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要用對方法!
造就良好的人格特質是一輩子的過程,今天你捨不得讓孩子受到一點傷害,明日的傷害會更大!
猶太人能教出優秀的人才,與他們的流傳已久的生活智慧密不可分。在教養子女的難題上,會以長遠的角度,來檢視並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重視的是,養成子女能接納、尊重、感恩與分享的態度,本書就是針對家有孩童的父母,結合心理專業與猶太智慧,一方面引領讀者深入了解猶太思想,一方面教導讀者重新體察自己子女的天性,包含孩子的氣質、稟賦、興趣和性向,別強求他們成為與自己本性不同的人。
書中也提醒父母學會對於子女的期許,能找出真正重要的特性,並檢視自己的行為,樹立以身作則的典範。
如何面對孩子的挑食問題?如何面對孩子沒大沒小的態度?如何分派家事給孩子,養成他們的責任感?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什麼時候可以對孩子說不?怎麼說?本書提供各種方法,讓父母明白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可以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
作者簡介:
溫蒂.莫傑爾(Wendy Mogel)
洛杉磯臨床心理師,亦是全美知名的親職教育專家。由於在多年的諮商實務中逐漸發現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親子問題,已是既有的專業知識所無法界定和解決的,她在因緣際會下,回到了自己先前所忽略的猶太教義裡尋求助力。本書便是她費時數年的學習及應用成果分享。她本身也擔任「靈性暨倫理教育委員會」 (Council for Spiritual and Ethical Education)董事,這是具有百年歷史,旨在服務私立小學的全國性機構。
本書問世後,雜誌刊物,尤其《大洛杉磯猶太雜誌》(Jewish Journal of Greater Los Angeles)隨即持續向她邀稿,演講也逐年增多,且普受歡迎。目前也已有一、二十種刊物,包括《紐約時報週日刊》(New York Times Sunday Magazine)專文報導她的成功經驗。近年來她還以本書為教材,開班帶領父母和小學老師們研習。她和身為知名電影編劇的先生邁可.托金(Michael Tolkin,作品有〈彗星撞地球〉、〈命運交錯〉),以及兩個女兒住在一起。
譯者簡介:
陳至芸
青少年時期隨父母移居阿根廷,後返台就讀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現為自由譯者與西班牙文口譯。愛好自由、喜愛運動、熱愛海邊。
譯有:《消費心理學》(合譯)、《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歌劇專輯》(合譯)、《其實你可以生氣》、《沙娜拉創世紀:辛特拉精靈》、《從B-到A+的猶太教養智慧》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開啟我們教養慧眼
親子教養作家:彭菊仙
乍看之下,溫蒂.莫傑爾在本書裡所提出的教養道理,諸如:被接納、學習敬重父母、不被過度保護、懂得感恩、願意勞動、適當的飲食觀念、自制、珍惜光陰等等,不過是老生常談,父母們或許都已了然於心。然而我在翻閱此書時,卻流連反覆於字字句句之間,咀嚼再三,在教養之路上五味雜陳的我,極其享受實戰經驗豐富的作者帶給父母們的理解與慰藉,尤其她本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每一篇都真正貼近我的處境。
然而,我真正深深著迷的,是她從古老信仰裡精煉出來的深沉教養智慧,透過溫蒂.莫傑爾溫暖堅定的文字解述,平凡無奇的教養通則化為一頁頁耐人尋味的智慧之語,我著實被深深啟迪,貪戀被加持、滿灌的高亢充實之感。
簡單的教養哲理為人一談再談,但父母們仍在言教身教間無法於內心刻化為固守的價值,正是因為尚未遇見真正超凡有力的闡述。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教養孩子的第一步如本書所言,就是要接納自己的孩子,不論他們是多麼的平凡,我們都別無選擇地必須這麼做,但是在教養之路上,父母們始終忍不住想找機會證明孩子並非平庸之輩,這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認識、並且認同「平凡」的真義。
如何看待孩子的平凡?反覆思量以下這句話:「隨時在口袋裡放兩張紙條,一張寫上『我是一粒塵埃』,另一張寫上『這個世界是為了我而創造』。」當我們知道要以猶太教的智慧來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時,就能相信他們必能散發平凡人的榮耀。
第二個給孩子的福分是尊崇父母。在這個講求愛的教育的時代,我們抱持著「當孩子朋友」此平等主義,但同時我們又冀盼孩子能夠敬重我們,好讓我們的管教通暢有效,在父母拿不定主意該如何界定和孩子的權力定位時,溫蒂.莫傑爾藉由猶太教義「神就是具有權柄的上主」來提示父母必須執起權杖,放棄讓孩子主導局面,因為在他們懵懂的成長過程中,確實需要靠父母溫和而強大的權威才得以阻止其遠離誘惑。
這本書中處處可見奧祕的猶太處世智慧,比如上主以「縮減神賜的力量」來磨練子民們獨自面對困境,習慣不由自主包攬孩子所有問題與痛苦的父母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如何鍛鍊孩子性靈增長、堅毅成熟的方法,終而放心遠退、達成父母最重要的職責—拉拔子女們離開我們。
對於訓練孩子勞動與負責,以下的道理說明了一切:「小孩可比做牛犢—如果沒在年幼時教牠耕犁,最後牠就很難學會犁田;孩子亦可比做葡萄樹的枝椏—若是不趁幼嫩時壓彎它,一旦長得粗硬後,就拿它沒轍了。」,箴言有云:「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
本書最精華的部分就是「惡之衝動」理論——是一種肆虐力、破壞力,但也潛藏無窮的企圖心、追求力,讓這本書照亮我們未明的心燈,擁有智慧與能力疏導孩子以建設性的方式展露其「惡之衝動」,這真是我讀本書的最大福分!
