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財產權法的一般理論以及其與競爭法的整合,是過去10多年我的研究重點之一,在2006年就曾透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培訓學院出版「智慧財產權運用與競爭秩序」一書,當時只有4萬多字,後來更新到第3版,增加為6萬多字。在2008年之後一直努力對智慧財產權法做出深刻反思,企圖對智慧財產權法與競爭法之不斷衝突,提出一致、全面且有說服力的調和說明,現在回顧起來,有點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電影描繪下主人翁(Stephen Hawking)所說的,希望以單一方程式解釋宇宙運作的原則。
在研究過程我寫過一系列中英文論文,推動著作權法全面修正的研究,在2014年提出「學者南港版著作權法典」草案,並出版「比較商標法」。此外,我也在各種國內外場合不斷在上課演講時闡釋我的看法,並獲得國際迴響,例如德國馬普創新與競爭研究所所長Hilty教授認同我關於強制授權的主張,在2012年以「Compulsory Licensing─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Ways Forward, Max Planck As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Series」為題與我合辦國際會議並編輯出版同名專書(2015年Springer);後又支持我對著作權法的現代化以及與競爭法的調和構想,2015年在台灣再度舉辦「著作權利金合理支付機制之探討」(Exploring Sensible Mechanisms of Paying for Copyright)國際研討會。
這本書原本訂於2011年在Stanford大學進修時脫稿,沒想到要再過4年才能在新加坡管理大學訪問講學並協助設立「亞洲智慧資產及法律應用研究中心」(Applied Research Center for Intellectual Assets and the Law in Asia)的最忙碌期間完成,實在該感謝這個炎熱又熱情的南洋小島。最後,該感謝陪我一起扮演Singapura Survivor的妻子淑玲與飽受異地求學之苦的兒子孟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