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夢獸是怪物嗎?葉石濤是誰?吃夢獸和他有什麼關係?
吃夢獸從葉石濤出生時,就跟隨他來到世界上。少年時期的葉石濤在葫蘆巷遊玩,他一邊接受教育,同時也一邊看著自己喜歡看的書,直到十七歲,他的作家夢終於實現──作品被刊登了。
即使家道中落了,葉石濤仍靠著當老師來餵食「吃夢獸」和家人;這隻吃夢獸雖然讓葉石濤吃盡苦頭,卻也讓葉石濤的生命綻放光彩,成為臺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和文學評論家。
葉石濤在《臺灣文學的回顧》寫著:「作家本來猶如一隻吃夢維生的夢獸,他哪裡知道這個夢獸也需要靠麵包生活,而麵包並非終日作夢就可得到的呀!」
這隻夢獸,是葉石濤自己的作家夢和喜愛的文學,更是身為作家的他自己。
本書特色
1. 金鼎獎作家林滿秋+波隆納原畫展入選插畫家蔡達源 攜手演繹臺灣文學領航者 葉石濤的故事,並邀請 臺灣國寶級文學大師 黃春明 推薦
2. 兒童認識葉石濤偉人傳記最佳入門書。
3. 將作家作品中的吃夢獸幻化為一隻與他共同成長的伴侶,從童年、少年時期、青年時期,將葉石濤的人生旅程,透過一幕幕的畫面呈現。
作者簡介:
林滿秋
1960年出生,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
她住在英國一幢兩百多歲的房子裡,擁有一頭像女巫一樣又黑又長的頭髮,還有一個會自動生出故事的腦子,全身上下總是散發著熱情;她最喜歡旅行、散步和寫作,偶而會回到臺灣的家,和家人朋友相聚。
作品有《少年西拉雅》、《希望的種子》、《老醫生的故事》、《我的巴赫》、《我的莫札特》、《我的貝多芬》、《睏得不得了的熊》(以上由青林出版)。
繪者簡介
蔡達源
1966年出生於臺北,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碩士,目前任教於高雄市道明中學。
曾於2007、2008年兩度入圍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童書原畫展。
他認為,好的作品,想要感動別人前,需要先感動自己。
繪本作品作品有《廖添丁》、《向夢想前進的女孩》、《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以上由青林出版)等。
章節試閱
「作家本來猶如一隻吃夢維生的夢獸,他哪裡知道這個夢獸也需要靠麵包生活,而麵包並非終日作夢就可得到的呀!」葉石濤《臺灣文學的回顧》
金鼎獎作家林滿秋+波隆納原畫展入選插畫家蔡達源 攜手演繹臺灣文學領航者 葉石濤的故事
葉石濤,(1925.11.01-2008.12.11)
道道地地的「臺南人」,出生於臺南市白金町(清朝時稱打銀街,今臺南市忠義路),他被稱為「臺灣文學掌燈人」,也被譽為「臺灣文學領航者」,甚至有人以「臺灣文學巨擘」和「日文寫作時代最年輕的作家」稱呼他。
葉石濤是戰後臺灣文學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他的《臺灣文學史綱》是戰後第一本臺灣文學史著作,更是臺灣人自己撰寫的第一部臺灣文學史,因此葉石濤被稱為臺灣文學研究的奠基者;與鍾肇政一起被敬稱為「北鍾南葉」。除了文學評論之外,葉石濤更書寫小說和散文;小說作品《葫蘆巷春夢》也曾被改編為電影。
他常用「當作家是受到天譴的工作」來形容自己,卻在寫作生涯裡寫了八百餘萬字。他說作家是一隻吃夢維生的獸,而這隻吃夢獸,其實就是代表著葉石濤的文學和寫作夢,甚至是葉石濤本身的「文學魂」,更是葉石濤自己。
在《吃夢獸:葉石濤的故事》中,作者林滿秋把伴隨著葉石濤成長的「文學」幻化為一隻吃夢獸,陪伴著葉石濤每個時期的成長與生活;而畫家蔡達源則參考《山海經》中的夢貘作為吃夢獸的形象,創造出這隻獨一無二的吃夢獸。《山海經》中對夢貘的描述是「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會吃掉人的惡夢,讓人回歸平靜後又回到森林,性情溫馴。」夢貘這樣平和的形象,就像葉石濤給人的印象呢。
「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葉石濤這麼形容他的家鄉臺南。
