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一
濃郁的考古和文獻解謎的氣氛 / 王寶翔
這篇序不會透露本書的重要劇情。
美國作家丹妮莉‧楚索妮的第一本小說《天使學》(#Angelology#)出版於二○一○年(中文版在同年出版),探討了天使後裔在人間的存在,以及他們試圖爭奪一件古代神器的經過。當然,這自然讓人想到,該書的誕生或許和丹‧布朗引發的宗教驚悚小說風潮息息相關,尤其是《天使與魔鬼》電影版才在二○○九年上映。從基督教文獻與古物中尋找失落的線索,解開無人知曉的千古謎團,接觸到傳承至今的神祕社團,深入色彩神祕的教會,甚至得以目睹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神奇力量,證明宗教故事比想像中的更為真實;更別提常見的現代正邪追逐戲碼,這或許便是此類故事的最大訴求。這些作品的路線,已脫離了瓊斯博士與萊拉‧考夫特一人走遍天下的純粹冒險戲碼。
天使是神的創造物,早在世界誕生之前就出現,是上帝的使者和手下,背後有翅膀、身體閃閃發亮,即使被教廷禁止崇拜,依然有極高的神聖性。他們美麗但殘酷,毀滅能力驚人,一點也不像青少年小說中動不動想勾引高中女生的單純生物。而《天使學》一書的概念,可說起源於聖經《創世記》6:1至6:4的幾句話:
當人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譯文取自聖經現代中文譯本)
我們先來對照最後幾句的原文:
There were giants in the earth in those days; and also after that, when the sons of God came in unto the daughters of men, and they bare children to them, the same became #mighty men# which were of old, men of renown.(取自欽定本聖經)
在這裡提到了「偉人」(giants、mighty men),他們是誰呢?原來正確的意思其實是「巨人」。這時再來看新國際版的譯法:
The Nephilim were on the earth in those days—and also afterward—when the sons of God went to the daughters of humans and had children by them. They were the heroes of old, men of renown.
尼弗林(Nephilim)或拿非利人的字面意思就是巨人,是舊約聖經中出現在迦南地區的人種,身材高大,被以色列人如此稱呼,他們是墮落的守護天使(「神的兒子」)與人類女子發生不道德關係後生下的產物。(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尼弗林只是人類,是殺兄的該隱與其弟弟塞特近親相姦後生下的子嗣;不過這不是這裡的重點。)基於這種亂象,痛心的上帝於是派洪水淹沒大地,試圖毀掉這些邪惡。但可想而知,這並沒有完全成功。
在《天使學》一書中,這些尼弗林儘管只是人與天使的混種,卻依舊擁有強大的力量,身懷異於凡人的身理結構與壽命,勢力深入歐洲各大皇室。然而,他們開始生病了,而唯一有辦法治癒他們的東西是一件神器――奧菲斯的七弦豎琴,叫里爾琴或里拉琴(lyre)。作者在此揉合了一段希臘神話:上帝將那些與人類女人交媾的天使們――當初進人間的守護天使――放逐,永遠關在保加利亞一個叫惡魔咽喉(Devil's Throat Cave)的洞穴,而奧菲斯同情他們,於是把自己的七弦琴丟進洞裡給他們當作撫慰。在實際上的希臘神話裡,奧菲斯曾試著把妻子尤麗狄絲(Eurydice)帶出冥府,而惡魔咽喉被人們傳說就是通往冥府之處。
因此,《天使學》就以這把神琴的尋找、發現及爭奪當成主軸,帶出天使學家和尼弗林家族的恩怨史,美國富有的洛克斐勒家族涉入其中,中間還將故事拉回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密史,甚至暗示了二戰幕後的真正主因與這種鬥爭息息相關,耐人尋味。天使學是門研究天使的學問,但到了這系列裡卻產生了新的意義,那就是如何對抗這群身懷神力的生物。暫時撇開丹布朗不談,我感覺這有一點像《決戰異世界》(只差書裡沒有凱特貝琴薩這般勁裝角色)和《X戰警:最後一戰》(剛好也有個天使,只不過電影爛到可怕)。
