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所說的,我也不能忍受獲得巨富的大國把這個美麗小島上的居民所擁有的民主主義壓碎、把自由幸福的台灣人捲入貪婪的金錢世界。我祈求台灣人能堅持「自由和獨立」,直到永遠、永遠。
——裕子(讀者)
每回我都很高興當第一個閱覽者,因此對於這最後一函,真的感到很可惜。如果您(恢復健康)可以再寫的時候,請隨時告訴我,《產經快報》(Sankei Express)的全體編集都非常歡迎您!我們會一直等候著的,請好好保重身體,感謝您長期以來的辛勞。
——中曾根《產經快報》副總編輯
本書集結前駐日代表夫人盧千惠女士,於二○一○至二○一二年間,於日本產經新聞的日報《SANKEI EXPRESS》中,所連載的二十五篇專欄。透過盧女士清新雋永的筆觸,將台灣的美好介紹給日本的廣大讀者,也讓台灣的讀者瞭解這塊土地的可愛之處。希望本書的出版,搭起台、日間友誼的橋樑。
本書特點
●作者以30多年旅居日本的生活,以及對台灣無限的關愛,用文字搭起台、日間友誼的橋樑。不只是讓日本讀者認識台灣,也是讓台灣讀者再次瞭解自己。
●以漢、日對照的呈現方式,適合作為贈送日本友人的最佳禮物書。也是學習日文時的極佳補助素材。
作者簡介:
盧千惠
兒童文學家,著有《吳鳳》(日文,小熊社)、《我心目中的日本》(玉山社)、《台灣人的歷史童話》共五冊(自立晚報出版部)、《盧千惠文集》(前衛出版社)、《台灣君回台灣》(東方出版社)、《有故事的世界人權宣言》(台中國際特赦組織)、《給孩子們的台灣歷史童話》(玉山社)等多部作品。譯作有《剛達爾溫柔的光》、《小鴨艾力克》(玉山社.星月書房)。
台中女中畢業後,通過留學考試,前往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就讀,畢業後留在該校擔任助教,後進入日本國立御茶水女子大學研究所,專攻兒童文學。
與留學早稻田大學的許世楷結婚,一起從事台灣民主、獨立運動。一九九二年黑名單解除,回到睽違三十八年的台灣,隔年正式返台定居,在玉山神學院、台灣文化學院教授兒童文學。
二○○四年,隨同擔任駐日代表的夫婿再次赴日,以代表夫人身分,從事各種文化交流及公益活動。卸任後仍以民間的力量,持續從事台日間的交流。
譯者簡介:
顏利真
台中市新民高中國文科教師,任教十年。畢業於靜宜大學中文所台灣文學組(第一屆),碩士論文:《從鹿港到北港──解嚴前後李昂小說研究(1983-1997)》。平時致力於本土化教學,教學之餘,偶有時評發表於報章、網站。
作者序
代 序 出版有感
許世楷(前駐日代表)
「來自福爾摩沙的信」要集結成書,數一數也有二十五篇;後來因為千惠的肝臟癌手術而中斷,但是,在這段期間,千惠想到了就問我:「這個月要寫些什麼?」兩人一起思考這個問題就感到很快樂。當我們在討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之後,認為這就是這個月要寫的主題而意見一致時,就感到很高興!現在聽不到這樣的提問,感覺有點落寞。
如果問我那一篇最留有印象的話,其實,任何一篇我從主題的選擇、採訪、到要寫些什麼都似介入,所以每篇都有深刻的印象。如果一定要舉出來的話,就是介紹白冷圳的那一篇吧。
我們家位在山剛開始微微高起的地方,不過,再往上登,會到叫做「新社區」的丘陵地。有一天,朋友約我們到那裏的一家餐廳吃午餐的時候,餐廳年輕的老闆指出:從餐廳望出去可以看見的越過溪谷、再越過山頂很粗大的鋼鐵管,那是八十年前,總督府技師的日本人磯田謙雄,應用逆虹吸原理,為新社區的灌溉所建造的供水管。據說那是為了當時要在新社區栽培品質良好的甘蔗苗,配送給全台灣的蔗田,以振興製糖事業而做的。
在那之後,台灣的製糖事業蕭條了,但是,灌溉用水不中斷地成了新社區的重要生活資源。譬如,現在新社區是台灣香菇的第一產地,就是因為有充足的水。由於十三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山的高低起了變化,虹吸(管線)崩塌而有了一段停水時期。那個時候,居民頭一次意識到,(原來)水不是自然而來的,居民在開始著手修建工程的同時,也對這段的來歷──即歷史,開始感到興趣,並開始思考與日本的交流。
我也找線索將這件事傳達給金澤市的人們,(因此,)從去年到今年,(和金澤有關係的)北國新聞的特派記者、磯田先生的親屬、縣議會有關人員,以及和八田與一有關人員等,相繼來訪。
同時內子也在「來自福爾摩沙的信」中登載一文。我說出我心中的想像:金澤出生的磯田先生,是一邊想著逆虹吸原理被利用在從金澤的兼六園(把水引進)至城內的事,一邊從事白冷圳的建築工程吧!「北國新聞」和內子都把這件事記載下來。
再一次翻閱『來信』,我就不禁想起(這一連串的過程):千惠約我一同去採訪、然後聆聽她要寫什麼、我再陳述意見、作她完稿後的第一個讀者、把信件寄給擔任為文章配上適合的照片並將它寄給《產經快報》的編輯這項角色的藤見尚子女士、確認千惠校對了編輯寄回來的最終稿、報紙寄來後又再次閱讀等等。在這當中,我總是察覺到她對事物的纖細的反應,以及那份優美與溫柔。