知識就是力量,但智慧能被開啟則更勝於知識,這就是一本能開啟我們教養慧眼、值得珍藏的好書!
名人推薦:《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開啟我們教養慧眼
親子教養作家:彭菊仙
乍看之下,溫蒂.莫傑爾在本書裡所提出的教養道理,諸如:被接納、學習敬重父母、不被過度保護、懂得感恩、願意勞動、適當的飲食觀念、自制、珍惜光陰等等,不過是老生常談,父母們或許都已了然於心。然而我在翻閱此書時,卻流連反覆於字字句句之間,咀嚼再三,在教養之路上五味雜陳的我,極其享受實戰經驗豐富的作者帶給父母們的理解與慰藉,尤其她本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每一篇都真正貼近我的處境。
然而,我真正深深著迷的,是她從古老信仰裡精煉出來的深沉教...
章節試閱
根據《妥拉》《妥拉》的教誨,生兒育女的目的,並非為了造就自己或子女的榮耀。生養孩子,讓他們成為獨立自主、具同情心、品德良好的成年人,是為了確保在我們死後仍有人繼續榮耀上帝;因此關於撫養子女的規則,用意不在於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而是要讓孩子成為很好的人。
《妥拉》《妥拉》、《塔木德》以及數百年來博學的猶太思想家所寫的著作,都提供了珍貴的智慧來幫助肩負養育子女重責大任的父母。我嘗試將這些智慧有系統加以彙整,讓現代的父母親不僅能從學說中得到啟發,也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挫折中受用。本書以下各章,將分別闡述猶太思想家對於養育子女方面認為是重要的親子教養觀:
• 接納孩子既是獨特的,也是平凡的。
• 教導孩子榮耀父母,尊重旁人──包括家人、朋友、所有人等。
• 教導孩子成為具有適應力、擁有勇氣、而且能夠獨立自主的人。
• 教導孩子懂得對好事心存感謝。
• 教導孩子工作的價值。
• 教導孩子把餐桌變成聖壇──用中庸、歡慶、聖化的態度對待食物。
• 教導孩子接受規定,學會自制。
• 教導孩子珍惜當下。
• 教導孩子認識關於神的一切。
這是猶太父母三千年多年來所遵守的教養方針,我相信這些教養方針適用於任何時代、任何城市、任何家庭。
在猶太教的生活原則中,充滿了帶有心理學色彩的洞見以及合乎情理的常識,令我驚嘆不已;然而即使得知這些原則,我仍無法完全躲過現代親子教養觀念所帶來的危害。我仍然無法不為女兒打造出偉大的抱負,或是不過度溺愛她們、不幫她們安排一堆課外活動,不過我的確擺脫了一些導致我經常苦思的競爭壓力與焦慮感,夜裡也不再那麼輾轉難眠了。我不再像以前那麼擔心年齡,因為我的孩子如今歸附於一個團結可靠、又隨處可見的群體。我盼望她們與神發展出穩固的關係,藉此彌補她們與壽命有限的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當她們遇到進退兩難的道德困境時,會有個準則來判斷是非對錯,並且瞭解有一種更高上的力量可供她們依靠。上大學之後,在孤單的禮拜五夜晚,她們將找得到自幼年便伴著她們長大的事物──在校園裡進安息日晚餐時的溫暖燭光、熟悉的歌曲和禱詞。我們給了她們一種傳統,她們將能把它傳給下一代。
本書並不是萬無一失的親子教養公式。它是一支放大鏡,一種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家庭的方法。猶太教義給了我的家庭出乎意料的和諧親密時光,讓我們能把日常生活裡遇到的道德困境洞悉分明,也讓我們更能體驗到存在於生活當中的神聖性。猶太教義宛如長輩一般,比我所找到的其他任何思想都更為深刻地指引了我,但願它也能如此指引你。
我所學到的這些猶太教誨,世世代代以來始終指引著我們,而它們所擁有的力量可以用一個問句概括。這是拉比很愛向學童提出的問題:
猶太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刻是什麼時候?