三年後出版的《天使之城》接續了這本作品,但劇情已經相隔十年(來到二○一○年)――人類與天使的戰爭更為公開且白熱化,天使學家有些人轉職為天使獵人,跟這些不受控制的生物交手。這回他們的演出舞台多在俄羅斯與中亞,而且運用了沙皇家族歷史與知名的俄羅斯彩蛋來演繹新謎題,所以書雖然比上本書短,但考古和文獻解謎的氣氛卻更為濃郁。二○一二年六月,我剛好去了趟聖彼得堡與莫斯科,到過冬宮的隱士廬博物館參觀,還在彼得保羅要塞的教堂看到沙皇家族的墓,紀念品店則都看得到精緻的彩蛋。要是我讀過這本書再去,感受想必會大大不同吧。
這本書的另一個線索,來自被天主教視為偽典的《禧年書》――這部作品被人稱「小創世記」,是摩西在西奈山上受天使指示而寫成,故事與《創世記》雷同,但細節多了一些,而且記錄了天使的口吻,所以亦成為研究天使的素材之一。作者在此找到了另一個著力點,設想另一樣威力強大的遠古祕密:
我們向挪亞說明了治療他們的疾病的全部藥物,以及這些疾病的成因,讓挪亞能夠用地面上的草藥治療這些疾病。挪亞聽從我們的指示,把藥物的全部內容都記載在一本書中。邪惡之靈從此不會再傷害挪亞的子嗣。(And we explained to Noah all the medicines of their diseases, together with their seductions, how he might heal them with herbs of the earth. And Noah wrote down all things in a book as we instructed him concerning every kind of medicine. Thus the evil spirits were precluded from the sons of Noah)(《禧年書》10:12-13)
這裡的邪惡之靈便是墮落天使與女人的產物,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尼弗林了,他們的首領是一位叫莫斯提馬(Mastema)的墮落天使,有時被視為是撒旦,但也是少數聽從上帝命令的墮落守護天使,是他向上帝求情而在人間留下了十分之一的墮落天使(這同樣記載在《禧年書》內)。當然,如果你還記得《天使學》的內容,他們顯然做了一件不一樣的保命辦法。總之,上帝的神藥能讓挪亞的兒子們免於惡魔誘惑,也似乎能治百病;而書中的角色們發現它有另一樣「真正」的用途。書內甚至給了個幾乎能像《達文西密碼》一樣動搖基督教基礎的設定――至於是什麼,就得請讀者往下繼續翻了。
然而,這本書並非完結篇,人類與天使的鬥爭依然在拉鋸,作者也表明有下一本書――第三本書的計畫。誠如那些尼弗林,楚索妮的這幾本書有它的弱點;但若你喜歡這套作品,你或許就能期待下本書有更爆炸性的內幕。至於我個人,我則更希望前本書的可憐書生、在這本書化為天使獵人的佛藍,能在續集裡終於找到他想要的東西。
本文作者為「卡蘭坦斯蓋普恩基地」站長、書評者和譯者
專文推薦二
一場未竟之愛與現世探險 / 王麗雯
《天使之城》是美國作家丹妮莉.楚索妮天使三部曲的第二部,故事背景設定於《天使學》結尾的十年後,採雙線並進方式,敘說化為天使流盪於世界各地的女主角伊芙潔琳,及受訓成為天使獵人的男主角佛藍時而分離,時而相會的追尋之旅。這本書承續前作《天使學》善於結合虛構知識譜系、異域探險,與對幻想生物的好奇耽美等特色,但基本上,分閱《天使學》與《天使之城》並不影響情節理解,合而觀之,則更顯幻想之精彩深廣。
《天使之城》延襲前作特色之處,或許可再多說一些。我認為主要特色有二:一是透過實存物件,以深厚的藝術史與神話素養新詮神話;二是以細膩文字穿梭、再現現實地景,逐步揭露天使世界。時、空並進,構築出一方幾可亂真的半架空世界。《天使學》以里爾琴新詮奧菲斯神話,使其從神話成為歷史,成為可探究把握的真實世界的一部分。至於《天使之城》則以法貝樂彩蛋揉合末代沙皇家族史,重寫復活節寓意,進而探究天使生理延續之謎,也以挪亞方舟架構尼弗林的人類學譜系,並埋下關鍵伏筆。在《天使之城》中,除了續穿梭於紐約、巴黎與保加利亞,還開闢了俄羅斯這片蒼茫神祕,充滿罪罰意味的新地景。看天使學家與天使在冬宮、涅夫斯基大街、小店與實驗室、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等地追索競逐,十分新鮮刺激。我真希望作者能再多遊歷幾個國家,她每去一個地方,不僅豐富她的想像,也滿足讀者身歷其境的癮頭。同時,《天使之城》的節奏與故事比例,較之《天使學》更為明快均衡,天使與天使獵人交鋒的動作場面也描寫得十分生動細緻。閱讀《天使之城》,讀者可再次欣賞作者虛實雜揉與描摹細節的功力。
