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戰國時代孟子就曾說過人生在世有三件樂事,其中之一便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孟子.盡心》)時至今日,對於以教育為志業的老師而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仍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就之一。然何謂英才?現今多元價值的社會中,人才是某一稟賦或專長的適性發揮並且成為箇中翹楚,台灣在近幾年來不乏以各種專才而揚名世界的人物,例如在體壇上有王建民、陳偉殷、曾雅妮;在職能技藝上有吳寶春、吳季剛等,然而這些人都不是校園中會讀書的「英才」,他們卻能在生命的舞台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成功的典範在這個時代已經改變了……在資訊以光速般成長的時代裡,一個按鍵就可以搜尋到知識上的答案,youtube上也能聽聞大師的講學,如此一來傳統校園的知識殿堂,又要傳授什麼?抑或又能傳授什麼?
大學所學的知識在學生畢業時已跟不上未來知識資訊的進展,學生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現在還沒出現,這是2006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公立高中老師Arapahoe從書籍、網路、政府資料中整理出一些數據,(這些數據來自於「世界是平的」作者、教育界的知名人士、美國前教育部長、美國勞工部、麻省理工學院等等……)製作成「Do you know?」的影片,當時是為了讓全校老師了解未來教育的趨勢所做的簡報,沒想到影片放在youtube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被點閱下載超過500萬人次以上,並且被製作超過十數種以上的版本。這個影片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地熱烈的討論,在於其所引述的現象與數據都是事實,它讓美國教育界感到震撼,更讓環境、資源遠遜於美國的其他國家中關心教育的人感到震撼,影片中說到: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這些訊息與數據代表著我們所處的世界「這些驚天動地的轉變正在發生,你已經知道了,然後呢?」這正是我們要問的,世界正在快速轉變,我們應如何面對?而未來教育又該如何因應這些轉變?再者世界正在變動的不僅是資訊、知識的傳播速度,還有人際的互動關係,如職場職能的變化、學生學習態度、社會價值觀、親子關係、師生關係都產生變化,而身為21世紀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又該如何面對變化,提出有效且真正對學生有幫助的教學內容呢?
本校是技職體系的學校,學生大都來自高職或專科畢業生,而技職教育向來以職業技術為課程重點,所以學生在高職時,學校大都已經專業分流,結果造成職校畢業生在國、英、數等基礎科目的學習上較一般高中生薄弱,因此在衡量學生所具備的語文數理的基本能力上,不能與一般高中畢業生相提並論。再者學生因為極少閱讀課外書籍,語文理解能力較差;求學過程很少習作,語文表達能力極為不足,語詞運用、語句流暢都需加強;且在中學時代考試引導教學的影響下,求學態度較為被動,也少有主動閱讀文章的習慣。正因其語文理解能力較弱,如若仍以聽說讀寫等傳統上課方式,恐難以引起學習動機與興趣。
很幸運的我與一群相當具有教學熱忱的國文老師共事,面對中文教學在技職體系裡的教學困境,大家彼此勸勉、相互切磋琢磨,費盡心思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從民國96年起我們先從教材改革開始,編撰適合技職體系學生學習的經典文章,98年又再度調整編撰閱讀文本內容,選擇能夠融入學生生活中的生命經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文本,希望能提高學生學習效能。
