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時局
定興三年秋,景朝大皇子程肅自塞外返京。
他乘坐銀頂輿車,於大陣仗的軍隊護送下,搖搖晃晃地穿過京都城門。歷劫歸來本是喜事,可他臉上卻無絲毫喜悅之色。
當今皇帝所寵幸的榮妃打從得知自己懷有身孕後,便認定腹中胎兒必為皇子,天天在皇上耳邊呢喃細語,要他將太子之位留給她的骨肉。
卻說皇帝膝下本有數名兒女,無奈那些皇子和公主相繼夭亡,如今僅剩程肅一人而已。
自古長幼有序,嫡庶分明,而程肅與其兄長皆乃皇后所生之嫡子,兄長過世後,他便成了嫡長子,於禮當是立儲的第一順位。
是以那榮妃若想來日能安安穩穩地成為皇太后,自然必須除掉程肅這眼中釘,因此她四處攏絡權貴顯要、集結勢力,後正式與朝中擁護大皇子的派系對立,彼此展開了一場足以撼動社稷的明爭暗鬥。
為躲過榮妃的謀殺,麾下眾臣讓程肅服下了假死藥、好暫至城郊園寢休息避禍,怎知後來他竟陰錯陽差地被塞外的別兀族人給擄了去,如此又經一番波折,才總算得以平安歸來。
百姓夾道歡迎的喧鬧聲傳進了輿內,不絕於耳,然程肅始終漫不經心地撫著懷中的木製寶盒。
輿車驟然停下,隊前來人回報,原是朝中前來迎接的人馬到了。程肅輕輕嘆息一聲,放下木盒走出車外。
城中百姓素聞大皇子的謙和仁德,早已仰慕許久,如今程肅的雙腳著著實實和他們踏上同一塊土地,其身影雖被重重護衛遮住,不得近睹尊容,卻仍教眾人備感榮幸,下跪歡呼。
而前來迎接程肅的公卿將相見了他,亦紛紛恭敬跪拜,祝賀大皇子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程肅見擁護他的文武百官一干人等皆在此處,且又這般盛情,心裡一會兒感動,一會兒又擔心他們的禮數太過,使自己有僭越身分之嫌,殊不知眼前眾臣此舉非出於一時激情,而是在百般思量商議後才決定如此,一方面為的是宣示他們對大皇子的效忠,另一方面則是要激出百姓對大皇子的信任與愛戴、以及對他遭遇暗殺的同情,好向皇上證明他就是繼位的最佳人選。
先前他們好不容易才讓皇上同意盡快做出決定,眼看冊封太子一事即將定下,偏偏榮妃的肚子傳出喜訊,使計畫功虧一簣,如今僅能期盼她別產下男嬰了。皇室人丁單薄,若榮妃此回產下的是位公主,那程肅便又成了唯一的皇子。
說來聖上並不喜歡大皇子是眾所皆知之事,否則為何遲遲不肯將其立為儲君呢?只是大皇子容貌俊美,勤勉好學,品行名聲極好,亦不曾做過忤逆父親,有辱皇族的醜事,故無論大夥兒怎麼想破頭,就是不明白皇上對他有何偏見。
而程肅自己,也無一個肯定的答案。
他不經意地低下頭,這才發現跪拜在隊伍最前方的人,正是忠親王的三子程攸。那忠親王乃皇上親弟,程攸即是程肅的堂弟,正值志學之年,各方面並不突出,惟性格恬淡,向來與程肅互敬不爭。
正因為如此,這名少年的出現著實令程肅暗暗訝異不已。
近來正有傳言說他父皇打算讓位於忠親王,如此一來忠親王便是他與榮妃之子爭取儲位的共敵,眼下又怎會是由其子率領眾臣來迎接他入京?
