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作為中國傳統文學中的一個重要文類,在明清時期創造了輝煌的發展成就,不管長篇鉅構或短幅小品都有令人驚豔讚嘆的傳世名作,這也將傳統文學推向了又一個高峰。然而隨著時代演進與文學風氣的遞移,利用白話文或語體文來創作小說變成越來越顯著的趨勢,這個趨勢其實最早發端於明代之前,明清時期著名的世情小說《金瓶梅》、《紅樓夢》,都是用當時流行的白話文體來進行創作。
而到了清代中期之後,緣於中國社會內外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劇變,由此誕生了大量的公案小說及譴責小說,這些小說當然也繼承了同樣的表現形式,但是在文字藝術和表現手法上又再度有了新變。辛亥革命、民國肇建,象徵中國的皇權時代正式走進了歷史,傳統文化的各層面也受到更激烈的挑戰,變革和創新成為當時大部分知識分子的共識。許多受到新思潮影響的人士開始吹奏文學革命的號角,也同時點燃了新文化運動的燎原之火。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當是知名學者胡適於1917年1月1日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傳統中國文學已經到了必須改良的時刻,他提出了改良文學的八個主張: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
隔年4月,胡適又於《新青年》第四卷第四號發表了〈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在〈文學改良芻議〉的基礎上提出了「八不主義」:不作言之無物的文字、不作無病呻吟的文字、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不摹仿古人、不用套語爛調、不用典、不重對偶、不避俗話俗字。從胡適的主張來看,他呼籲改革的對象是以文學語言為主,但我們都知道在文學的發展過程中,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是往往互為表裡的,當其中一方開始發生質變時,雙向強化的迴復作用也就同時啟動了。
隨著文學革命浪潮的風起雲湧,當時的小說作品不論在形式和內容都有了更新的風貌。對作家來說小說不僅是用來抒情言志的藝術作品,也是有志之士用來提倡社會革命、宣揚改革理念的最佳工具。因此,除了形式和語言的翻新,在內容和主題上也展現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多元風貌,並反映了不同作家所關心的社會文化切面。
雖然我們現在回顧民國初年的政治和歷史,每位史家或有不同的評價,但當時自由開放的文化精神以及關懷現實的批判活力,不但是近代文明發展的一大成就,也是傳統社會邁向現代化的必經過程。為了讓讀者對於這個時代小說藝術成就有初步的瞭解,本書特別精選了當時五位知名作家的八篇代表作,讓大家藉此一窺他們的文學風格及理念,這五位作家分別介紹如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豫山、豫亭,浙江紹興人,是近代中國著名的作家、學者及批評家,其作品及思想對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非常大。魯迅一生所創作的文類和題材非常多樣化,而他的小說作品可說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一個新里程碑,主題多圍繞在傳統禮教對人性的迫害,以及描寫人性中令人不忍直視但又非常真實的黑暗面,代表作有《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等。
許地山(1894~1941),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臺灣臺南人,是當代華人學者中研究印度學的先驅。許地山出生於清廷時期的臺南府城,甲午戰爭後臺灣被迫割日,其父許南英曾隨劉永福參加乙未抗日,事敗後全家逃往廣東汕頭避難。1912年許地山跟隨父親回臺探親,並於1915年與臺中霧峰林家的林月森小姐訂婚。1922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教學,並於1926年取得牛津大學文學學位。其文學作品多以臺、閩、粵和東南亞為背景,代表作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等。
郁達夫(1896~1945),本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是知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及詩人。1913年赴日本留學,1919年11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就讀,1922年畢業回國。雖然留學期間就讀的本科是經濟學,但是郁達夫本人對於文學創作卻有很深的熱愛,1921年10月15日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對人性的描寫深刻入微,很快就轟動整個文壇。抗日戰爭期間輾轉至南洋避禍,1945年不幸於蘇門答臘遇害。代表作有《銀灰色的死》、《一個人在途上》、《沉淪》等。
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洲正紅旗人,出生於北京,是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和戲劇家,老舍曾自言「五四運動」對他本人有極深的影響。1936年完成長篇小說文學代表作《駱駝祥子》,奠定了他在文學界的重要地位,1946年3月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並在美國完成了《四世同堂》第三部。1956至1957年老舍創作了話劇《茶館》,此劇可說是近代中國最富盛名的話劇作品。老舍在文革時期遭受到無情的迫害,因不堪紅衛兵凌虐,於1966年8月23日投湖自盡。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話劇《茶館》等。
蕭紅(1911~1942),本名張廼瑩,黑龍江省呼蘭縣(今哈爾濱市呼蘭區)人,是近代知名的女性作家,同時也是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之一。年輕時為了逃避父母為她安排的婚約而離家,後來在同居人蕭軍的鼓勵下從事寫作,蕭軍並將蕭紅引薦入文壇。1935年12月在魯迅的幫助之下出版了成名作《生死場》,使其名聲響譽文壇。1941年在香港出版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是以故鄉東北為背景的小說,後來受到極高的評價。隔年蕭紅病逝於香港,結束了她傳奇又戲劇性的一生。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等。
期待我們精選的這五位作家、八篇作品,可以引發讀者的文學興味,帶領大家一同感受民國時期混融了革命熱情而又充滿傳統遺緒的精彩文化風貌。
編者謹誌
2017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