葉石濤的祖父是清朝武舉人,祖母則是清朝秀才的女兒,葉石濤出生時,葉家算是府城世家。葉石濤從小接受的日式教育,透過日文閱讀世界文學作品,也因為是世家子弟,所以經常帶著滿滿荷包的零用錢,到處買書閱讀,沈浸在浩瀚的書海裡。他小時候帶出門買書的錢,往往是普通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而他的父母也從來不管制,總是他要多少、就給多少。
1936年,考入臺南州立第二中學(今南一中),並在三年級時加入「博物同好會」,負責帶領社團的老師金子壽衛男,每週都帶著學生到處挖掘遺跡,進行考古及文化人類學課程,因此,葉石濤也曾有過考古夢,卻因無法順利至日本進修考古而轉向文學的懷抱。
中學三年級開始以日文發表文學作品。1943年因西川滿賞識,至臺北「文藝臺灣社」擔任助理編輯工作。1944年回臺南,任職於寶公學校(今臺南立人國小)。不久,被日本政府徵召入營,成爲帝國陸軍二等兵。
戰後,葉石濤因為遇到日文和華文使用的轉換,以及生活的適應過渡期,卻仍積極參加文學活動,並改用華文創作。1951年9月21日,27歲的葉石濤受到「白色恐怖之害入獄;1954年出獄,一開始在自來水公司當臨時工,隔年才又回到學校任教。直到1965年進入臺南師專特師科進修時,葉石濤封凍了十餘年的寫作,才又重新開始。
臺南師專特師科畢業後,葉石濤一直在國小擔任教師,直至屆齡才退休,許多學生都稱他叫「葉公公」,期間並發表許多小說作品。1987年,葉石濤更發表了戰後第一本臺灣文學史專著《臺灣文學史綱》,成為臺灣文學發展重要的作品,更奠定了他在臺灣文學史上重要的地位。
葉石濤的作品中,有許多以故鄉臺南為背景描繪的生活百態,他將臺南化為作品中的地景,像是打銀街、葫蘆巷、銀座通、打石街、天公廟、傀儡巷、萬福庵、施家大厝、石鐘臼、米街、本町、蝸牛巷、竹仔街和草花街等,這些是臺南某些巷弄街道的舊地名,更是葉石濤童年生活的場景,也是他創作的母土。因此在葉石濤的作品裡,處處可以瞥見他對童年記憶中的菜粽香,更可見每一條街道仍在他作品裡閃閃發亮。
◎打銀街(今臺南市忠義路)
我家本是個三進落的深宅大院,正面對著一條相當繁華大街,叫做打銀街,後頭卻是一條迂迴曲折的巷子,叫做竹仔巷,當然是賣竹子的,竹家具的商舖居多。從蓋造房屋的巨竹到竹竿,從小孩坐的小凳子到釣竿,凡是竹子造的東西,這巷子都有得賣。《臺灣男子簡阿淘》
◎葫蘆巷(今臺南武廟旁邊,通往天后宮的小巷子,又稱算命巷)
那月光如水,我從塑膠工廠做完工回到葫蘆巷來。皎潔的月光正流瀉在關帝廟的琉璃青瓦上;那青瓷雕塑的龍昂然翹首,彷彿在一片波光粼粼中隨波逐流,這使我心裡起了幽幽飄泊之感。《葫蘆巷春夢》
重要著作:
小說:《臺灣男子簡阿淘》、《西拉雅族的末裔》、《紅鞋子》
散文:《府城瑣憶》、《追憶文學歲月》、《葉石濤集》
評論:《臺灣文學史綱》、《葉石濤作家論集》
翻譯:托爾斯泰的《愛與生與死》、松本清張的《詐婚》
葉石濤大事紀:
1925 出生於臺南市。
1932就讀於末廣公學校(今臺南進學國小)。
1936考入臺南州立中學(今臺南一中)。
1943應聘《文藝臺灣》助理編輯。
1944至臺南寶公學校(今臺南立人國小)任職。
1951依檢肅匪諜條例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1954減刑獲釋。
1965至臺南師專特師科就讀。
1967任高雄橋頭甲圍國小教師。
1968於《徵信新聞》「人間」副刊發表〈葫蘆巷春夢〉。
1987出版《臺灣文學史綱》。獲「中國時報文化貢獻獎」。
1990出版小說《臺灣男子簡阿淘》、《西拉雅族的末裔》。
1991自高雄橋頭甲圍國小退休。
1992獲「臺美基金會人文貢獻獎」,赴美領獎。
1994獲「高雄文學貢獻獎」。
1995獲「府城文學獎貢獻獎」。
2001獲頒「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項。
2008病逝。
「作家本來猶如一隻吃夢維生的夢獸,他哪裡知道這個夢獸也需要靠麵包生活,而麵包並非終日作夢就可得到的呀!」葉石濤《臺灣文學的回顧》
金鼎獎作家林滿秋+波隆納原畫展入選插畫家蔡達源 攜手演繹臺灣文學領航者 葉石濤的故事
葉石濤,(1925.11.01-2008.12.11)
道道地地的「臺南人」,出生於臺南市白金町(清朝時稱打銀街,今臺南市忠義路),他被稱為「臺灣文學掌燈人」,也被譽為「臺灣文學領航者」,甚至有人以「臺灣文學巨擘」和「日文寫作時代最年輕的作家」稱呼他。
葉石濤是戰後臺灣文學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他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