教育革新與發展有所改變。
為了將多年的所學整理與記錄下來,我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打算撰寫一本理論、實務與研究兼顧的教學視導專書,但是因為教學、研究與服務工作實在太忙了,所以一直擱置著,直到五、六年前才開始向科技部申請專書寫作計畫,但是前兩次的申請都失敗了,部分因為我的申請案被誤認為要寫一本教學視導的教科書,部分則因為我對該計畫的性質掌握得還不夠精準,以致未能獲得審查者的青睞。經過兩年前的第三次申請終於過關了,並獲得科技部的專案補助,經費雖然不多,但總是一個激勵與督促我必須完成心願的力量。這一本書,連同我去年所出版的《教學輔導教師與教師領導之研究》,算是我退休後,為臺灣教育界所貢獻的兩本學術性專著,至於其學術品質以及對臺灣教育界,乃至對華人世界的貢獻如何,就有待後人評價了。
本專書得以問世,要感謝科技部的經費支持,感謝輔仁大學在我退休後仍能提供行政上及研究資源上的支援,感謝丁一顧教授、林梅琴教授審稿並提供修正意見,感謝王淑珍老師協助校稿以及編排文稿,林縵君秘書協助帳務處理,以及牟素玉小姐協助蒐集與整理資料。更要對多年來協助我推廣教學視導工作的學者專家與實務人員們表達深深的敬意與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