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仁長年致力於「藝術領域」的專注拓展,在創造視覺圖像與文字書寫雙軌並行,猶如其呼吸振幅的雙向性。
《呼吸軌:藝術與策展之交互脈動》一書,含意指藝術的思維感知與觀察解析歷程,猶如呼吸的軌跡,在恆常深沉且穩健進行中。本書既是書寫藝術策展的菁華,亦為記錄觀讀評介藝術展覽的關照與省思,更是推展藝展交流的學術研究論述。本書內容彙集:藝術策展論述暨現場∕直觀藝術再反詰∕設計中的藝術思維三個部分,述及國內外近百位藝術家與設計家作品的視覺語言及其獨特藝術風格,具備真實可觀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劉永仁
1958年生,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義大利國立米蘭Brera藝術研究院碩士。
1990至1998年間於義大利米蘭,從事藝術創作、藝術研究及觀察報導。
近年各展:《劉永仁:呼吸‧取境》(2013)於台北夢12美學空間、《呼吸滲透》於新竹教育大學藝術空間、《呼吸形跡》於台北MOT/ARTS。個展畫冊《深度呼吸之複次方》、《城垣壓縮》、《呼吸深度之旅》、《劉永仁:呼吸‧取境》。
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藝術家》雜誌駐義大利特約撰述、行政院文建會藝術村籌備處、真理大學兼任講師、大同大學兼任講師。
出版著作:《米蘭公共藝術縱覽》、《義大利家具風情》、《藝術家的驚奇視窗》、《封答那─空間主義大師》、《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抽象構成繪畫》。譯著《拉斐爾》。
作者序
文字書寫是傳達思考與想像的具體軌跡,不僅有助於啟開觀看的視角與深度,而且更助於學術研究探討態度的開展。在漫長的歷練過程中,我始終致力於藝術領域的專注拓展,而創造視覺圖像與文字書寫,一直是個人努力的目標,猶如呼吸振幅的雙向性。
我不知何時開始養成書寫的習慣,但初期只限於札記與隨筆,直到旅居義大利那段日子,視覺環境所觀衝擊所感,已飽漲至不得不藉文字傾洩,且當時客居異地,在拉丁語系日常的思考與口說操練之中,再度使用母語書寫毋寧說變成了一種休息,或可說是補強自己與自己對談的思辯記錄,無疑地,這記錄是啟開個人邁向藝術文字探究旅程的重要開端。
再者,緣起於1994年,受到何政廣先生之邀,命我擔任《藝術家》雜誌越洋供稿之特約撰述,在在促成了自我期許的書寫任務。當時在義大利以米蘭為據點,觀展活動擴及都靈、熱那亞、威尼斯、波隆那、翡冷翠、羅馬等各大城市舉辦的豐盛展覽,由於經常面對琳瑯滿目的視覺衝擊,懷抱著無限的吸引力與好奇心,於是經常在美術館或畫廊駐足欣賞,觀看多變且令人激動的展覽,然而為了評介展覽,在理性與邏輯的角度,必須作深入且客觀的觀察及審視相關資料,從義大利特約撰述採訪藝術新聞,到返台參與藝術村籌備處工作,及至任職北美館策劃展覽,累積完整的報導、策展、論述經驗,其間經歷了相當難得的鍛鍊與考驗,回顧這些經歷,深感有義務將其整理集結成冊。
「呼吸軌:藝術與策展之交互脈動」的含意指藝術的思維感知與觀察解析歷程,猶如呼吸的軌跡,在恆常深沉且穩健進行中,換言之,既是書寫藝術展覽的菁華,亦為記錄觀讀評介的關照與省思,更是推展展覽交流的學術研究。本書的內容彙集為三部分包括:藝術策展論述暨現場、直觀藝術再反詰與設計中的藝術思維等。所有篇章精選自90年代中迄今,從旅居義大利八年到返回台灣工作至今,持續書寫探索各式各樣展覽累積的文字書寫,這些文章曾陸續分別發表刊載於藝術雜誌、現代美術,以及展覽專輯。第一部分選自近十年以來,在美術館與藝術中心策劃展覽思考與論述的具體呈現。第二部分則是觀看展覽針對作品而寫的評介與詮釋,其中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和各別藝術家的個展;設計中的藝術思維篇章主要皆以展覽呈現,探討以藝術為前導之創造性思維,在設計層面上涉及建築、家具、時尚、燈飾、器物,以及生態環境的設計整合。值得一提的是,米蘭國際三年中心暨三年展Triennale di Milano,舉凡建築、藝術、家具、時尚、跨領域學門,以及都市環境生態皆是策劃探討的課題,堪稱是藝術與設計的重要展覽指標場所。在三十餘篇文章之中,大約述及近百位國內外藝術家與設計家作品的視覺語言及其獨特藝術風格。