100學年度教育部推動「強化臺灣特色之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基礎應用人才培育中程計畫—全校性閱讀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很榮幸的我們國文組教師團隊以「讀寫生命映象」課程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
該計畫之課程改革重點是希望將文學智能基礎素養的學習,內化至生命情感之情意教養,展現自我覺察及創造力。藉由語文教養課程之推動與革新,提升學生閱讀及書寫能力,進而深度認識並探索自我,關懷他人及社會,培養生命觀照之能力及深化語文教養。
本校以培養科技與人文兼具之生醫科技、健康管理與醫療福祉產業的優秀人才為教育目標,其中通識教育則以全人格教育為宗旨,而全校性中文課程更肩負人文精神的培養、品格能力的陶塑、生命教育的關懷,以及語文能力的溝通與表達等任務。
為落實生命教育,形塑健全人格及提升技職體系學生薄弱的語文表達能力是我們申請計畫的初衷,本課程設計以天、人、物、我為四大主軸,共12項主題課程,教師授課時可依修課學生之系所,調整主題課程的內容比重,俾使學生從單元課程中,學習該領域之人文核心素養。以下簡單說明課程規劃:
1. 「讀寫生命映象」課程的核心精神是想帶領學生從觀看(讀)他人的生命故事,進而書「寫」自己的生命經驗。
2. 教學的目標以教育學生成為了解自我、認同自我,再由此推己及人,進而關懷他人,從利我到利他;再到利益眾生,由人我互動的生命教育,擴及對家園、自然生態的照護。在人我物的關係中,追尋及涵養個人對世界宇宙人生的價值,成為一個真正能全方位思考與關照的全人理想。
3. 課程架構的模式是以「我」為中心出發,向外界擴展,接觸到生存世界中的各種人事與自然萬物,形成一種關係網絡,在與外在世界的碰觸中,衝撞出生命經驗中的困頓與迷惘,歷經各種磨難後尋找到自我可以立足於天地間或安身立命的價值依歸。
總括而言以中國人的生命觀──「天人物我」四個面向作為統整與生命有關的各種議題的主軸。第一個面向是從了解自我開始,展開對自我價值的建立,進而能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培育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樣貌。第二個面向是從我與他人的依存關係,在社會網絡的接觸中形成各種生命故事。第三個面向是人生於天地間,應該如何看待人與自然萬物依存共處的關係,建立一種內外和諧的生命樣態。第四個面向則是尋找生命的依歸處。
本課程以探索自我為中心,由我而外,對應到自我/人我/物我/天人的關係,將天人物我的哲學架構置入課程中,建立起由自我探索出發,經過自我追尋到自我價值的認同與定位,在自我探索與追尋的過程中,產生自我與他人的對應關係,這之間包含了人與社會的各種互動,例如:由家庭到朋友到社會,於是包含了親子、愛情、友情及家國關係等。物我則是人與自然界各種事物的對應,例如:自我在求知與求真的一種自我認知的追尋過程。天我則是自我精神心靈的追尋,是自我價值建立的基礎,也是從認同到自我定位的成長軌跡。
執行計畫期間本團隊教師屢次全程參與教育部閱讀書寫計畫辦公室所舉辦的各項教學研習活動,進行校際之間的教學觀摩與教學策略的學習等,我們所組成的教師社群經常聚會討論教學活動、設計教案、培訓教學助理,一年下來社群教師獲得很多的成長,同時在教材編撰方面也累積豐碩的成果。值此之際,蒙新學林出版公司毛總經理青睞力邀,欲將團隊教師的教學成果出版成教科書,俾利更多學生學習。同時本校朱榮智教授也鼓勵我們出版教學成果,並且蒙其允諾願意將其豐碩的教學經驗一起加入本次教材的編撰行列,於是我們共同推派思慮細密的陳美琪老師擔任本書主編,負責督促各項編輯事務。如今該書付梓在即,忝由敝人作序說明成書之始末。在此特別要感謝葉錦霞老師,她是本計畫執行的靈魂人物,舉凡教材彙整、活動安排皆由其勞心費力的督責;也要感謝卓美惠老師盡心設計的教學教案獲選為績優教案;感謝周志川老師與倪芳芳老師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中仍願意加入本教學計畫團隊,恪盡心力教導學生。當然還有我們可愛的教學助理們,犧牲假日參與各種助理研習,並協助團隊教師各種教學活動的進行。故本書之完成乃是集眾人努力的結果,期待「讀寫生命映象」的選文能啟發莘莘學子對生命進行深度思索進而建立正向積極的生命觀。
元培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主任
邵曼珣序於香山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