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為何使用技術分析於ETFs
決定一檔股票的買進或賣出你可聯合使用基本與技術分析,即在挑選公司時使用基本面分析,而在決定股票進出點時使用技術分析。前者是去決定哪家公司最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而後者是去掌握股票短期時框的買進與賣出時機,這兩種分析法的聯合使用可以最大化你的利潤及最小化你的損失。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實質上並非截然不同的兩碼事,它們對股票估值具有屬性相同的原因與影響,如果你僅選用其中一種分析法,則你將錯過關於公司盈利能力與營運資金實力的寶貴指標,或者你也可能錯過以最好方式抓住進出市場時機的機會。以上這兩種分析法的聯合使用適用於股票,但若用於ETF則並不合適,原因略說明如下﹕
ETFs是一群股票的集合體,基本面對個別股票的長期方向有直接影響,這意味著它對 ETFs的長期走勢也具有直接影響力,但從短中期來看ETFs的實際價位與股票基本面的相關性則不顯著,原因是往往地公司才剛發佈強的盈餘報告,但第二天其股票價格卻下跌。相反地,公司才剛發佈弱的盈餘報告但次日股價卻上漲。不僅短中期ETFs難以用基本分析預測,且因ETFs包含一群多樣化的不同股票,若對個別股票使用基本分析去衡量其走勢,並進而預測相關ETFs的價位移動,必將耗費大量時間且也無法得到滿意結果。與此相對照的是技術分析可填補基本分析無法完成的工作,它可用於推斷目前基金方向的是否持續或是即將反向。對沖基金經理Deron Wagner① 是一個技術分析的堅定信仰者,他在決定基金的交易方向時主要是基於技術分析,他認為技術分析不但可用於個別股票價位方向的決定,同時它也適用於ETFs。
使用技術分析時新聞事件基本上與你的分析無關,ETFs(或股票)的價格與成交量已經告訴你應知道的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告訴你上升或下跌趨勢除非受到干擾,否則它將繼續其走勢。
2.3 從上至下的挑選策略
從上至下(top down)的技術分析系統可以簡化決策過程及增加成功交易的概率,本書使用的這套系統只使用二或三種分析指標,其目的是簡化分析過程與縮短分析時間。如果為了追求完美而同時應用太多類型的分析指標於一檔目標物則可能癱瘓分析,最後導致無利可圖的後果,可以說最基本與最有效的系統也就是最賺錢的技術分析系統,它們包括價位、成交量、趨勢線、相對強度、支撐/阻力水平、移動平均與MACD等。
技術分析適用於各種時框的投資人,例如中長線投資人(position trader)的時框約在數星期至數個月(甚至於數年),波段交易者(swing trader)約在數天或最多至數星期,而當天交易者則在數分鐘至數小時,且必在當天收盤前退場。本書不鼓勵讀者進行當天交易,至於選擇中長線交易或波段交易,則你可依自己的風險忍受程度及喜好自行裁量。▲圖2.1是從上至下策略的ETFs挑選流程圖,它事實上也是一套針對廣基市場 (broad market) 趨勢方向的分析程序②,其各種步驟說明如下﹕
1) 第一步﹕決定廣基市場的趨勢方向
◆ 如果主要指數的趨勢穩定走高,則幾乎任何一檔具有相對強度的ETF都可以列
入購買名單
◆ 如果主要指數的趨勢穩定走低,則尋找具有相對弱勢的任何ETFs
◆ 如果主要指數是呈區間震盪 (range-bound),則避免交易那些追蹤主要指數的
廣基ETFs
2) 第二步﹕找尋那些與主要指數相比具有相對最大強度或弱度的個別指數
◆ 將產業部門與專業 (speciality) ETFs的技術圖形及S&P 500或Nasdaq綜合
指數的技術圖形互相比較
•如市場整體趨勢向上,則買進部門內具有最大相對強度的ETFs
•如市場整體趨勢向下,則賣空部門內具有最大相對弱度的ETFs
◆ 除以上圖解法之外,你也可使用數值百分比變化法來鑒別指數的相對強
度或弱度
3) 第三步﹕比較特定指數內的所有ETFs家族,以找出相對於基準指數具有最大強度或弱度的個別ETF
◆ 將每一個ETF家族的價位圖與同它相對應的部門指數價位圖互做比較
4) 第四步﹕監看成交量變化以證實機構投資人的購買興趣
5) 第五步﹕選擇最有可能超越市場表現的ETFs,或最有可能落後市場表現的ETFs做
為候選股
◆ 使用本書的策略去發現﹕
•理想的技術買入點
•最大獲利或最小損失的技術退場點
◆ 安排限價單以防止隔夜跳空
◆ 基於趨勢線或其他技術指標安排移動止損 (trailing stop),以最大化獲利
及保護已到手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