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在教育部頂尖大學第二期計畫及光華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之下,自民國一○○年起,針對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勞動法與社會法制進行有系統的比較研究。在臺灣,勞動法領域之研究已有長久的發展歷程,社會法則是近二十年來隨著社會安全制度的建構與學術生力軍的增加,逐漸形成研究社群,與勞動法成為彼此密切相關,但公、私法取向不盡相同的兩個法領域;相對地,在中國大陸,勞動法與社會法屬同一研究領域,學者研究範疇多能兼籌並濟。有鑑於上述兩岸學術與法制發展上的差異,本中心在本計畫執行初期,先分別針對勞動法與社會法議題,多次邀請中國學者來臺參與研討會發表論文,此外亦安排了短期授課、主題演講以及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學術活動,提供中國大陸學者與國內學者對話討論的機會,法律系學生亦能從中瞭解中國大陸的法制發展現況及其政經社文背景;同樣地,在此期間本中心成員亦多次受邀赴中國大陸演講、發表論文,累積了豐富的雙邊學術交流基礎。
今年本中心嘗試以宏觀的視野,結合勞動法與社會法領域,針對當前諸多國家所面臨的勞動不穩定現象,於一○二年五月四日至五日舉辦「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制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多位勞動法與社會法領域之學者,分別針對臺灣與中國大陸各自如何以勞動法制及社會安全法制來因應勞動不穩定所產生的問題,提出精闢的分析與檢討,其中,國內議題部分有三位勞動政策與社會福利政策學者共襄盛舉,呈現臺灣學界在此領域的跨領域交流與科際整合嘗試;此外,本中心也同時邀請對中國勞動法、社會法有專精研究的日本與德國學者,提供先進國家研究中國大陸法制的外部觀點,拓展國內兩岸法制比較研究的國際視野。
本次研討會主題環繞在「勞動市場政策與勞工權利保護的連結」、「勞動市場與社會安全的連結關係」以及「非典型僱用的勞動保障與社會保障」三大問題意識,與會學者的分析係以宏觀的勞動市場長期變遷為背景,就勞動保障與社會安全制度如何互補合作,使個別勞動者即使面臨勞動市場變遷與衝擊,仍能獲得符合人性尊嚴的勞動保障與所得替代保障,進行脈絡化的研究分析。就個別議題而言,一方面涵蓋勞動、失業與退休等不同面向,另一方面關心的對象也不僅止於典型受僱勞工,更包括農民以及勞動市場上的弱勢者如派遣勞動者、身心障礙者的勞動保障與社會安全保障。如此豐富深入的研究成果如能集結成書,應有助於國內中國大陸法制比較研究之深化,對於有心從事相關議題研究的學者及研究生,亦應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承蒙與會學者慨然允諾,會後費心修正潤飾論文,擲交本中心付梓出版,在此謹致上最深謝意。此外本書問世,姚妤嬙同學以及其他諸多政大勞社法中心研究生協助校稿,功不可沒,新學林出版社並提供專業協助,併此致謝。
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 林良榮、孫迺翊
201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