最近,我們迎接了結婚五十週年的金婚,而在幫忙來信的這兩年多,讓我更切身地感覺到她的每一日。
2012年6月9日
作者序
盧千惠
二○一○年的冬天,我所尊敬的產經新聞評論家千野境子女士,從日本寄來了一封航空信。在信中她問我,是否能對該系列的日報《產經快報》(SANKEI EXPRESS)的年輕讀者,透過一些台灣獨有的話題,來聯接台灣與日本間的關切情懷。我很瞭解自己的能力不夠,但是,想到這樣的提議實在難能可貴,能給予我有向日本的讀者介紹台灣的機會,就答應說:「好」。之後,在接受住田良能社長的宴請時,我說會盡量試著找出隱藏在台灣的寶物,呈現在讀者面前。
從那年的四月開始在報社給與的專欄——「盧千惠的福爾摩沙的來信」,每個月寫一次,到今年的四月為止,剛好滿兩年又一個月,總共寄送了二十五篇的信件。因為文章是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刊登,所以,我在每個月的十日左右寫完原稿、寄到報社,之後馬上又開始尋思下一期的「寶物」,每一篇我都用心寫下台灣人認為很重要,而我個人也感到自豪的事情。
有時,我會在台灣的網路上看見以「福爾摩沙來函」為題,被譯成漢文的文章。而且,還會在文章的下面看到翻譯者寫下的注釋:「在台灣住了一輩子,我竟然不知道,在台灣有超過二百五十八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也有讀者說:「我現在才知道,附近的台中公園,是百年前為了慶祝南北鐵路貫通所建造的紀念公園。」因此,當出版社跟我說要出書的時候,我馬上回應:「太好啦。如果可能的話,是否能是一本漢文與日文兼具的書,成為在學習日語的年輕學生的補助讀本?」我表達了這樣的願望。
由於健康上的理由,我不得已在今年的四月二十日,寫出了最後一封的「來信」。因為我還想要跟各位介紹有關台灣的寶物,所以,感到非常的遺憾。盼望年輕人們能持續地發掘並介紹台灣的寶物。
承蒙主編鈴木裕一先生、副主編中曾根聖子先生對我的十分關照。他們非常留心地讀我的文章,不用說年、月、日了,甚至連人的名字等等也都仔細地幫我校正,讓我感到很驚訝。我要感謝從第一回到最後一回為我準備與文章相合的照片的藤見女士,也要感謝很高興地為我們導覽訪問地的黃玉珍女士、黃山貞先生、黃木壽先生,還有原稿的第一個讀者、校正者、在文章刊登後還一再反覆重讀陪伴我助跑的丈夫,真的很感謝他們。還有,在我要出版這本書時,為我擔任翻譯工作的新民高中國文教師顏利真老師、玉山社出版公司的魏淑貞總編輯、以及編輯林邦由先生,我要對他們獻上我最深的感謝。
代 序 出版有感
許世楷(前駐日代表)
「來自福爾摩沙的信」要集結成書,數一數也有二十五篇;後來因為千惠的肝臟癌手術而中斷,但是,在這段期間,千惠想到了就問我:「這個月要寫些什麼?」兩人一起思考這個問題就感到很快樂。當我們在討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之後,認為這就是這個月要寫的主題而意見一致時,就感到很高興!現在聽不到這樣的提問,感覺有點落寞。
如果問我那一篇最留有印象的話,其實,任何一篇我從主題的選擇、採訪、到要寫些什麼都似介入,所以每篇都有深刻的印象。如果一定要舉出來的話,就是介紹白冷圳的...
目錄
代 序 出版有感 許世楷
作者序 寫在書前
1.那句舒緩不安的親切話語
2.從孩子開始,擴展台日間的情誼
3.「包粽的媳婦」繫起台日間的友誼
4.充滿希望與生命力的玉山
5.「台美人」在炎夏的活動
6.「公」重於「私」的老人是台灣的寶物
7.「聖地」:再次確認台灣與日本的牽繫
8.展現台灣女性的力量
9.在冬日的澄空下回想民主主義的台灣
10.不可思議的口語傳承
11.「互相踩腳」:夫妻和睦相處之道
12.承載各自歷史的四種語言
13.日本的重建之路 台灣一路相伴
14.心中浮現起「小小世界」這首歌
15.一首首年華老去、夢不止息的詩
16.新文化創造 展現生機
17.在熱情中誕生的「薩克斯風的故鄉」
18.中秋賞月、賞樂的幸福時刻
19.台日友情在新社台地定根
20.「三隻小豬撲滿」刮起一陣旋風
21.終其一生 追求希望光
22.傳承台灣人的精神
23.藍眼睛神父所教給我們的世界
24.水果繫起台日間的友誼
25.「虎姑婆」──最後的一封信
譯後記 一支筆,兩地情 顏利真
代 序 出版有感 許世楷
作者序 寫在書前
1.那句舒緩不安的親切話語
2.從孩子開始,擴展台日間的情誼
3.「包粽的媳婦」繫起台日間的友誼
4.充滿希望與生命力的玉山
5.「台美人」在炎夏的活動
6.「公」重於「私」的老人是台灣的寶物
7.「聖地」:再次確認台灣與日本的牽繫
8.展現台灣女性的力量
9.在冬日的澄空下回想民主主義的台灣
10.不可思議的口語傳承
11.「互相踩腳」:夫妻和睦相處之道
12.承載各自歷史的四種語言
13.日本的重建之路 台灣一路相伴
14.心中浮現起「小小世界」這首歌
15.一首首年華老去、夢不止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