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容易相處難」,之所以相處難,在於不懂得如何有效的溝通;或者即使「溝通」了,但卻是「有溝沒有通」。在本篇,將探討夫妻溝通的重要概念,並提供幾個重要的溝通技巧,以及有建設性的吵架技巧。學會這些溝通技巧,相信對婚姻關係品質的提升會有所幫助!
我被騙了?!婚前婚後大不同
筱萍難過的來到團體,她和老公維凱又吵架了!維凱抱怨,為何婚後二人會頻頻吵架?而且老是為同樣的問題在吵?難道他們的婚姻是一種錯誤嗎?婚前那個善解人意、溫柔有禮、聰明伶俐的女孩怎麼不見了?昨天在吵架後,維凱受不了二人的爭執,憤而甩門而去。
可是筱萍也是滿腹委屈。自從婚後,筱萍掌理家裡的經濟,因為維凱很沒有數字概念,錢交給他管理一定會出問題。因此結婚前二人便商量好,二人的收入都由筱萍統籌管理。但一段時間後,維凱開始受不了了。維凱的爸媽生日,維凱希望筱萍可以準備大一點的紅包孝敬老人家,但筱萍卻磨磨蹭蹭,算計著以目前的家庭收入能給老人家的金額。但這金額跟維凱想給的實在差太多!
筱萍和維凱吵架後,維凱甩門而去,筱萍傷心的落淚。她也不懂,婚前那個體貼、會甜言蜜語、常帶給自己驚喜的男人到哪裡去呢?維凱一點都不懂得,持家、掌理家庭經濟的困難,他只知道要花錢,卻不知道一個家庭有多少的開支需要打理。
婚前優點,婚後變成缺點?!
許多人,在結婚後往往會發現,怎麼另一半在婚前的優點,反而變成婚後的缺點。例如:婚前的「大方」、「出手闊綽」,但在婚後卻變成「浪費」、「不知量入為出」;婚前的「好脾氣」、「溫和」,到了婚後卻變成「溫吞」、「擺爛」;婚前的「精明」、「聰明」,到了婚後就變成「愛計較」。這樣的差異,其實是因為雙方關係的轉變,從男女朋友/情人,轉變為夫妻/家人關係,對對方的需求與期待自然會有所變化。
互補的人格氣質使得雙方「相愛容易相處難」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雙方的價值觀、需求、性格差異所致。
我們在選擇結婚對象時,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社經條件、教育程度、父母期望、外表等等。依據心理分析家榮格(C. G. Jung)的理論,我們選擇結婚對象時影響最大的力量是是人格氣質。我們常常不自覺的受到潛意識力量的驅使而被互補類型的人所吸引進而結婚。榮格認為人格氣質互補的人會相互吸引,是因為對方身上具有自己尚未發展或被壓抑的的特質,榮格稱之為「陰影」(shadow)。例如:一個內向害羞的「草食男」,會不自覺的受到一位外向活潑開朗的「陽光女」所吸引;或者一位常猶豫不決的人,愛上對方的果決特質。
然而,我們雖會被互補/相異特質的人所吸引,但是卻不容易相處,其中最大的困難就在於相異的二個人往往價值觀、個性差異很大,而容易引發衝突,也因此常有人感嘆「相愛容易、相處難」。這也是為何許多人會發現,對方在婚前的優點,怎麼婚後卻變成缺點的原因。當然,每個人對親密關係或婚姻的要求與需求不同,如果雙方的價值觀差異太大,大到難以妥協與調整,或許,這就不是適合的對象。但是,如果可以將雙方的「差異」視為一種「祝福」,或許情況會完全改觀。
將「差異」當成「祝福」
許多人當在婚姻中發現對方在價值觀、性格上和自己差異很大時,往往會心存「我是你非」的想法。例如上述案例中的筱萍和維凱這對夫妻,筱萍的價值觀是「要小心計算、量入為出」,但維凱卻是想要對父母出手大方。這二人的價值觀是有差異,但沒有誰對誰錯。
通常,價值觀是個人長久、持續所抱持的信念,而性格則是個人持久的態度,都是很不容易改變的。因此,如果有人想要改變自己的伴侶的價值觀與性格,通常會受到拒絕。如果有一方堅持期待對方改變,往往會造成雙方難以解決的衝突。相反的,如果我們能夠覺察、瞭解自己這種想要改變對方的意圖,並能節制自己想要改變對方的慾望,在每次有衝動想改變對方時都停下來把話吞進肚子裡,我們就有可能可以走上瞭解並欣賞對方的第一步了。
例如:一個急性子的人遇上一個慢郎中,可想而知,當二人相處、共同生活必定會產生許多的摩擦與衝突。如果,我們可以體會:對方與我的差異,其實是要幫助我學習、幫助我發展我尚未發展的特質,並尊重與欣賞對方與自己的差異,例如:急性子的人需要學習慢下來,而慢郎中需要學習有效率,那麼,親密關係就可能成為幫助自己成長、幫助自己變成更成熟、更有彈性的人的滋養關係。此時,「差異」就成了一種「祝福」囉!
