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隨手可得的鬆散式材料
╳
0經驗值也能上手並享受其中的工藝遊戲
╳
實踐創客精神的「親子木育」
「我們相信『玩』的好處,
將重點放在過程中能學到的(木工)知識、技巧,
和親子間相處的時光,而不是只看成品的完美與否。」本書作者周婉湘在熱銷著作《一起讀,一起玩》中,帶領讀者以五感遊戲領略繪本裡的文學力,而這一次她再度結合了己身兒童發展、兒童遊戲的研究專業,與熱愛動手作、善於自學的伴侶EJ,借鏡美國、日本近年積極推動的「木育教養」,在親子遊戲中引入開放多元的鬆散式材料概念,帶領孩子動動、彎彎,從幼兒園開始一路親近不同木材的質感與造型,體驗木工的各種動作技巧;從仿作自己想要的木玩具起步,逐漸進展到能夠獨立設計、製作木玩具給別人,在這過程裡,同時熟練了切、刨、削、鑽、磨等木工技術,認識了可塑性極高的各種木材特性,更從中鍛鍊出計畫思考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
全書彙整了這一家四口10年來精華且深刻的24則親子木工遊戲筆記,譬如:方便攜帶出門遊戲又變化無窮的「冰棒棍接接棒」、簡單卻又華麗的「松果花圈」、結合語文表達和想像力的「回收物機器人」等等,每一則木工遊戲在兩位作者筆下,顯得格外迷人、有趣,讀來不禁誘使讀者躍躍欲試、即刻行動。
同時,他們在不同的木工遊戲開始之前,皆設計了一份「遊戲材料邀請卡」,並列下每一則可能使用到的木工技巧,包含:彩繪塗裝、黏合、打磨、割鋸……讀者能夠根據孩子的年齡有不同的自由選擇,也將發現:原來這些木工遊戲所使用到的素材與工具都取自日常,便利、好操作而且引人入勝,讓從未有過木工經驗或技能的「素人家庭」也可以游刃有餘地展開這一項又一項親子木工遊戲,並在過程中同步刺激著大人與小孩的感官和邏輯思維,逐步實踐與發揮出淋漓精彩的創客(maker)精神!
本書特色
借鏡美、日近年蓬勃的「木育教養」,引入風靡兒童美育半世紀的「鬆散式材料」概念,在孩子幼兒園階段,大小一起投入自製木頭玩具的世界。從十年共創足跡裡梳理出24則親子木工遊戲筆記;素材與工具取自日常,便利、好操作又迷人。從未有過木工經驗的「素人家庭」也可游刃有餘地展開,實踐與發揮精彩的創客(maker)精神!
●借鏡國外行之多年,有效刺激與建構孩子邏輯思考、創作力和技能興趣的木育教養及鬆散式材料概念。
●素材與工具皆取自日常,每一項遊戲好操作且不複雜,即使沒有木工技能也能駕輕就熟、享受其中。
●跳脫材料包的拘束,在開放式的木工遊戲之中,鍛鍊企劃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高度發揮想像力與讓想像成真的行動力,在不知不覺間實踐了創客精神,構築出自我獨一無二的創客人生。
作者簡介:
周婉湘(動彎媽)
《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作者、ReadPlayTogether設計工作室創辦人、「一起讀、一起玩」部落格和臉書專頁主筆。發展心理學碩士、兒童文學領域博士,曾任國立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兒童遊戲、繪本與閱讀,也是多本知名繪本的譯者。目前僑居美國舊金山灣區,不定期舉辦親子講座、兒童文學讀書會和線上繪本課程。
EJ(動彎爸)
臺大電機系畢業的矽谷工程師,喜愛自己動手做東西,四處搜集好用的二手木工機具,將車庫打造成自己和孩子的木工遊戲室。雖然祖父是位製作家具的木匠,但所有的木工手藝都是長大後自學而來。興趣廣泛加上記性好,是家人、朋友眼中的萬事通。
章節試閱
第二章 與材料包的差異:開放式木工遊戲
這一章介紹了本書木工遊戲背後依據的學術理論,說明我們如何採取「鬆散材料遊戲」的概念來帶孩子玩木工,並說明遊戲和勞作的差異。
「鬆散材料」指的是具備創造開放性的材料,例如:樹枝、石頭、貝殼、羽毛、花瓣、鈕扣、瓶蓋等等,也就是能夠讓人隨手取用並隨意排列組合,沒有特別規範去限制使用方法的材料。
像這樣富含高度運用彈性的材料,質地與顏色多元,能刺激使用者的感官,讓每個人的想像力自由、無拘束地發揮,因此創造出來的成果也更能凸顯出使用者腦中所思考的、想像的畫面,賦予作品加倍強烈的標誌性和識別度。
一、「鬆散材料遊戲」是什麼?