在西奈山領受《妥拉》的時候?
不是。
紅海被分開的時候?
不是。是當下。現在就是猶太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刻。
摘文二:
妳覺得現代的孩子最希望父母給他們什麼?
青少年最常抱怨都沒人聽他們說話──而且他們可能說對了。不但仔細聆聽對方、也要求對方仔細聆聽,這種習慣得趁早養成;如果我們老是分心、老是一心二用,孩子就會覺得我們沒在認真聽,也就不再試著對我們說話了。
神召喚之際,亞伯拉罕、雅各、摩西,都是用「Hineini」(「我在這兒!」)回應的。如果孩子還小時,我們就展現出願意放慢步調跟他們談話的態度,便是在進行一項投資──讓他們在年紀更大的時候,在遇上更多麻煩、卻也更不情願吐露心聲的時候,仍然肯相信爸媽有空傾聽他們訴說。
對於任憑孩子予取予求的父母來說,有哪些情形最容易阻礙他們與孩子同在?
物質生活充裕的時候,父母常會試圖用「東西」填滿孩子的生活:玩具、家教、心理治療師。這有部分是由於父母跟小孩相處的時間不夠多,為此心生愧疚,於是當能言善道又極具說服力的孩子遊說他們購買東西、提供服務的時候,這些爸媽便舉手投降。然而倘若問起成年人最喜愛的幼年回憶,聽到的往往是同樣的答案: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尤其是在大自然裡或一同體驗過的經歷)¬,最喜歡吃的食物那種氣味或滋味,彼此感情深厚的某位親戚的那種個性和溫情。
另一種教養模式也會引起困擾,亦即父母迷戀子女的成就。許多父母感到未來的局勢極度混沌不明,因此試圖為孩子披上一層具備了各種能力的厚盔甲,迫使孩子去競爭、去出人頭地。小孩在這種溫室環境裡倍受關注,不過這份關注往往不是聚焦於親子的情感聯繫,而是著重在成功上。
這些父母對子女的生活細節似乎干涉得越來越多了。對孩子來說,父母凡事親力親為難道不好嗎?
這樣其實會造成反效果。大學校長為新生取了綽號,把他們叫做「茶杯」和「烤過頭」 。「茶杯」被父母那般控制、過度保護、供給一切所需,以致於缺少離家在外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技巧。「烤過頭」老是擔心考試會考些什麼、眼中只看得到成績,為此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最後精疲力盡;他們覺得念書毫無樂趣可言。有位家長對我說過,「我們的孩子會提出史上最大的集體訴訟,告我們偷走了他們的童年。」
親子關係是怎麼製造出「烤過頭」的孩子的?
當父母表現得像個「大學申請書的皮條客」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完全是靠成就來衡量的。有些孩子對此的反應是變成被動攻擊的叛逆小孩,拒絕做功課或是把二十分鐘的作業拖成三個小時半的折磨,藉此反抗父母;另一些孩子則感到自己就是沒辦法達到爸媽如天一般高的期望,因而喪失了自尊心。在美國,人人都期望各個世代要比上一代更優秀,這也就代表孩子承受了「超越史上最成功世代」的沉重壓力,然而這項令人手足無措的任務完全是不必要的。我問過一所私立女中的學生,「妳們有什麼想讓父母了解的嗎?」她們回答,「請跟我們的爸媽說,我們已經很努力了,我們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麼聰明。」
父母同樣承受了在家及在工作時要有傑出表現的龐大壓力,等到一天結束時,他們已經累癱了。這種生活方式會如何影響家庭的穩定性?
