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要度過歡樂無比、精彩爆笑的每一天
文/張桂娥(譯者、東吳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在物資豐富、生活優渥、「剩食」成為國際關注的環境問題的當今社會,很多臺灣的小讀者們(應該也包括其父母與師長)真的很難體會生活鬼才──佐賀阿嬤突發奇想架設棍棒攔截漂流河面「免費食材」(醜陋殘缺的青菜水果廢棄物等)的巧思創意;以及腰間繫繩綁磁鐵,沿路拖行以便吸附掉落的破銅爛鐵等詭異行徑,早已顛覆一般讀者對「小氣吝嗇」定義的觀念。
仔細欣賞插畫大師秦好史郎筆下的佐賀阿嬤,會發現她無論站在公車上用力狂扯磁鐵繩索、還是坐在餐桌前盯著孫子吞食魚骨頭時,神情都非常地專注,散發出一種物盡其用的精神,以及捨我其誰的使命感。當她確認架在河面上的長棍棒已幸運捕獲戰利品時,那充滿喜悅的得意洋洋表情,流露著無以言喻的幸福感。
這些唯妙唯肖的畫面,讓同樣過著清貧童年的我,感觸特別深刻。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幼時跟母親在花蓮鄉下鄰居稻田裡彎腰拾穗,以及雙腳浸泡在採收完畢後引水灌溉等待整地的落花生田,以電光火石之速,飛快撿拾一顆顆漂流落花生的情景。(因為花生收成後,農民會引水灌溉旱田,用耕耘機犁田後,再將田裡的水放空,整地準備栽種下一季農作物。犁田過程中,會將埋藏土壤深處,沒有被採收乾淨的散落花生翻攪出來,旱田灌水後,便出現無數落花生浮在水田上四處漂流的田園風物詩。)
跟日本的佐賀阿嬤一樣,我母親也會帶領孩子從小四處撿拾收集被遺忘在農地田邊的各種食材,再用一雙巧手,將無數廢棄食材調理成滋養窮苦人家的豐盛饗宴,讓我們的童年充滿驚喜與歡樂,見證「化腐朽為神奇」「垃圾變黃金」的再生歷程,一串串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直到今日,始終令我難以忘懷。
其實,無論日本或臺灣,都有許多「佐賀阿嬤」的身影,只是這些超級阿嬤們大多不善以言辭表達,僅能以身教言教,用心良苦感化周遭的晚輩,讓他們見賢思齊,以身體力行愛物惜福的行動力。
這本《歡樂無比,精彩爆笑的每一天——佐賀阿嬤教我的事》,是日本德間書局慶祝兒童書出版部門成立二十週年的紀念作品,被賦予里程碑的歷史意義。同時也是出版社精選翻譯出版,獻給臺灣孩童的優質童書。
深信「到處都是可以撿拾的寶貝,沒有任何東西該被丟棄」的佐賀阿嬤,以身作則,在澈底實踐愛物惜福的日常生活中,教導孫子千萬不要浪費任何有用之物的環保概念。即便每天縮衣節食,窮苦度日,也沒有忘記善待周圍的人,甚至諄諄教誨孫子「吝嗇不可取,節儉才是正道!」(日文直譯為「節約是天才!」)。更時時刻刻耳提面命孫子要「天天笑臉迎人」,抬頭挺胸,發揚世世代代相傳的「開朗樂觀的窮苦人」精神,「默默付出,不著痕跡地善待他人」。
當不幸遇到「愛在背後說自己壞話的人」或是少數「發生故障」、無可救藥的瑕疵惡人時,佐賀阿嬤依然發揮循循善誘的道德良知,叮嚀孫子秉持寬容和善的態度,坦然接受身邊所有「處不來的人」,原諒貪得無厭的壞傢伙,同時立刻轉念,展現獨具風格的幽默風範,成功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向能量,超越困境帶來的苦痛折磨。
天性樂觀豁達、擁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佐賀阿嬤,早已領悟到:「人生要看綜合能力!」的至高哲理,不但勉勵孫子:「就算失敗了,也不要垂頭喪氣,千萬不可以放棄!」,努力「吃苦幹活」為「將來的幸福生活做熱身運動」,還希望孫子將眼光放遠,「朝美好的方向前進」,為兩百年後的後世子孫奠基穩固的磐石。
期待臺灣的孩童們在閱讀佐賀阿嬤的精彩故事之後,可以更深刻體會佐賀阿嬤字字珠璣的金句名言,發揮創意無限的「人生綜合能力」,度過歡樂無比、精彩爆笑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