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文
讓「遺憾」變成你的人生「投資」
如果你正在掙扎,要不要買下這本書?那我能肯定的告訴你:買了!你可能會後悔自己的荷包又要變薄了;不買!你可能會在做出下一個令你「後悔莫及」的決定時,「後悔」當初沒買這本書,反覆熟讀它,並照著裡面所提的五個問題,先捫心自問、自我檢驗一番!
嚴格說來,只要無法兩全其美,人生就沒有任何決定,是完全能夠不帶著一丁點「後悔」成分在裡面的。差別只是,後悔的內容不同罷了!吃與不吃的距離,可能只是在「與美食擦肩而過」和「變胖」之間,選一項來後悔而已。於是各種貌似兩全其美,既能享受美食,又不至於變胖的方案,就橫空出世了。
可是這些方案,又有可能所費不貲。多了一些選項,其實並不會讓後悔少一點,只是又多了另外一些不同的「後悔」方式,供你猶豫而已。
若能事事兩全其美,誰還會需要痛苦的面對艱難抉擇與內心掙扎呢?美食當前,吃還是不吃?好書在手,買還是不買?都還能勉強算是人生中的小決定。偏偏絕大多數橫在我們人生大事面前的,依然是兩個,甚至更多各有優點,卻也各自充滿缺陷的選項,而我們只能痛苦的選擇其一。這個時候,該怎麼選呢?
既然每個選擇都會伴隨一點令人遺憾的殘念,那是不是乾脆擲個骰子,隨便做個決定就好呢?答案如果真是這麼簡單粗暴,人生倒也容易!
可偏偏有些後悔叫「短痛」,有些後悔是「長痛」;有些後悔只是讓你小跌一跤,有些後悔卻可以徹底將你擊倒,再也爬不起來;有些後悔是犯了一個難以挽回的錯,有些後悔卻能讓你從錯誤中累積出下一次成功的契機。
透過這本書,安迪 ‧ 史丹利牧師將給你五個能幫你「減少後悔」的提問。請運用他所分享的五種提問角度,重新檢驗你即將在人生中,做出的每個決定!當然,只要你夠吹毛求疵,就一定還是能在每個決定裡,找出一些你不樂見的遺憾。但能叫你人生逆轉的決定,
從來都不是毫無「殘念」的選擇,而是能夠叫每一個「遺憾」,都能夠成為在時間持續推移的過程中,建造你人生的價值,帶你走得更遠、更好的「投資」。
所以,是的!買下這本書,你一定會後悔自己的荷包又變薄了,但這卻是你能給自己的一個「好投資」。
夏昊霝
財團法人標竿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創新拓展處處長
作者前言
家父有個壞習慣。
至少我認為那是壞習慣。
他不會告訴我該怎麼做。
具體來說,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希望他能直截了當告訴我答案時,他不會告訴我該做什麼。沒錯,大部分孩子不喜歡父母告訴他們要做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和大部分孩子一樣;但有些時候,我希望他能告訴我該怎麼做。但他不會。
更慘的是,他不但不回答我的問題,他還問我問題!他最常問的是:「如果我不在你身邊,沒辦法告訴你該怎麼做時,你打算怎麼做?」
我的反應通常是:「但是你在啊,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啊!」
他的回答顯然不是因為漠不關心,而是因為太關心。後來當我用同樣的策略對待我的孩子時……至少我努力了。也許他們有一天會撰寫一本探討這件事的書籍。
他最常問的問題不是他唯一會問的問題。在初、高中階段,他會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包括我們稍後將探討的五個問題之一:你該怎麼做才算明智?十幾歲的年紀,這個討厭的問題通常會刪除掉大部分我喜歡的選項。
但當我願意照做時,也會消除掉不必要的後悔。當時我討厭他為什麼要問那麼多問題?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他認為我該怎麼做?現在我當然心存感激。原因很簡單:他在教導我如何做決定,如何做出好的決定。
他很早就開始這樣訓練我,或許開始的太早了。但歸功於他的訓練,我受益良多,從傷害力較小的事情就開始學起。
父親或許不自知,但他其實也在教導我一些別的東西。這些別的東西就是本書的重點。家父選擇提問,而非下達指令,他在兩個點之間幫我畫上一條連線,將兩個重要的問題連結起來。很多人從未在兩點間畫上連線。他幫助我將好的問題和好的決定連成一線。
總之,他幫助我在適切適時且值得慎思的問題與良好的決定之間建立起聯繫。一言以蔽之:好的問題帶來更好的決定。