正在分崩離析的婚姻處處可見,我認為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父母並未顧及好自己的心靈生活。我告訴父母,千萬不要將掌控子女的生活當成一份事業,那樣全心全意,請為了自己學雙簧管吧!為了自己而樂於閱讀、為了自己而潛心研讀宗教吧!父母必須平衡自己及子女的需求。希列爾(Hillel)智者告訴我們應該要找到平衡:「倘若我不為自己,那麼誰會為我?倘若我只為自己,那麼我又算什麼?」
父母能做什麼事情,讓孩子的心確實與我們同在?
首先呢,孩子放學回家後,父母可以創造出讓孩子想暢所欲言的環境。這麼做必須靠紀律──意思是你得改變習慣,把注意力從當下吸引人的事情上移開(譬如閱讀報章雜誌,上網,或是正在打掃),改為真正地跟孩子談話。我發現先開始說說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作為跟孩子對話的起頭很不錯!聊一聊你很感興趣的事,或是感到驚訝、一頭霧水、感到神祕、令你覺得生氣、可笑或刺激的經驗。當你講了自己的故事之後,就靜靜等待,那麼孩子接下來很可能會開始也向你訴說他們這一天過得如何了。
比起詢問他們「今天過得怎麼樣」,那樣子問比較好嗎?
對,因為孩子聽得出你的弦外之音。「今天過得怎麼樣呀?」「你吃午餐的時候跟誰坐?」「數學考試考得怎麼樣?」「今天出了多少功課?」這些問題,都會被他們當成蒐集資料的工具,用來監控他們有沒有善用時間達到爸媽要求。所以「今天過得怎麼樣?」這類問題,得到的通常是「還好」、「不錯」之類終止談話的冷淡回應。
請切記「孩子喜歡爸媽陪伴,勝過於其他任何人,這種日子已經所剩不多了」這一點,對爸媽來說十分重要。如果你有空檔,請在孩子身旁坐下來。她或許會問:「媽媽,妳坐在這兒幹嘛?」你可以回答,「我只是很想念坐在妳旁邊的感覺。」或者,你也可以不要求她背最後一次單字,改而說:「今天晚上就背到這裡為止吧!」然後在她上床睡覺前為她揉一揉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則:請認可每個孩子的個人特質、興趣或能力,告訴孩子,你的心裡有多麼珍惜這些特色。
根據《妥拉》《妥拉》的教誨,生兒育女的目的,並非為了造就自己或子女的榮耀。生養孩子,讓他們成為獨立自主、具同情心、品德良好的成年人,是為了確保在我們死後仍有人繼續榮耀上帝;因此關於撫養子女的規則,用意不在於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而是要讓孩子成為很好的人。
《妥拉》《妥拉》、《塔木德》以及數百年來博學的猶太思想家所寫的著作,都提供了珍貴的智慧來幫助肩負養育子女重責大任的父母。我嘗試將這些智慧有系統加以彙整,讓現代的父母親不僅能從學說中得到啟發,也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挫折中受用。本書以下各章,將分別闡述...
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章 失去一種信仰,卻尋見另一種
第二章 接納的福分──能接納孩子既平凡又與眾不同的人有福了
第三章 擁有可尊敬者的福分──懂得榮耀父母、尊重他人的人有福了
第四章 跌破膝蓋的福分──懂得讓孩子吃苦的人有福了
第五章 渴望的福分──教導孩子常保感恩之心的人有福了
第六章 勞動的福分──能從平凡家事中得到啟發的人有福了
第七章 飲食的福分──懂得將中庸、歡慶與聖化的態度對待食物的人有福了
第八章 自制的福分──教導孩子懂得自制及自我掌控的人有福了
第九章 光陰的福分──教導子女懂得珍惜當下的人有福了
第十章 信仰與傳統的福分──教導孩子親近神、願意敞開心靈的人有福了
給父母的六堂課
作者註
推薦書目
作者的話
第一章 失去一種信仰,卻尋見另一種
第二章 接納的福分──能接納孩子既平凡又與眾不同的人有福了
第三章 擁有可尊敬者的福分──懂得榮耀父母、尊重他人的人有福了
第四章 跌破膝蓋的福分──懂得讓孩子吃苦的人有福了
第五章 渴望的福分──教導孩子常保感恩之心的人有福了
第六章 勞動的福分──能從平凡家事中得到啟發的人有福了
第七章 飲食的福分──懂得將中庸、歡慶與聖化的態度對待食物的人有福了
第八章 自制的福分──教導孩子懂得自制及自我掌控的人有福了
第九章 光陰的福分──教導子女懂得珍惜當下的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