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入「全數位生活」的最後拼圖!
人類的其他媒體──音樂、電影、電視、新聞等──都已經完成數位化,唯獨書本仍以印刷狀態為主流。 2007 年,亞馬遜 Kindle 與蘋果 iOS 作業系統接連推出,再加上雲端科技的發展,讓「書本」這個類比資訊最後的堡壘,終於也出現裂縫。
借鏡網路擴散的普及速度,作者預言在 2016 年時,半數的閱讀人口都將擁有電子閱讀器,電子書不僅蔚為閱讀的主流,改變人們傳遞知識的方式,更將顛覆我們所熟悉的生活方式:
紙本書會不會消失殆盡,從此家中不需再有書櫃?
閱讀不再是孤獨與私密的活動,而是社群行為?
當每本書都透過網路彼此連結,會不會出現 Facebook 版的閱讀平台?
世界各地的學生將能即時分享與討論,因此重塑學習和教育的方式?
當人們走入「全數位」生活,失去人際接觸、擁有某項事物各代表什麼意義?
但作者提醒我們,在擁抱便利科技的同時,往往也失去了靈魂的溫度。我們再也不能在書頁中夾著前男友或前女友寫的情書,送書給親友也無法在頁上題字,可能永遠失去老書所散發出的霉味,圖書館裡也不再會有館員向我們推薦好書。
身為報社工人之子,又是 Kindle 第一線開發者,作者站在紙本與數位的交會點,將下一波數位化浪潮的美麗與感傷都真切呈現。本書談論的不僅僅是數位閱讀,而是為我們描繪未來生活的樣貌。
趨勢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傅瑞德(潑墨數位出版行銷有限公司創辦人)
董福興(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
詹宏志(網路家庭董事長)
身為電子書先行者的莫克斯基……對未來的電子書閱讀行為做了一些極具啟發性的預測……極具想像力……(本書)內容觸及了許多細節,可以提供關心閱讀的讀者及內容生產提供者,作為參考,值得一讀。──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對於本書,我最推崇的是描繪「電子書讀者行為」的這個部分,這也是其他相關書籍中比較少提及的地方。對讀者行為改變的探討,可以解釋從紙本到數位閱讀的世代交替,那種抵抗和好奇交織糾結的態度……本書也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方向,甚至可以解答一些長久橫亙於讀者心中的問題。──傅瑞德,潑墨數位出版行銷有限公司創辦人
電子書不是為了終結「書」而生,而如活版印刷一般,是為「書」開創更廣泛的影響與發展的可能。所有鍾情閱讀的人,都該透過本書遙望電子書迎來的新世界。──董福興,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
本書巧妙融合業內人士的親身故事、詭譎的分析與高知識含量的推測,討論當今我們這個全力加速前進的數位時代。敘事手法極富魅力,應能廣獲讀者青睞。──《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我可以為這本書寫下幾千字的讀後感,但事實上我的感想遠非這枝禿筆所能形容。本書價值無與倫比。我們甚少有機會聆聽推動電子書革命的先鋒述說心路歷程,而一同參與、強力反對某些論述的做法則是相對新穎。──未來圖書部落格(Futurebook)
莫克斯基預見了一些具體的創新,既有趣又極富想像力。──美國科技部落格付費內容(paidContent)
這是一本挑釁意味濃厚的書。──科克斯書評(Ki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