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年社會工作技巧在運用上明顯有所轉變,由過往個別使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及社區工作技巧,發展至今,三大技巧的結合,由中心為本的服務進入了整體性社區服務時代,進行全面性的思維,協助服務受助者。此一發展,驅使各類服務深入社區,使服務更全面,讓服務更能與社區轉變配合。
而社區工作技巧除了進入社區瞭解居民,它強調以居民為取向的工作方法外,還涉及民生問題與政治問題、政策與民生問題等。工作員往往因對組織工作認識不足,推展居民組織時受到個人能力的困擾、對政府政策不瞭解、甚至未能掌握居民問題而採用較簡便的個人主觀模式,忽略社區工作的服務使用者自助發展專業理念。同時,不少社區中心以小組工作、大型活動作為建立睦鄰關係,及以各類預防工作的倡導性活動為主;反之,以社區工作技巧為主的居民組織工作及理念則被社區工作者遺忘。
過往,筆者曾從事前線的鄰里式社區工作服務,深入社區與居民接觸,組織居民爭取權益。近十年,筆者帶領實習同學在澳門社區中心推展居民組織工作,對組織居民的問題漸漸有所瞭解,同學在知識與實務上的困惑,除了單靠督導導師的指引外,較難在書本中找到實例的參照與指引,有見及此,筆者嘗試從組織工作角度,探討社區工作源起與組織工作關係,由各學派的理論至組織居民方法及技巧,詳細陳述,讓大家對居民組織工作有所瞭解,加強實務工作人員及實習人士在施行時的支持,並對所面對的困惑加以解釋,給予實則性的導向。
本書包含八大章,第一章主要介紹社區組織的基本概念,內容從不同的向度為社區定義、社區工作、社區發展與社區組織做說明。第二章理論方面,從社區問題的特性,由地域上引用場域理論、社會關係理論、社會結構理論等分析地域結構與關係;以衝突理論、公平理論探討社區問題的成因;對居民解決社區問題的心態與動機則以社會交換理論、社會資本理論、期望理論等瞭解居民行為取向。第三章以四個工作模式介紹居民組織的推展構思,包括 Batten 的二分法、 Rothman 的三分法、 Jeffries的四分法,及筆者的四個居民組織階段。
第四章為社區工作歷史說明,從英、美等地的社區工作源流與發展導出社區工作理念,並以華人四大聚集區中國、臺灣、香港,及澳門等四個地區分析其社區工作的轉變。第五至七章為社區組織技巧應用,組織工作從社區介定開始至行動,及行動後的工作安排等各環節做深入的介紹技巧運用。在會議方面,由居民會議的特性策劃各類會議,如談判式會議、對話式會議、居民大會及與小組的會議等等,文中詳述了會議帶領技巧及如何處理會議後期的工作。
基於居民組織工作大多涉及民生議題,而這類民生議題往往由居民本身的居住地而起,因此筆者選取三個居民組織工作較常見的情況,在第八章以案例形式,仔細地介紹不同組織的經過,讓讀者更明確瞭解整個居民組織工作的過程,當中包括大廈管理問題案例、大廈維修問題案例,及推展成主大廈管理委員會(相等於香港的大廈立案法團組織)的案例。案例由瞭解當地社區開始,至組織居民反映意見,清晰陳述實習同學推展工作的理念及各環節的經過,讓大家對組織工作有深入的瞭解。同時在每個案例中,針對各過程所涉及的理念、模式等進行分析與評論,讓讀者對居民組織工作更能融會貫通,深入瞭解社區組織工作的意義。
在此多謝廖秀華、梁志華、梁慧玲、關志文、呂文鳳、甘雪媚、彭繩武、徐鳳儀、吳倚玲等提供寶貴的資料,將居民組織工作詳細的敘述,使本書內容更充實。其次多謝姚雅薺及林苑小姐對本書排版設計的建議。另外,多謝東儒副秘長於百忙中給予本人對臺灣社區發展的意見與指導,還有蘇景輝老師為本書寫序。致謝人士未能一一列出,最後謹向不願透露姓名的同學及曾協助推動社區組織工作的朋友致謝,謝謝各位給予本人的意見與指導。
所謂教學相長,社區工作學問需要持續發展,始能達成專業及有效的全面性助人服務。筆者嘗試透過本書深入探討社區組織工作,希望讓初學者具啟發及引導性作用,同時亦竭誠希望學者先進給予鼓勵、支持與指正。
姚瀛志 序於澳門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