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當事人主義的理念逐步落實於我國刑事訴訟法,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實務運作方向與過去作法產生極大的改變。為因應此變革,本書係以當事人主義架構整個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期待能給讀者一正確的引導方向,以理解「當事人主義」。章節的編排,除導論篇闡述有關訴訟程序的基本概念與原則外,依據刑事追訴程序各階段,分為偵查篇、起訴審判篇、通常救濟程序篇、特別救濟程序篇與執行附民篇等篇撰寫,以讓讀者得以清楚掌握整個刑事追訴體系之全貌。
作者簡介:
黃朝義
學歷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博士
現職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
經歷
曾任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
曾任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專任副教授
專長領域
刑法
刑事訴訟法
學術著作
中國刑事訴訟法(新學林,2010)
犯罪偵查論(漢興,2004)
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元照,2002)
刑事訴訟法《制度篇》(元照,2002)
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五南,2001)
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1999)
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一)(合著)(元照,2001)
刑事訴訟法案例演習(合著)(學林,2000)
作者序
三版序
本書付梓以來,內容上為配合國內法制與實務見解之變更,先後分別以增補一版與二版之改版予以補強。近年來隨著主客觀環境之發展,刑事訴訟法亦因應需要,仍然不斷的增補與調整其內容。然無論是刑事訴訟法的修法或是實務見解的變更,基本上為期實現原被告實質對等之訴訟構造,仍是現在刑事訴訟法發展演進之特色。其中修法或見解變更部分為本書改版之重點以外,調整與增補相關原有之論述,亦是本書改訂增補之範圍。
立法與修法方面包括著,刑事妥速審判法的立法,訴求儘速解決案件之問題;低收入、中低收入與原住民強制辯護制度導入問題;偵查階段接見通信權與限制規範之修法問題;限制住居與限制出境(出海)關係需重新檢討修法問題;應否導入國民參審制度(如所謂的觀審)修法草案問題;最高法院應否設置大法庭問題等立法或修法內容。
實務運作模式改變部分,尤其是為釐清院檢間之責任歸屬,最高法院透過幾次刑庭決議之提出(如100年第4次決議與101年第2次決議),明確地說明院檢之分際,認為證據調查之責任並非法官所應承擔之對象,而是應該要求檢察官在追訴處罰過程中善盡其實質舉證責任,可謂重新解讀實務運作模式,影響層面不可謂不大。此部分見解之改變,其實只不過是為實現所謂「改良式當事人主義」下所體現出來之一現象而已,但卻對檢察官衝擊最大,因而檢察官所為之抗爭最為激烈,甚且不惜採取靜坐最高法院前予以抗議。
經過2003年大幅度增訂、修訂或補強刑事證據法內容後,有鑑於學術界與實務界對於證據概念解讀過於分歧。本書為導正與闡述有關證據能力、證據排除法則與傳聞法則等重要證據法則之原意,有別於舊版之論述,本次對於此些法則重新加以撰述與增補部分內容以求周延。
三版改版過程中,感謝內人與女兒之支持,現任職彰化地方法院陳德池法官提供寶貴實務意見,學棣李春福、施秀如、張峻嘉、葉庭嘉、王冠凱、李俊緯、李應宗、黃政龍等不辭辛勞之校正,以及新學林出版公司鼎力支持,使得本書得以順利付梓,併為致謝。
黃朝義 序於台北
2013年4月
三版序
本書付梓以來,內容上為配合國內法制與實務見解之變更,先後分別以增補一版與二版之改版予以補強。近年來隨著主客觀環境之發展,刑事訴訟法亦因應需要,仍然不斷的增補與調整其內容。然無論是刑事訴訟法的修法或是實務見解的變更,基本上為期實現原被告實質對等之訴訟構造,仍是現在刑事訴訟法發展演進之特色。其中修法或見解變更部分為本書改版之重點以外,調整與增補相關原有之論述,亦是本書改訂增補之範圍。
立法與修法方面包括著,刑事妥速審判法的立法,訴求儘速解決案件之問題;低收入、中低收入與原住民強制辯護制度導入...
目錄
導論篇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刑事追訴流程 1
第二節 刑事訴訟之目的 3
第三節 刑事訴訟之基本概念 6
第四節 刑事訴訟法之效力範圍 42
第五節 附論:最高法院統一法律見解問題與實際 47
第二章 刑事訴訟程序主要參與者 51
第一節 概說 51
第二節 法院 52
第三節 當事人 87
第四節 辯護人、輔佐人與代理人 96
第五節 犯罪被害人 108
第三章 訴訟行為與訴訟條件 114
第一節 訴訟行為 114
第二節 訴訟條件 134
偵查篇
第四章 偵查程序 137
第一節 偵查程序概說 137
第二節 檢警關係 153
第三節 偵查之開始 159
第四節 傳喚與通知 175
第五節 拘提與逮捕 179
第六節 通緝 197
第七節 羈押與具保 199
第八節 搜索與扣押 233
第九節 鑑定 263
第十節 勘驗與相驗 276
第十一節 其他類型犯罪偵查手段 284
第十二節 不起訴 322
第五章 證據保全 351
第一節 概說 351
第二節 修法前之證據保全 352
第三節 現行法證據保全之內涵 354
第四節 證據保全之未來課題 360
起訴審判篇
第六章 公訴之提起與撤回 362
第一節 概說 362
第二節 起訴卷證不併送制度(起訴狀一本主義) 364
第三節 起訴後之法律效果 369
第四節 公訴之追加與撤回 376
第五節 附論:訴因制度概述 381
第七章 公訴第一審程序 387
第一節 概說 387
第二節 公判庭前之程序 388
第三節 公判程序 410
第四節 證據法則導論 465
第五節 自白法則 507
第六節 證據排除法則 542
第七節 傳聞法則 555
第八節 科學證據 579
第九節 裁判(判決與裁定) 586
第八章 自訴程序 606
第一節 概說 606
第二節 自訴之提起與限制 607
第三節 自訴之效力 612
第四節 自訴之撤回 613
第五節 自訴之承受與擔當 614
第六節 自訴之審判 615
第七節 自訴之反訴 624
第八節 自訴程序之未來課題 627
第九章 簡易程序 629
第一節 概說 629
第二節 簡式審判程序 635
第三節 簡易判決處刑程序 639
第四節 量刑協商程序 647
通常救濟程序篇
第十章 通常救濟程序 663
第一節 通常救濟程序總論 663
第二節 第二審程序 700
第三節 第三審上訴 708
第十一章 抗告程序 733
第一節 抗告之意義與性質 733
第二節 抗告程序 734
第三節 再抗告 740
第四節 準抗告 740
特別救濟程序篇
第十二章 特別救濟程序 743
第一節 特別救濟程序總論 743
第二節 再審 752
第三節 非常上訴 778
執行附民篇
第十三章 執行與附民程序 797
第一節 執行程序 797
第二節 附帶民事訴訟程序 807
重要名詞索引 816
導論篇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刑事追訴流程 1
第二節 刑事訴訟之目的 3
第三節 刑事訴訟之基本概念 6
第四節 刑事訴訟法之效力範圍 42
第五節 附論:最高法院統一法律見解問題與實際 47
第二章 刑事訴訟程序主要參與者 51
第一節 概說 51
第二節 法院 52
第三節 當事人 87
第四節 辯護人、輔佐人與代理人 96
第五節 犯罪被害人 108
第三章 訴訟行為與訴訟條件 114
第一節 訴訟行為 114
第二節 訴訟條件 134
偵查篇
第四章 偵查程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