我們帶孩子玩木工的方式,是盡量提供孩子開放式的木工遊戲,這背後所依據的理念為「鬆散材料遊戲」(loose parts play)的概念。
「鬆散材料遊戲」一詞始於英國建築師 Simon Nicholson 於1971年寫的一篇文章。鬆散材料指的是具有多重用途的開放性材料,像是石頭、木頭、果實、輪胎、羽毛、葉子等,而非單一用途的材料,像是按按鈕就會發出聲音的電子玩具;Nicholson 認為,人類有創造的潛能,環境中若能提供孩子開放性而非固定性的材料,便能邀請孩子運用想像力與創意。這個概念後來被教育者,尤其是幼兒教育,廣泛運用於幼兒園或家庭等場所。
由於鬆散材料是多重用途的開放性材料,並沒有單一固定的用法,能引發無限種遊戲的可能性。當環境中提供孩子多種鬆散材料,孩子便有機會去探索、操弄,以五感去體驗,並且思考如何將不同的材料組合、建構、創造出自己想像的物品。
在《Loose Parts: Inspiring Play in Young Children》(Lisa Daly & Miriam Beloglovsky, 2015)一書中也提到鬆散材料遊戲對兒童的好處,包括:增進自主學習、批判性思考、創造力,以及促進手眼協調、五感探索、因果關係等肢體、社會情緒和認知的發展。
鬆散材料遊戲也包含了各類型的兒童遊戲,例如:建構遊戲、假扮遊戲、探索遊戲、科學遊戲、藝術遊戲等。鬆散材料遊戲也可以支持學科領域的學習,像是在木工遊戲中,往往會運用到數學、物理、閱讀、美感設計等領域的概念,以及更重要的-設計與創意的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
第二章 與材料包的差異:開放式木工遊戲
這一章介紹了本書木工遊戲背後依據的學術理論,說明我們如何採取「鬆散材料遊戲」的概念來帶孩子玩木工,並說明遊戲和勞作的差異。
「鬆散材料」指的是具備創造開放性的材料,例如:樹枝、石頭、貝殼、羽毛、花瓣、鈕扣、瓶蓋等等,也就是能夠讓人隨手取用並隨意排列組合,沒有特別規範去限制使用方法的材料。
像這樣富含高度運用彈性的材料,質地與顏色多元,能刺激使用者的感官,讓每個人的想像力自由、無拘束地發揮,因此創造出來的成果也更能凸顯出使用者腦中所思考的、想像的畫面,賦予作...
作者序
這本書記錄了我們帶家中兩個孩子──動動、彎彎,從幼兒園到小學中、高年級玩木工的歷程,將我們學習到的經驗分享給父母們,鼓勵大家「只要想,就可以在家裡帶孩子玩木工!」因為我們都沒有正式地接受過任何木工課程訓練,一切都是透過上網自學和實際操作摸索,一點一滴地累積出各種木工的技巧、知識和心得。
當孩子還小,我們先從為孩子做木頭玩具開始,這個階段比較像是大人自己的遊戲時間。我們趁孩子睡覺的時候,做出我們覺得有趣的木玩具給他們玩。慢慢地,孩子有愈來愈多想法,會開始要求我們幫他們做出想要的玩具;每個請求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挑戰,也是學習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練會了各種木工工具、機具的使用。
同時,我們也提供孩子各種木料,用「鬆散材料遊戲」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木頭(詳情請見第二章說明),並在家裡規劃出一塊孩子的工作空間。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想做出一些玩具或物品,我們也利用機會,教他們一些我們學會的木工技能。因此,「親子木工」是個多元的概念:它可以是父母為孩子製作玩具;也可以是孩子提出想法,大人幫忙完成;還可以是大人開始一個想法,孩子接下去完成;當然,更可以是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大人從旁協助指導。它是一個親子共玩、共創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與小孩一起學習、成長。
