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國電影編劇和中國電影的歷史一樣久遠,都超過了百年。而中國電影編劇教材的歷史,也即將滿百年。近百年來,中國編劇學習電影編劇專業知識,歷經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受戲劇理論的影響
1924年,徐卓呆編譯的《影戲學》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編劇)理論著作。全書共分八章,約六萬字。其中有整整四章集中地講述了電影劇作的理論。
1924年,上海成立昌明電影函授學校,周劍雲和程步高合著《編劇學》,共五章,約一萬八千餘字,列入昌明電影函授學校講義。著眼於電影劇本與小說、戲曲和話劇劇本的不同。
1926年,侯曜編著《影戲劇本作法》,是一本重要的劇作教材。全書共十一章,除了最後一章為《棄婦》劇本外,正文共兩萬餘字。
1935年,洪深著《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
1959年,夏衍著《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1966年,徐天榮著《編劇學》。
此階段的編劇理論受戲曲、章回小說、文明戲、影戲影響很大。
第二階段:受翻譯著作的影響
1966年,翟國謹譯《實用電影編劇學》。
1978年,約翰.霍華德.勞遜著《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
1979年,弗雷里赫著《銀幕的劇作》。
1983年,赫爾曼著《電影電視編劇知識和技巧》。
1984年,新藤兼人著《電影劇本的結構》。
1991年,吳光燦、吳光耀譯《影視編劇技巧》。
此階段的編劇理論受歐美影響很大。
第三階段:讀國人的著作
1981年,王方曙等著《電影編劇的理論與實務》。
1982年,劉文周著《電影電視編劇的藝術》。
1984年,汪流著《電影劇作結構樣式》。
1985年,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劇作教研室編寫《電影劇作概論》。
1988年,馮際罡編譯《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1991年,趙孝思著《影視劇本的創作與改編》。
此階段的編劇理論電影、電視不分。
上述著作仍有不足,或以個人編劇經驗為主,有術(方法)而無學(理論);或只論部分,不夠全面。有鑑於此,拙著《電影編劇》,大量參考中外書籍,理論實務並重,教學自修皆宜。1992年9月出版後,一直是影視科系的教科書,電影公司、電視公司及傳播公司和寫作班採用為訓練教材,更多的是自學者當作進修教材。歷經多次增訂,2008年改名《實用電影編劇》。
2008年7月大陸簡體版《實用電影編劇》推介:
《實用電影編劇》寫作過程中作者參閱編劇類中英文教科書近三百本,因而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實用有效。該書(原名《電影編劇》)自1992年9月出版以來,一直是台灣大學影視系的教科書、影視公司及寫作班的培訓教材,歷經多次修訂,現為最新增訂版,並首次在大陸出版中文簡體版。
2008年12月台灣繁體版《實用電影編劇》封底推介:
《電影編劇》自1992年出版以來,一直是大學電視或是電影系所教科書,以及電視、電影公司、寫作班的訓練教材,歷經多次增訂改版,與時俱新。
作者張覺明參閱大量中外書籍,從參考書目就可以知道,他讀過中、英文編劇書近三百本,這個紀錄至今無人能及,所以本書資料最豐富,內容最實用,這就是本書的最大特色。他的書一直大受歡迎,最新增訂版改名《實用電影編劇》,繼續保持領先。
2013年初,再加修訂,參考書目已超過三百本,補充許多新材料,章節安排更合理,內容更完善,無論教學或是進修都更為適合,改名《實用劇本寫作【電影篇】》,以符合歷久彌新之意。
張覺明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