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推薦
習飪養之道,修正氣之身 梁幼祥
平時寫東西,像吹牛一樣,隨便可掰一大篇!可這秋氣怡爽之日,我卻連著三日,對著電腦,發呆,發呆,還是發呆!梅門的姐妹怎麼給了我一個這麼難的任務!想我何德、何能,幫大師寫序!揪結忐忑麻亂了大腦,也僵滯了指尖,就是蹦不出一個字來。腦海竟是大師那股「俠道風骨」、「凜然正氣」;而我,大魚大肉的葷濁氣塞,何來文思,何以振筆!這真正證明了鳳山大師在我心目習飪養之道, 修正氣之身中的威望。我試著採蔬食素、修氣、淨身三日,方得些許為文之力!
坊間許多寫吃的文章,都少不了提提蘇東坡,殊不知,東坡最愛的是「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指的就是蔬素、指的是養生!清歡之美,對於氣旺年輕之人,是真難以悟其一二的,然而齋素在台灣過往,總以宗教、信仰為依歸,給人一些嚴肅感,吃嘛,有那樣的氛圍,嚴謹的會讓人在心裡上卻步。
不諱言的這些年來,台灣也的確從宗教的素,演進 新的食風,有廟堂的辦桌齋素,有日式的懷石,有機的蔬素,更有的書打著環保養生的招牌談素。但嚴格的說,一堆書裡,充斥著華而不實的樣貌,鮮有悠然的真味。
十多年前的一次錄影,偶然的機會,我邀請了梅門的師傅到我節目,只是一道簡單到不行的豆干,講究的刀工、交織的火候、絕色的美味!一次,就那一次,立馬讓我感到梅門師兄弟被訓練得已領悟「行味深入」的烹飪哲理,而他們言談中對「師父」的「恩澤教化」,更是醍醐灌頂般的銘感於心。那是第一次感受到鳳山大師間接傳來的「雖哲理綿綿,卻陽勁有風」。
幾年來,對梅門的接觸多了,幾次和大師的接觸,都從他親和的平凡,感受他的不平凡!我也發現大師透過「文武之道」、「烹調之術」去教化人的,不僅是養身,而是養心!他的學問蘊含了中國深坳裡的文化,他透過自己對百家之悟,默默在為我們現在的亂世修氣,修一道正氣!
諸君,讓咱們一起跟著大師,用心涵養,習飪養之道,修正氣之身。
(本文作者為知名美食評論家,著有:《梁幼祥的經典素餚》、
《滋味.梁幼祥說食話》等。)
真情推薦
關於素食,梅門說了算 陶禮君
有些東西,愛上了,就是一輩子的鍾情。感情如此,食物也一樣。對於「梅門」,我就是這種心情。
認識「梅門」,是因為李鳳山師父的關係。我和師父結緣甚早,那時「梅門」剛成立不久,師父「動靜並修、內外兼養」的修行法則,讓我印象深刻,而師父對於人生的堅持以及弟子的付出,則讓我十分感動。師父總是用簡單的字句,表達深沉的哲理。沒有說教的陳腔濫調,只有誠懇的一針見血。表現上看來雲淡風輕,其實全是擲地有聲!!
為了讓師父的理念更具體也更貼近大眾,「梅門」有了餐廳,透過”素食”來詮釋”良食”的正面能量,讓更多人明白:當你吃進嘴裡的是好東西,身體會感覺你的善待,而回報你健康。師父說,這絕不是高調,因為,好食物就是好藥物。隨著黑心食品成為餐桌上的公敵,素食,不再只是宗教態度,而是飲食趨勢,也是切身關注。
雖不是專業,但因為專心,於是,「梅門」的素食,格外顯得與眾不同,不僅美味,還充滿想法。那是一種養生、養心也養性的料理善念,它讓吃這件事真正從“口福”落實成“幸福”。
而基於“分享才是最大快樂”的原則,師父決定把累積許久的烹調祕訣出版成書,方便更多人在家裡就可以端出和「梅門」一樣的好滋味!!
如果你的嘴巴被寵壞了,如果好吃才能解你的饞,如果健康是你最在乎的口腹之慾,那麼,這本食譜絕對可以滿足你。
(本文作者為兩性作家、美食評論家)
真情推薦
深層次的素食珍寶 蘇小歡
外面葷餐廳如過江之鯽,「非素」氣氛瀰漫如海蓋住大地,當初要跳下來做「週一無肉日」運動,義工們都感覺像要去改變大海的顏色一樣──不那麼容易。但人類為了肉食已用掉大約地球百分之七十的乾淨水源、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再吃下去無法收拾,更不要說每年數百億條生命因此而被迫殺所產生的惡業和負面的氣息了。這些殺戮,我們只是把它「圍」在屠宰場而已。由於這些原因之逼驅,我們這些並無「好為人師」的野心、自己默默吃了一、二十年素的人,只好跳下來愚人說書,敦請大家改變飲食習慣,放下口中那一塊肉。
「週一無肉日聯絡平台」的設定目標,是強力送出三個信息,一,素食和環保有關(吃素就是最大的環保,可以立刻救地球);二,素食不會不健康;三,素食不會不好吃。平台配合這三信息,辦了三場主活動。辦到第二場時,我們發現了「梅門」這個美善傑出的團體。我們開始覺得,改變大海的顏色,並不一定那麼不可能,因為外面早就存在著好多巨大的素食種籽。推動素食的大業,完全要寄望在這些種籽身上。
李師父從「練功、養生」、「天人合一」下手,更為珍貴了。臺灣過去推素多仰賴宗教界諸大德的努力,時代進入今天,需要有人從更多面向的立場一起出發,比如養生、環保、動保,醫療,如此,更收「合功」之效。
近幾年由於這些素食種籽、大方家的努力,食品工業研究所最新的消費年鑑報告──臺灣已有1000萬人偏好素食,但全素餐廳經營上壓力仍很大。梅門為了渡人已開了五、六家素餐廳;健康、美味、乾淨的素餐廳都是珍寶,希望大家經常性地進門支持。
這本《李鳳山飪養之道》,一閱內容就能引發我們的食慾。養生、養氣,是更有深度的文化,一般人具備初階素食觀念後,很適合再吸收這樣超越表面健康、有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期待李大師出版更多這類書藉,帶領我們大家邁出更開闊的推素步伐。
(本文作者為作家,週一無肉日平台發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