那,為什麼要學木工呢?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木頭具備韌性,既堅固又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實現更多想做的東西,可說是介於紙張跟鋼鐵之間的材料。孩子們小時候起初多是用紙張或紙板來建構、創作東西,如果能夠進階提供孩子木頭材料去嘗試,將會是很好的延續。
不像傳統那種為了訓練家具製作能力的技藝課程,兒童階段展開的木工活動,目的主要是幫助孩子將他們口袋裡的工具、技巧和材料增多,讓他們能更自如地將腦中想像的東西,變成實際的物體成品,甚至把木材與他們已經熟悉的材料,譬如:紙板、黏土等相結合,打造出創造力更豐沛的複合媒材立體作品。
所以我們帶孩子玩木工,向來採取「遊戲」面向,相信「玩」的好處,將重點放在過程中能學到的知識、技巧,和親子間相處的時光,而不是只看成品的完美與否,這樣比較不會抹煞孩子的胃口──讓孩子有興趣不斷嘗試,比做得對不對、好不好看更為重要,並能陪伴孩子建立起對自己動手做的信心。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關於小孩怎麼做木工的「工具書」,沒有條列出詳細的步驟給讀者照著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而且多半記錄著我們家四個人獨一無二的經歷和作品。其間穿插結合了動彎媽兒童發展和幼兒教育的背景,以及動彎爸愛動手做與善於自學的創客能力。或許更貼切地描繪為:這是一本融入生活經驗分享的「工作書」吧!
起心動念寫下這本書,初衷是希望讀者讀了本書之後,可以產生動力,引發讀者對帶孩子一起玩木頭的興趣和想法,主動提供孩子類似的材料,鼓勵孩子自由地探索,發掘自己的創意,也鼓勵家長跟著孩子發展出共同的休閒嗜好。
不管是繪畫、烹飪、園藝等等活動,只要跟孩子一起暫離螢幕,親子動手做東西,不僅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段路上,留下更深刻親密的時光,相信父母自己在這過程中也能培養出新的興趣甚至是第二專長了。
這本書記錄了我們帶家中兩個孩子──動動、彎彎,從幼兒園到小學中、高年級玩木工的歷程,將我們學習到的經驗分享給父母們,鼓勵大家「只要想,就可以在家裡帶孩子玩木工!」因為我們都沒有正式地接受過任何木工課程訓練,一切都是透過上網自學和實際操作摸索,一點一滴地累積出各種木工的技巧、知識和心得。
當孩子還小,我們先從為孩子做木頭玩具開始,這個階段比較像是大人自己的遊戲時間。我們趁孩子睡覺的時候,做出我們覺得有趣的木玩具給他們玩。慢慢地,孩子有愈來愈多想法,會開始要求我們幫他們做出想要的玩具;每個請求對我...
目錄
序
01 從為孩子製作木頭玩具到自己設計玩具
02 與材料包的差異:開放式木工遊戲
03 工欲善其事:打造家中親子木工角落
04 最初的木頭手作:冰棒棍遊戲
05 隨手可得的木頭材料:樹枝與松果的組合
06 餘木新生:回收物機器人、木屑拼貼
07 圓木棒與立方木塊:抽抽樂桌遊、彩繪立方體拼圖
08 木釘娃娃:木頭小鎮、樹屋
09 釘子與榔頭:小刺蝟、釘子畫
10 零件的發想:小木盒、小汽車、小賽車
11 自由落體探索:洞洞板彈珠臺、Plinko 遊戲臺
12 削木遊戲:魔杖、樹枝筆
13 未完待續的木育:兒童木工書的啟發
附錄:關於材料購買、臺灣國產材
序
01 從為孩子製作木頭玩具到自己設計玩具
02 與材料包的差異:開放式木工遊戲
03 工欲善其事:打造家中親子木工角落
04 最初的木頭手作:冰棒棍遊戲
05 隨手可得的木頭材料:樹枝與松果的組合
06 餘木新生:回收物機器人、木屑拼貼
07 圓木棒與立方木塊:抽抽樂桌遊、彩繪立方體拼圖
08 木釘娃娃:木頭小鎮、樹屋
09 釘子與榔頭:小刺蝟、釘子畫
10 零件的發想:小木盒、小汽車、小賽車
11 自由落體探索:洞洞板彈珠臺、Plinko 遊戲臺
12 削木遊戲:魔杖、樹枝筆
13 未完待續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