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序 i
Chapter 1緒論 1
1.1 職業災害與損失統計 2
1.2 災變演變過程 12
1.3 可接受的風險程度 16
1.4 災變的預防 16
1.5 安全法規的演進 21
1.6 製程安全技術的發展 32
1.7 合理的因應態度 34
參考文獻 37
Chapter 2化學品毒性 39
2.1 毒性物質與人體接觸的方式 40
2.2 毒性物質對於人類健康的影響 41
2.3 毒物學研究 44
2.4 劑量╱反應關係 45
2.5 相對毒性 49
2.6 恕限值 51
2.7 危害指數 54
2.8 噪音 55
2.9 工業衛生 57
2.10 個人防護設備 57
參考文獻 59
Chapter 3火與爆炸 61
3.1 火的基本特徵 62
3.2 可燃性物質 62
3.3 火的分類 65
3.4 物質的著火特性 65
3.5 點燃與燃燒 77
3.6 爆炸 84
3.7 點火源 105
3.8 化學工廠中的火災 120
3.9 工廠的消防措施 123
參考文獻 126
Chapter 4危害辨識 129
4.1 程序╱系統危害檢核表 131
4.2 相對危害程度順序表 131
4.3 初步危害分析 139
4.4 假設狀況分析 145
4.5 安全複檢 149
4.6 危害與可操作性分析 150
4.7 失誤模式及影響分析 156
4.8 危害辨識方法的選擇 159
4.9 電腦程式 160
參考文獻 162
Chapter 5風險評估(一) 163
5.1 可能性分析 165
5.2 後果分析 191
參考文獻 232
Chapter 6風險評估(二) 235
6.1 風險分析 236
6.2 範例:己烷及庚烷蒸餾分離的風險評估 243
參考文獻 267
Chapter 7安全管理 269
7.1 安全意識 270
7.2 安全政策及責任 271
7.3 安全管理組織 271
7.4 危害通識 272
7.5 行政控制 278
7.6 緊急應變計畫 281
7.7 風險管理 285
7.8 意外調查及申報 286
7.9 安全訓練 290
7.10 消防組織及訓練 291
7.11 職業安全管理制度 296
參考文獻 301
附錄一簡稱及名詞譯釋 303
附錄二 1970-2009年間化學、石化、煉油與油氣處理業100大意外統計 309
附錄三 嚴重化學災變 315
附錄四美國工業衛生學會修正的職場環境暴露限值 351
附錄五 危害物質的立即危險值(IDLH、NIOSH)、許可暴露限值(PEL、OSHA)、緊急應變計畫準值(ERPGs)、物質危害指數(SHI)、劇烈毒性濃度(ATC)等 357
附錄六 丙酮物質安全資料表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