這時,讓溝通化為無形
今天團體中,靜香開始談她在婚姻中的困境。靜香與先生大雄相識多年,終於結婚了。新婚的夫婦,常為了些生活習慣的不同、姻親關係的處理等等問題而爭吵。
他們典型的「溝通」模式就是:二人為了某些事情意見不同,衝突、爭吵。接著靜香便哭哭啼啼,大雄受不了靜香的眼淚,於是「離家出走」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希望二人可以冷靜下來。大雄冷靜下來後,帶著一朵巷口花店所買的玫瑰花回家,把花遞給靜香,什麼也沒多說,彷彿沒事一般,依照往常的方式和靜香互動。靜香看到大雄回來,接過花來,高興的迎接他,二人又恩愛如昨。然而,到了晚上,靜香心想,「很多人不是講,夫妻就是要多溝通」、「有問題一定要溝通清楚」,於是,便找大雄想要談清楚早上的衝突。然而,大雄卻覺得很煩,「我們現在不是已經和好了嗎?還要談什麼呢?」但靜香就是堅持,「要談清楚啊!很多人都說要溝通啊!」於是,為了「是否要談清楚」這件事,二人又開啟了另一場衝突…。
靜香與大雄是因為愛情而結婚的。但是,二人爭執不斷,問題出在哪兒呢?從他們典型的「溝通」模式描述中,有二點可以討論。第一,二人人格氣質的差異。第二,什麼是「要溝通清楚?」當一方想「溝通」,但另一方卻無意溝通時,要怎麼辦?
人格氣質差異,溝通模式不同
每個人的人格氣質不同。有的人較偏向內省或內向型,個性內向,喜歡沈思,喜歡自我反省,對自己的內在狀態感興趣,也希望自己能夠不斷思考提昇自己的深度與內涵。在親密關係上,這樣的比較偏好釐清清楚二人的關係,重視二人心靈相通的感覺,希望透過溝通瞭解彼此,當發生爭執時,會想要好好的談清楚二人是怎麼了。如上述案例中的靜香。
然而,偏向外向型的人,個性外向,對外在事件較感興趣,喜歡社交活動,交友廣闊,但是較不喜歡深思,當親密關係發生爭執,會希望「過去了就算了」,不想談已經發生的衝突事件。如大雄就是外向型的人,他認為,只要二人氣都消了,快快樂樂的繼續生活不是很好嗎?何必再談那些不愉快的事呢?
一方是偏向內向型,想要把關係、把衝突談清楚,但另一方卻是偏向外向型,不想深思、不想討論衝突,那該怎麼辦呢?
尊重對方不想「正式溝通」的意願,善巧的將溝通化於無形
通常,內向型的人會比較辛苦,因為內向型的人喜歡深思,考慮的較多,對關係較為敏感,也在意二人關係的品質。但是,內向型的靜香遇見外向型的大雄,該怎麼辦呢?若一方不想溝通,該怎麼辦?或許,「以柔克剛」是個可能的出路。也就是,當大雄不想「正式溝通」,不想打開心門好好的談,靜香就算在外面敲破門、把自己氣死了,恐怕也不會有效果。我們都聽過「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北風與太陽比賽,誰可以讓路上的人把大衣脫掉。北風使勁的吹,路上的人只會把大衣拉得更緊,而太陽以他的溫暖,自然而然就讓人們自動的把衣服脫掉。
談到這裡,如果您正是較為內向、想要好好溝通的一方,要怎麼處理這個挑戰,心裡應該已經有些腹案了吧?!是的,當有一方不想溝通,我們使勁的抗議、敲門恐怕沒用,我們可以做的是,先尊重對方不想「正式溝通」的意願;但是,不想「正式溝通」並不代表「沒有溝通」,例如,大雄帶著一朵花回到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方式,透過這朵花,可能是告訴靜香「對不起啦!」或者「我們和好吧!」
如果靜香瞭解大雄的人格氣質,故事發展到此,「見好就收」,不用勉強對方一定要在此時「正式溝通」。當然,如果類似的爭執重複的發生,代表二人的確需要溝通,但溝通方式得要善巧應變,以對方可以接受、可以發揮效果的方式進行。例如:靜香可以寫封文情並茂的信給大雄,所謂「文情並茂」是指三明治式的溝通方式,亦即「正反正」溝通法。先表達對對方的愛、感謝等正向的情感;接著才表達二人的衝突中,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及期待;最後結束前再表達對二人關係的正向期待與感受。當然,如果對方沒有回信,不代表他沒有收到、沒有思考;對於外向型的人,得要多給他些時間,以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慢慢的影響他。畢竟,溝通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達成人際影響,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