天使在楚妮絲的作品中是由紮實點滴的學術研究所揭示,除了身為實存,也是鏡像――映射出人對未知的長足探索與熱望。一方面,天使是刻板印象中神聖優美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卻非絕對神秘,也非無懈可擊。他們與人類生活於同一世界,始終牽纏相繫,也可用科學方法探究觀察,甚至消滅。天使學家對尼弗林這群墮落天使的態度尤可玩味:他們將天使視為危險邪惡的生物,非消滅不可,這似乎與傳統對天使的態度大異其趣,而更近似對異類妖獸的態度。這是否反映人類受上帝神子垂憐照拂的正統與正義,抑或反映人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自大與顧忌?但同時天使之美又深深魅惑人類,使之孜孜不倦探索,進而迷戀。天使學家之於天使,是互為獵人與獵物,而天使的身分也妖化異化了女主角伊芙潔琳――她甚至自認雖然具備「野獸」特徵,但她必須努力抗拒接受這種命運。她和佛藍的矛盾迷惘之處也根生於此:在《天使之城》中,伊芙潔琳的自我認同始終迷疑不定,而佛藍對伊芙潔琳則是既戀慕、又驚懼、又猜疑。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愫並非只發生在佛藍與伊芙潔琳身上,布魯諾之於以米天使愛諾如是,百年前的加百列拉與額我略亦是如此。這種糾謬情感是撮合神人兩方的重要元素,如何發掘與解決,則是這一系列天使故事最引人入勝之處。
如何呈現天使、理解天使除了是楚妮絲天使三部曲的主要關懷,似乎也影響了人物書寫的基調。也就是說,若想讀到傳統觀念中豐富立體的主角,可能會稍稍不符期待,必須先進入楚妮絲的興趣脈絡,以群像為單位欣賞,更富觀照樂趣。我私心以為作者真正的書寫興趣不在於刻鏤男女主角的美好與互動,而是將人物置於一譜系脈絡中加以定位、逼近,探視,並透過人物彰顯世界。《天使學》第二章追溯天使學者尋找里爾琴並與尼弗林諜對諜的部分,比起前後章更為紮實,加百列拉(伊芙潔琳的外祖母)的形象也因而比之主角更加光彩照人。《天使之城》亦然。佛藍、薇拉、亞佐等天使學家的精彩之處,在於他們抽絲剝繭、勇氣十足的追索之旅,而書中較為出彩,表述較多的人物形象則是科學家安琪拉(伊芙潔琳的母親,加百列拉的女兒)。安琪拉的執著清絕與其母加百列拉游走雙方的冷豔神祕,皆透過天使學家的後設探究,有很豐富多樣的表現。單一人物的精彩是透過其他諸多人物的探索對照而呈顯、引出,這是楚妮絲人物塑造的特殊之處。伊芙潔琳與佛藍兩位主角相形之下,似乎較無驚奇。但我想,伊芙潔琳與佛藍的重要與可觀之處不能僅從單本小說來看,至少在第二部《天使之城》中,我們便可察覺他們各自的蛻變與逐漸暴露出的情感糾葛,也許需等最終曲,方能一窺全豹。我更傾向將佛藍與伊芙潔琳視為兩位貫串天使世界的支點人物,各自引出天使學家(人)與天使(異類)兩條主線,兩種世界。他們也象喻兩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價值觀:人致力於追尋了解,天使致力於種族延續與自我認同,對天使的探索解答,實也終將回返人類自身。主角的發展性,則在於如何碰撞調和,這也是下一本書呼之欲出的問題。
誠如開頭伊芙潔琳對佛藍悄聲說道:「你必須相信我,我從來都不是他們的一員。我從這裡到那裡,到處遊蕩,只想搞清楚我到底變成了什麼。十年過去了,我仍然不明白這點。但是我能確定一件事:我和額我略家族不一樣。」《天使之城》繼續探發天使/天使學家的歷史與世界,卻也留下不少欲解未解的謎團:天使獵人與天使的交鋒似乎山雨欲來,佛藍與伊芙潔琳的結局,天使這種「生物」之密,及其在現代世界真正的處境與去處(這點主要透過伊芙潔琳加以表現)仍是未窮盡之謎。或許這一切的疑惑,在最終曲將有完滿的解答吧。但無論如何,閱讀《天使之城》必能為展卷的讀者們帶來豐富的想像盛宴與偽知識樂趣,並激發出對歷史、神話無窮盡的興味。若《天使學》主要表現了學派追根究柢的探索熱忱,《天使之城》展現的是懷抱未知,動身面敵的追尋勇氣。加百列拉與安琪拉的棒子,千迴百轉,現在可說真正握在佛藍與伊芙潔琳手上了。期待最終曲,並誠摯推薦讀者一同浸潤楚索妮構築的幻想世界。
本文作者為小說嗜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