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政府於2001年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以「海洋立國」;2006年則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以整體海洋台灣為思考基模,全面推動海洋發展;2007年又提出《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旨在強化各級學校學生的海洋素質基礎,並鼓勵培育產業界所需的海事相關優質人才。本校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為國內培育海事人才的重要學府,除培育產業界所需的優質人才外,也積極發展海洋思維的人文教育,教導學生具備海洋相關的科學知識與專業技能,更在心靈思想上,也開展出一片海洋,使其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去觀察世界、更寬容的心靈去面對社會、更豁達的胸襟去體驗人生。為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書寫能力,國文組的蔣忠益主任、黃志盛處長、柳秀英老師、余蕙靜老師、楊淑雅老師及陳韋銓老師,共同申請到教育部101年度及102年度的「全校性閱讀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B類),期盼藉由閱讀書寫課程計畫的執行,帶領學生深度閱讀海洋文學,使學生在傳統思維之外,能夠建立海洋視角的新思維,並引導學生進行生命觀照、思索人際關係、認識海洋文化,使其懂得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關懷社會,才能讓他們對於海洋,除了有知性的認識外,還能產生感性的人文情懷。
然相較於西方人對於海洋活動的熱愛與對海洋文化的熟稔,台灣大多數的人因受傳統陸權思想及台灣開發過程諸多限制的雙重影響,所以對海洋的認知普遍不足,對於海洋文學也感到陌生,因此,計畫團隊教師們在大學國文課程中,特意選編海洋文學作品,以帶領學生接觸海洋文學、閱讀海洋文學,藉此希望學生能深刻認知海洋精神、深入了解海洋文化,進而關愛我們生存的環境,尊重所有的生命存在。
本書所選文章,乃是以生命觀照與文化深耕為主軸,藉由海洋文學文本的閱讀,進行生命教育及文化教育。在生命教育部分,設定「自我反思超越」、「尊重物我生命」、「和諧人際關係」三項閱讀主題,分別選錄張舜民、梁啟超、劉寧生、梁琴霞、夏曼.藍波安、趙惠群、王緒昂、呂則之、蔡素芬及方梓等人的作品,以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及尊重生命,達到人我和諧的境界;在文化教育部分,則設定「關懷社會環境」、「建立海洋思維」及「認識海洋文化」三項閱讀主題,分別選錄蘇軾、王安石、陸游、楊維楨、賈福相、王拓、廖鴻基、汪啟疆、陳列、許正芳及許育銘等人的作品,引導學生建立海洋思維、認識海洋文化,進而關愛我們生存所在的環境。文本則依古典文學──古詩、古文;現代文學──詩、散文、小說,次第編排。
全心投注於生命教育的謝錦桂毓老師,曾論及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發現自我,學會如何獨立思考,面對自己、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學會檢視自己、社會、傳統、當代潮流,為自己找出生命之路,建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做個有自覺、有尊嚴的人。」(註:謝錦桂毓:《做自己是最深刻的背叛》,臺北:麥田,2010年,頁75。)透過海洋文學作品的深度閱讀,我們希望教導學生以寬廣的海洋視角重新檢視生存環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存在,思考人際關係,認識多元文化。將海洋教育融入國文課程,以文學作品豐富海洋教育,教導學生看見自己、看見海洋、看見所有生命,進而欣賞自己、愛護海洋、尊重所有的生命。
感謝計畫團隊教師──蔣忠益主任、黃志盛處長、余蕙靜老師、楊淑雅老師及陳韋銓老師,在執行課程計畫的同時,還分工編寫完成本書,更感謝本書所選錄的現代海洋文學作家們的慷慨授權。然因編寫匆促,倘有疏漏之處,還望方家不吝指正。
教育部全校性閱讀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
──101年度「海洋人文深耕閱讀書寫課程計畫」主持人
──102年度「海洋人文深耕閱讀書寫課程計畫」協同主持人
柳秀英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