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贏在問題解決力
職能的概念源自於哈佛大學心理學David McClelland教授(1973)所倡導的職能評鑑法(job competence assessment, JCA),透過分析績效好的員工與績效差的員工間之「行為」差異,當作職能的評鑑指標。然後歷經不斷的發展與驗證,不僅對人力資源的績效發展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並且獲得歐美各國大企業的普遍應用,至今全球超過42個國家、10,000家企業導入職能評鑑與發展。
職能的英文是Competency,來自於拉丁語Competere,意思是適當的,如果把字首compete(競爭)的概念融入,更能夠使我們理解為,該「職」務與績效表現具有因果相關的「能」力稱為「職能」。也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潛在特質,而這些潛在特質,是也可以說是知識、態度、技能或其他行為的綜合展現。
職能Competency與知識Knowledge有何差別?職能起源於美國,主要的焦點以「人」為主,目的是運用於追求最佳績效,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知識起源於英國,主要的焦點以「工作」為主,目的是適用於職務的最低需求,是一種靜態的規範,例如在學校所學習的程式設計、統計分析、會計作帳...等。令我們尊崇的企業家王永慶、許文龍、郭台銘等,雖然學歷不高,但在職場上的績效展現卻是相當地「卓越」,關鍵在於擁有高度的職能,因此,如果沒有職能,那談何績效?
ㄧ般而言,職能發展程度可分成學習、應用、指導與卓越等四個Level。
第一階段L1(Level 1的簡稱)為學習階段:主要為「knowing」認知部份,是一種結構性的系統思考、質疑、體會與領悟。
第二階段L2(Level2的簡稱)為應用階段:主要為「doing」運用部份,是一種行為面的身體力行,以及排除困難與障礙的有效執行。
第三階段L3(Level3的簡稱)為指導階段:主要為「coaching」教導部份,是一種激發他人學習意願,以及運用講授、提問、解惑等技巧,來提昇他人能力,以利使他人達到學習與應用機階段。
第四階段L4(Level4的簡稱)為卓越階段:主要為「outstanding」超群部份,是一種具有突出顯著的績效成果或事蹟,已到達卓絕群倫、出類拔萃的程度,堪為眾人學習仿效的標竿對象。
L1與L2的發展階段是可以相互交錯的,作者比較著重在L2的發展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邊做邊學習」,因為在身體力行的同時,遇上「正向」的順境,以及「反向」的逆境,將有助於學習階段的認知趨於完整,也就是不經ㄧ事、不長ㄧ智的道理。
在相較於L1 與L2階段,L1較著重於想法與說法,L2則著重於做法(也就是行為) ,那麼,L1 與L2哪一階段與工作績效有強烈的因果相關?答案已呼之欲出,顯然是L2的做法(行為)。所以,在企業上所關注的工作績效,就如同關注員工L2的行為事件;也正如讀經千萬遍(L1) ,不如實際做ㄧ遍(L2)的道理。因此,展現工作績效的同時,是否也應將「想到」、「說到」與「做到」等三者,一氣喝成為「知行合一」。
L1到L4的發展階段是循序漸進的,一步一腳印地紮紮實實匍匐前進,倘若僅有L1而已,尚未有L2的實務運用經驗,就進入L3指導他人,是有些風險的,就猶如看了幾本游泳相關的書籍,但從未下水游過泳,就來指導他人如何游泳。也就是說,穩健地打好地基(L1、L2),才是良性發展摩天大樓(L3、L4)的生態工法。
有的將Competency翻譯成「職能」、「才能」、「能力」、「知能」等等,在企業界普遍使用的是「職能」名稱,可分為核心職能、管理職能、專業職能等三大部分,如下:
1.核心職能(core competency):組織內所有成員為了展現工作績效應具備的能力。
2.管理職能(Management Competency):為了實現組織願景與策略目標應具備的管理能力,主要適用於經營者、主管人員與儲備主管等。
3.專業職能(Functional competency):依各部門之專業功能提供服務價值應具備的能力。
關於管理職能的部份,筆者在2011年1月出版的著作「管理職能實務」中,已歸納出企業界常用的項目,例如:職能選才與面談、高效時間與會議、授權分配與排序、問題解決與改善、績效溝通與面談、領導激勵與培育、KPI與目標管理、策略規劃與擬定等八項,在此不再贅述。
然而,核心職能在人力資源的運用主要在於,找出哪些是導致管理工作上表現績效所需的能力,藉之協助組織或個人提升工作績效,以落實企業的整體發展與競爭優勢。企業界普遍使用的不外乎:團隊合作、主動積極、持續學習、責任感、創新求變及進行突破性思考、客戶導向、品質管理、反應速度、良好的工作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學習意願與可塑性、主動發覺、解決問題、生涯規劃、時間管理、樂在工作、情緒管理 EQ、 提升創造力、 執行力、建立成功的工作習慣、適應能力等項目。
以上幾個核心職能項目之間,有的意義接近、有的定義不清、有的無法產出訓練成果等,所以,筆者整理出企業常用簡化且實務的項目,發展出四大構面環環相扣的「核心職能」模組如下:
圖一 「核心職能」模組
然而,企業面臨瞬息萬變,如何有效的因應顧客需求、找出問題,進而解決困境跳脫紅海,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問題分析與解決」這項職能。經「企業20大職能」調查統計,「問題解決」以25.3%的重要性排名第一,更重要的是,問題解決的能力已經成為企業選才員工核心職能的第一名,顯示企業相當重視員工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即戰力》一書提到,將「問題解決力」列為新世代菁英的必備能力之一。
蘋果CEO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深具創意、擁有絕對的自信,而且能夠堅持到底「讓世界更美好」的信念,以上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完全原因嗎?不,還有一個,那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他感性的創造驚奇給世人,源自於理性地解決更多問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指出,經理人最大的責任是在於「知道方向、找出重點以及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更近一步地指出,與其在履歷自傳寫滿了頭銜、經手多少預算、掌管多大部門,還不如寫出曾為公司處理過多少難題,因為,會動腦、能夠邏輯思考、具備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人才。因此,毫無疑問地,企業管理者,事實上就是問題解決者。
