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教育行政是對教育工作與教育人員的治理或管理,以成就教育目的之過程與行為。這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從事者必須具備理論基礎,做起來方能得心應手。作者自1973 年以教育部公費留學生身分到美國深造以來,持續對教育行政學進行研究。回國後一直在大學任教教育行政學課程,期間也擔任過學校行政職務。因此對教育行政有些心得,願藉此書與大家分享並接受回饋,發揮相互切磋琢磨的作用。
教育行政學適用於學校行政,也適用於教育行政,這也是本書所持的立場。惟一般教育行政著作都以學校為主體,提到的大都是校長、教師等該如何。本書使用的教育行政人員或組織成員一詞,原則上均兼指教育行政與學校行政兩類人員;教育組織(有時簡稱為組織)也兼指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
教育行政有其技術面,也有其符號或倫理面,必須兩者兼用始能有效運作。有行政技術而無行政倫理,則會流於怠惰與濫權。有行政倫理而無行政技術,則會流於空想與無效率。因此本書除了討論傳統偏重的技術層面外,還用了不少篇幅討論道德領導、行政倫理、程序與實質正義、組織文化等價值相關層面。
教育行政過去都以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主軸,學校似乎只能秉持上級機關的命令做事,因此相關著作對學校這一層級的行政運作很少論及。經過鬆綁的教育改革及學校本位管理的運動後,學校的重要性與權力大為增加。中央、地方與學校三者已逐漸形成為夥伴關係。因此本書以兩章討論學校本位管理及學校行政實務,以資平衡。
教育行政運作過程中,必須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密切配合才能竟其功。被領導者若不能配合,所有的領導都會歸於無效。因此本書除討論領導者的領導之道外,尚討論被領導者的被領導之道,希望行政人員既能扮好領導者的角色,也能扮好被領導者的角色,因為任何一位領導者通常也是別人的部屬。可惜有關「被領導之道」的研究或理論至今仍少,致只能以一節的微量篇幅論及,今後應同等重視這一層面的研究。
本書在介紹各家各派的相關理論之後,都盡可能加以綜合,歸納出若干原則或要點,以收提綱挈領之效果。惟在歸納中也加入了作者的看法,雖不一定正確,但藉之與方家相互切磋。如在衝突管理一節裡,一般都認為以雙贏為最佳選擇,但本人則認為應以「該贏則贏,該輸則輸,該妥協則妥協,該雙贏則雙贏」為原則。又如在權變領導一節中,提出不管如何權變,都要在「高倡導高關懷」的原則下實施。
對成熟度低的成員固然要高倡導與高關懷,對成熟度高的成員仍應給予高倡導高關懷,只是用的是內心的默默關注而已。
教育行政學內容經緯萬端,其底蘊非作者所能窺盡,亦非一本書所能盡述,因此本書掛一漏萬之處難免,敬請不吝斧正。作者深信就學術而言,凡存在的必有價值,凡有價值的必值得研究,因此凡存在的必值得研究。在教育行政學領域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去挖掘與研究。尤其智慧科技的快速發展,加上社會環境的加速變遷,讓教育行政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我們從事教育行政研究者必須不斷去關心、研究與解決的。
本書的構思與撰寫歷時甚久,除靠自我努力與歷練的心得外,更要感謝就讀大學與研究所時期的國內外師長,他們的教導與啟發奠定了我的研究與撰寫基礎。此外,也要感謝內人賀紉德,她在忙於教課與操持家務之外,時時給我督促與鼓勵。最後願將此書獻給我的父母,以感念他們無盡的愛與養育之恩。
謝文全 謹誌
2024 年4 月2 日修正
於臺北市泰順街文德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