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旅程
文/林滿秋
在自然界裡有許多新奇引人之事,但恐怕不如有些動物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的持續著驚奇的旅程,來得令人驚訝與敬佩。
在這些動物中,有的是跟隨族人一起旅行,或從父母那兒學習到遷徙的路線。這類動物包括了灰鯨、北美馴鹿和家燕。小鯨仔未斷奶前便跟隨母鯨從出生地墨西哥灣沿岸瀉湖,循著太平洋東岸一直往北游,這是一段超過一萬六千公里的大旅行。有些動物則是獨自往返或洄游,他們有的靠著地球磁場的感應,有的是出於一種本能,來完成人類難以想像的大旅程。旅程像謎一般的黑鮪魚,就屬於這一種。
世界上共有三種黑鮪魚,分別生活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半球海域,牠們不管游得多遠,到了產卵期自然會回到出生地的海域,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務。幾年前,我在寫《代號小魷魚》這本小說時,閱讀了許多黑鮪魚的資料,牠們洄游產卵的生態讓我著迷不已,激發了我寫這本書的念頭。
剛出生的太平洋小黑鮪魚不到半公分長,沒有人會相信,那麼柔弱的生命竟能完成將近九千公里的跨洋之旅。牠們經歷了許多險境和困難,發揮了超凡的毅力和耐力,艱辛的程度著實令人佩服。那是一趟迷人的旅程,也是牠們的成長之旅。
在這本書裡,我以童話的方式寫下黑鮪魚這段驚奇旅行,並以黑鮪魚三種廣泛的稱呼來為主角命名。黑甕串是臺灣漁民對黑鮪魚的稱呼,牠是一隻個性堅毅,對大旅行充滿期待的小鮪魚。托樂是日本人口中的鮪魚Toro,是隻膽小、喜愛安逸環境的黑鮪魚,旅程才開始,便成為日本人的甕中之物。還有土娜,那是鮪魚的英文名字Tuna,牠是隻驕傲的母鮪魚,在橫渡太平洋時,與黑甕串建立了患難真情。此外,我也帶入許多與黑鮪魚相關的知識,包括牠們的生活習性、捕捉黑鮪魚的文化和相關的海洋生態。
人類了解黑鮪魚的習性後,每年春夏之間,在黑鮪魚洄游產卵時,便大張旗鼓的在海上撒下魚網,黑鮪魚的數量與重量因而急劇下降。近年來,國際間一再發起保護黑鮪魚的運動,日紐澳三國簽定了「南方黑鮪保育公約」,限定參與國的捕撈額度。大西洋黑鮪也有類似的限額保護行動,唯有太平洋黑鮪尚未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僅由主要的捕撈國家日本、美國、臺灣和韓國,自行進行漁獲量紀錄,並將資料送給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然而盜捕的行為依然猖獗,黑鮪魚的未來面臨著極大的危機,如何讓黑鮪魚永續生存在海洋中,不僅是漁人該思考的問題,也須你我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