我一方面以圖像表現傳達藝術情感,另一方面在駕馭文字表述的挑戰,卻漸漸見樹成林而蓄積成一股能量,然而二十年回首,深感這股能量也需再反思與判讀,雖對己身而言,視覺圖像與文字書寫兩者皆有其必要性且不可偏廢,但如何鞭策自己未來再寫下去?相信集結本書的出版,會是回饋給書寫者的啟發和力量。
本書得以有機會出版,必須感謝《藝術家》雜誌發行人何先生多年的支持與鼓勵,由於他當年的熱情邀稿,使自我鍛鍊且有待檢驗之文字,有了發表馳騁的園地,歷經數年孜孜不倦筆耕,涓滴成河總算有些積累。本書第一部分「藝術策展論述暨現場」的章節,大都是在北美館策展時的論述文字,為此要特別感謝臺北市立美術館給予我相當信任和自主空間,在策展繁瑣的事務中,我堅持在工作裡自我成長,並將成長茁壯回饋於北美館專業品質之中,在此一併敬致上誠摯的感謝之意。
劉永仁
台北 2014.2.4
文字書寫是傳達思考與想像的具體軌跡,不僅有助於啟開觀看的視角與深度,而且更助於學術研究探討態度的開展。在漫長的歷練過程中,我始終致力於藝術領域的專注拓展,而創造視覺圖像與文字書寫,一直是個人努力的目標,猶如呼吸振幅的雙向性。
我不知何時開始養成書寫的習慣,但初期只限於札記與隨筆,直到旅居義大利那段日子,視覺環境所觀衝擊所感,已飽漲至不得不藉文字傾洩,且當時客居異地,在拉丁語系日常的思考與口說操練之中,再度使用母語書寫毋寧說變成了一種休息,或可說是補強自己與自己對談的思辯記錄,無疑地,這記...
目錄
自序
PART.1藝術策展論述暨現場
返照本土與突破學院神話—70年代台灣美術自覺運動
線形書寫—創造視覺無垠之軌跡
台灣超現實展—夢想與荒誕之視覺昇華
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
無遠符屆—書寫當代符號滲透力
丁雄泉回顧展—從狂狷豪邁到絢麗色彩
劉耿一回顧展—生命感知與詠嘆
陳世明.縱探語境—形色光影在空間組構
非形之形—台灣抽象藝術
藝拓荒原—東方八大響馬
論林惺嶽之藝術奮起—從超現實到台灣風土的魅力
見微知萌—台灣超寫實繪畫
PART.2直觀藝術再反詰
過境與變形之間─談第 45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館」
影響抽象表現是日本嗎?─記五位抽象表現藝術家作品展
丹尼爾.布罕─繪畫與設計思維之空間傳奇
義大利超前衛藝術—逆轉深層與奇想吟唱
舞磅礡律動吟大地之歌─陳幸婉之藝術精神
衝突與糾葛之藝術語境—觀郭振昌繪畫中的激昂意識
火灼即思變—王天德「孤山」之絕境逢生
超理性與極激越視域—談霍剛的繪畫與豁達態度
指印契悟精神—張羽的藝術本心無盡藏
離形律動 —黃一鳴之藝術「感悟」
PART.3設計中的藝術思維
文化之易逝與恆常─第19屆米蘭國際三年展
藝術與設計之生活器物
剪裁即思考─藝術與設計共生援引
米蘭致酷黑身分
米蘭布朗可設計企畫工作室
設計家的星河遙想─物體意識與極限設計家具
藝術的生產—義大利設計與工業文化
光感知的語境—義大利燈飾設計展
從設計觀透視陶瓷藝術—義大利陶瓷設計之生活情感
建築宏論挹注靈動巧思—義大利茶與咖啡器物設計展
參考書目
自序
PART.1藝術策展論述暨現場
返照本土與突破學院神話—70年代台灣美術自覺運動
線形書寫—創造視覺無垠之軌跡
台灣超現實展—夢想與荒誕之視覺昇華
開顯與時變—創新水墨藝術展
無遠符屆—書寫當代符號滲透力
丁雄泉回顧展—從狂狷豪邁到絢麗色彩
劉耿一回顧展—生命感知與詠嘆
陳世明.縱探語境—形色光影在空間組構
非形之形—台灣抽象藝術
藝拓荒原—東方八大響馬
論林惺嶽之藝術奮起—從超現實到台灣風土的魅力
見微知萌—台灣超寫實繪畫
PART.2直觀藝術再反詰
過境與變形之間─談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