難不成他麾下那些臣子是要他先與忠親王聯手除掉榮妃……?那也難怪會讓對他最不具威脅的程攸過來了。
回禮完畢,又客氣地互相寒喧一番,程肅才回到輿車上,隨眾臣浩浩蕩蕩地往宮殿前進。
早些日子,皇帝便已得知程肅乃服藥詐死,今日特命人於金鑾殿大設奢宴,好為皇兒洗塵。
父子數月不見,此親情又算是從死劫裡失而復得,就算平時再怎麼冷漠相待,多少也該表現出一點歡喜的樣子,怎知皇帝一見程肅,竟僅有幾句虛應的問候,接著就各自安靜地用膳了。
席間還有幾位權高位重的大臣,目睹此景後,無論是哪個派系的,皆相信是因榮妃的緣故,導致父子之間嫌隙更深,以至於落得這般地步。
那榮妃屢次策劃謀殺大皇子,偏偏在她那幫智囊團的幫助下,事後總有辦法推得一乾二淨。程肅麾下的臣子們最終雖沒能找到證據將她定罪,但皇帝既是統一中原的景朝開國君主,自然不會笨到完全不懂榮妃的心機,卻還默許縱容她這般放肆。
於此情況下,程肅心裡怎可能沒有絲毫埋怨?而皇帝為了保護愛妃,亦反過來處處提防這個兒子,就怕他和他那幫臣子又會想出什麼計謀來逼自己懲處榮妃。
眼前佳餚道道皆是由一幫御廚子精心製成,過程耗時費工,譬如燕窩,須先用天泉滾水泡過,以銀針將其中黑絲挑除,再與三種不同的鮮湯合煮成玉色;又譬如那黃耆蒸雞,限用未生過蛋的童子雞,取出內臟塞入黃耆,架在密封的鍋中蒸熟,湯汁濃郁鮮甜,食用後可益氣生血。
然皇子的膳食雖不及天子御膳奢華,可對平民百姓來說也是人間美味了。程肅自小就是錦衣玉食,如今珍饈當前也不會太稀罕,加上這菜裡的心意,是御廚的,並非他父皇的,嚐不到設宴人親情的洗塵宴,怎麼吃都覺得索然無味。
程肅坐著發楞,想他幼年失恃,連母后長什麼樣子、待他好不好都不記得;儘管父皇健在,可這二十年來卻未曾付出過令他印象深刻的父愛……
他暗暗在心中喟然而嘆,一雙象箸幾乎沒動過。
「肅兒。」
低沉雄渾的聲音傳來,半晌程肅才驚醒回神,連忙應道:「是?」
「待會兒與杜丞相到御書房來。」皇帝淡淡道。
程肅與次席的杜丞相聽了,同聲回是。
相對於武人出身、身形魁偉強健的皇帝,那杜丞相是個面容白淨削瘦的文人,年屆五十,外表看似弱不禁風,實則大權在握,官拜一品,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擁戴大皇子的立場十分堅定明確,乃其麾下的主導者,影響力非同小可,眼下皇帝這麼一喚,榮妃那派的人自然就緊張了起來,怕是皇上要向他們商量冊封太子一事。
膳後,二人一點也不敢馬虎,早早就到御書房等候。程肅一邊等,心裡一邊想著:父皇九成九是先到榮妃那裡去了。
半時辰過去,他們才見皇帝緩緩走來,且身後的太監宮女等人全都被叫去外頭等候。
「你和榮妃的事,能不能就這麼算了?」
一開口,皇帝就說了這句話。
程肅露出困惑的神情。他不明白父皇所指的,是榮妃派人刺殺他一事,還是他與榮妃腹中之子的儲位之爭?倘若是後者,那麼父皇心裡該也清楚,這其中牽涉太多利害,並非是他和杜丞相能隨意罷手的。
就算……就算決定了太子之位要給誰,在順利登基、將對方的勢力剷除乾淨前,這場戰爭也不會輕易止息的……
「陛下,」杜丞相似是已解其意,道:「恕臣直言,如此對大皇子殿下未免太不公平。」
「你們讓朕的愛妃在這京城裡被傳得有多難聽,當朕不知情嗎?」皇帝微慍道:「你們擅自操弄民意,朕沒有以大逆之罪處置你們,已是大大開恩!這事……就與榮妃之罪扯平吧!」
「陛下,那城中百姓傾慕大皇子殿下,是早在榮妃娘娘謀殺他之前就已如此,與後來發生何事,俱無干係。」
杜丞相說得很隱諱,但皇帝一聽便了解他的意思。
自他建立景朝以來,皇后過世,皇子與公主們接連夭亡,而後宮眾多嬪妃的肚子也愈來愈不爭氣,誰知此事於民間傳開來後,那些百姓便認定存活下來的大皇子必定是真命天子,壓根兒不將皇族裡失去這麼多血脈當一回事。
後大皇子詐死,國內各處頻頻出現異象,各種傳言更是鬧得沸沸揚揚。
過去曾有一臣以「天命」為由上奏,要皇帝盡快將大皇子冊封為太子,結果引發龍顏大怒,當場被處死,從此不敢再有人提起此二字。
杜丞相敢這般說話,也算大膽了。
見皇帝不說話,程肅擔心他生丞相的氣,逕自上前關切道:「父皇,榮妃娘娘身子可還安好?」
程肅在返京前,聽說榮妃懷胎超過一年卻還未生產,心裡既疑惑又擔憂。眼下他的關心乃出自真心,畢竟不管他和榮妃爭得多厲害,都沒理由去怨恨一個尚未出世的親人。
雖然宮中關於榮妃那孩子的謠言也不少,但程肅從沒把那些話當真。
「這事你難道沒聽別人提起?恐怕是虛情假意而明知故問吧。」皇帝冷冷道。
「回父皇,不是的,兒臣只是單純想以家人的身分互相關心罷了。旁人所說的話難免穿鑿附會,抑或附帶攸關利害的擾心之言,兒臣並不願意受那些是非所左右。」程肅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