一向推動環保節能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屢屢提及台灣令人憂心的教育問題,強烈質疑不訓練學生思考的教育制度,造成員工往往只會死記老闆說的話,不去思考是否有更聰明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他希望訓練課程的內容應懂得去啟發學員思考,激勵學員的創造力。另外,再以曾獲得「亞洲最佳雇主」殊榮的福特六和來觀察,所有的員工必須接受「問題解決」線上學習,晉升到工程師另需安排8小時的訓練課程;在訓練的過程中,不僅上完課要寫書面報告,問題發生時也要進行做簡報。就金融業來觀察,銀行內控問題備受各界關注,只要某個環節出現瑕疵問題,很可能會造成銀行的損失,甚至影響商業信譽。
因此,筆者將實際在企業授課「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內容,企業人員的解決問題實務運用,以及課程中我與學員的提問解答,在我所認知與理解的範圍內加以整理,就這樣,這本書就問世了。
筆者在輔導與培訓企業近2,000場次的實戰經驗中,無論是高科技業、服務業或是傳統產業,一般企業經常遇見的問題,諸如:營收、盈餘、毛利、應收款、存貨、客訴、待料、良率、成本、交期、公安、環保、加班、離職、訓練、績效等。歸納出解決問題的工具有五大步驟(5 Discipline),簡稱為5D,如下:
D1-第一步驟:釐清現象 Phenomenon characterization
D2-第二步驟:確認問題 Problem identification
D3-第三步驟:找出原因 Finding out the cause
D4-第四步驟:制定對策 Working out countermeasures
D5-第五步驟:行動追蹤 Action tracking
另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是沿用福特汽車公司所發展八大步驟(8 Discipline)的精神,以「團隊導向」將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永久解決及改善的方法,作業完成時輸出8D報告,簡稱8D或8D Report,如下:
D0-行前準備:是否適用以8D程序來解決問題Prepare for the 8D Process
D1-第一步驟:定義問題 Define the problem
D2-第二步驟:成立解決問題小組與設定目標 Establish a problem solving team and set up a target
D3-第三步驟:擬定暫時性對策 Work out a tentative countermeasure
D4-第四步驟:找出問題真正原因 Find out the real cause of the problem
D5-第五步驟:發展可行性對策 Develop feasible countermeasure
D6-第六步驟:選定永久性對策 Select the permanent countermeasure
D7-第七步驟:執行及驗證永久對策 Carry out and verify the permanent countermeasure
D8-第八步驟:防止再發及標準化 Prevent recurrence and get standardization
無論是使用5D或8D的管理工具,都可運用於問題分析與解決,而且是有關聯性的,互不衝突。如下表:
所以,這本書以5D為架構(各分別為第一章至第四章)來說明8D的內容與程序,建立企業在團隊之間的共同語言,讓問題的思考更嚴謹,彼此的溝通問題更順暢,解決問題更快速有效。
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董事、歐洲地區製造業諮詢業務負責人史帝凡.羅根霍佛(Stefan Roggenhofer),以三年時間協助年營收約二百七十億美元的法國空中巴士(Airbus)公司改善生產流程,讓生產率提升二五%,瑕疵率降低五成以上,真正主要關鍵在於「改變看問題的態度」,驅動所有員工一起進行全面的改進,不將「問題」看成一件壞事,反而是將「解決問題」視為改善的機會。藉此,增列「第五章」進階分析與解決來說明如何改變看待問題的內在力量,提昇問題解決的創新能力,使得企業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在專業能力要求愈來愈高的工作職場裡,如果只懂得勤奮爆肝,只不過是一種美德,缺乏應變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其實解決問題並不難,本書指引出解決問題正確的方法與步驟,以及積極正面的看待問題,是企業人員必備的管理工具書,也是為企業主管人員、專案經理人、儲備幹部、有志成為主管、展開職場規劃的新鮮人,或是大專院校師生等,而所寫的。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那些眼神閃耀著前瞻遠見,血液澎湃著強烈決心,身體力行著排除萬難的人,能夠一次輕鬆完全搞定企劃邏輯、思考邏輯、簡報邏輯,以及解決問題的邏輯。
如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覺困難,代表「能力」不夠;感覺麻煩,代表「方法」不對。那麼,本書能夠讓讀者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使得解決「事」的難題「化繁為簡」、以及解決「人」的難題「離苦得樂」,並且在職場的績效上加值加分,我將萬分榮幸!
在整個編寫的過程中,引用和參考了諸多企業先進、企管顧問、學者專家以及課程學員的實戰精華,才能實現出版此書,個人由衷地深表感恩。由於,作者的學經歷有限,難免有些疏漏或不足之處,懇請惠賜指正。同時,本書版稅所得將全數捐贈教育公益,做為深耕教育推廣之用。
接下來,本書針對現代企業問題的特點與全球趨勢的融合,進行最實務的推演與說明,使讀者在瞬息萬變、問題叢生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洞察先機、防微杜漸、捷足先登。
好好地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吧!
石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