而更好的決定可以減少後悔。
因為這樣,所以一個人在做出錯誤決定後,我們不難聽到他們說:「我應該要問更多問題。」為什麼呢?因為直覺告訴我們,問的問題越多,獲得的資訊越多,事情就能看得更清楚並有望做出更好的決定。
但要停下來思考一連串可能具有破壞性的問題,並非易事,直覺上我們不會想這麼做。
事實上,大多數人在做決定時會抗拒我們不喜歡的問題。這時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只是被問了一個問題,而是被質問。這兩種感覺截然不同,在將兩者混淆時,我們的防禦心就升起,學習力就下降。在認定自己的判斷力受到質疑時,我們幾乎就接收不了新的資訊或看法。
在做出個人決定時尤其如此,因為畢竟這些都是私事!講白了就是:與你何干。
但老實說,個人的決定一定會跟別人有關。私人的決定幾乎都會對公眾造成影響,不是嗎?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我們公眾生活中的某一個人,通常是從最親近的人開始。適切、適時且值得慎思的問題會帶來更好的決定,進而減少後悔,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Clay Christensen)說:「問題是你腦袋中答案所在之處。如果不問問題,答案就無處可去,它擊中你的思想就立刻反彈回來。你必須提出問題,必須想要知道答案,才能挪出一個空間讓答案出現。」
麵包屑導航
優良諮商師深諳此道。諮商師知道我們人類本性較傾向於去執行我們做出的決定,而不是聽取他人給予的建議。因此諮商師煞費苦心的在我們的路徑上撒下麵包屑,以便引導我們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麵包屑是……
你猜對了……適切、適時且值得慎思的問題。
但是……
但是如果你事先就知道這些問題呢?
如果在面對重要決定時,你可以有一張你能向自己提問的清單呢?這樣可以節省多少去看諮商師的費用啊!
我開玩笑的。
算是開玩笑吧。
說真的,你有想過可以有一張問題清單,用以評估和過濾你的選項嗎?如果你認為這個過濾選項的想法太奇怪,那你就錯了。你本來就有一個過濾器,而且每天都在使用,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每次在做決定時,在潛意識裡你都會這樣問:
• 這會讓我快樂嗎?
• 我會喜歡這個嗎?
• 這會傷害我嗎?
• 這會傷害到別人嗎?
• 會被別人發現嗎?
雖然這種我們直覺上會問的問題,有些有幫助,但有些根本沒有幫助,尤其是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後悔的配方中少不了這兩個材料。
你熟悉後悔的配方嗎?
是的,我們都熟悉。
撰寫本書的目的是想提前將這些問題告訴你。我沒有列出所有的問題,只列出五個。我相信這五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進而減少後悔。
我想在你現有的題庫中另外加上五個問題。每當在做出會帶來後果的決定時,你都要提出這五個問題。這些問題非常簡單,簡單到在看到之後,你可能會懷疑是否有必要繼續讀完本書。這就由你決定囉。
但在退書之前,請先思考一下:知道和做到之間不必然有關聯。兩者間本來應該有關聯,但實際上卻沒有。知道要問哪些問題是一回事,真正願意停下來問這些問題又是另外一回事。
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我可以向你保證,養成事先問這五個問題的紀律,將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進而減少後悔,因此我衷心希望你能讀完本書。
期盼這五個問題能教育你的良知,並在你未來做決定的過程中,永遠成為你固定的習慣。
這五個問題是:
1.關於誠實:我對自己誠實 ……真的嗎?
2.關於傳承:我想講什麼樣的故事?
3.關於良心:是否有我需要注意的不安的緊張感?
4.關於成熟度:我該怎麼做才算明智?
5.關於關係:愛對我的要求是什麼?
我們將在第二章到第六章中,深入探討並逐章解開這五大問題。但開宗明義,我必須先指出你的決定和你的未來之間那個異常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