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序
在我國的教育觀念裡,「考上名校」被認為是未來成功的主要預測因子。「名校光環」就像談戀愛時的外表條件,高「顏值」確實較吸引人,可提升再次約會的機率,但並不能保證日後婚姻的幸福。同樣的,名校學歷可能在求職時較容易被錄取,但也不能保證未來工作一定適任。因為,職場表現除了依靠「硬實力」─專業知能,還需要「軟實力」如:情緒管理與抗壓、溝通與協商、領導與激勵、時間管理等。我擔任就業考試的口試委員時,最喜歡問職場新鮮人或想進入某領域的工作者,大學或研究所階段有否修過軟實力相關課程?可惜大多數人都沒修過,頂多在通識課程稍有涉獵但缺實際演練。若擔任過社團負責人或重要幹部、活動總召,對於軟實力的價值較有體會。
軟實力為何重要?以「溝通與協商」來說,如果覺得「小組合作」麻煩而寧可獨立作業,不僅「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而且與人漸行漸遠,容易產生人際隔閡及互動困難。「溝通」是件知易行難的事,認真學習猶學無止境,何況還與別人保持距離?以「領導與激勵」來說,「自己做好」和「督促別人做好」是兩回事,後者更加困難。若不在大學期間先行培養好領導能力,進入職場不僅減低升遷機會,就算擔任主管也會事倍功半而沮喪挫敗。
我一直鼓勵大學生及研究生選修軟實力課程,軟實力之間會相互關聯、相輔相成。也要把握社團、企業實習及打工等自我增能的機會,累積社會經驗及歷練。尤其要珍惜失敗及犯錯的價值,若能面對與反省,能使人更有靈感、快速成長。職場生態與學校有不小的差距,若不提前認識,會因錯誤認知而造成工作後諸多阻礙與盲點。
職涯規劃要「從未來看現在」,依照社會趨勢及職場需要來自我栽培。可惜一般人常「從現在看未來」,不僅自我侷限與退縮,也因茫茫然而一味擔心找不到工作。缺乏職涯發展與規劃的結果,低薪與前途黯淡之間即形成惡性循環。
我目前所教授的軟實力課程如:情緒管理、生涯輔導、溝通與口語表達訓練、領導與溝通等,多半為通識學分。但也有大學不同的安排,如:政治大學的師培中心將「人際關係與溝通」、「生涯輔導」列為教育學分,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將「溝通與口語表達訓練」、「領導與溝通」列為專業課程。尤其理工科系能將軟實力納入課程結構,實在令人欣喜,可惜大多數理工科學生還是較重視硬實力;所以我對台灣科技大學的兩門軟實力課程,特別珍惜與努力。
如今大家愈來愈「有感」,知道軟實力是工作愉快及卓越的「關鍵詞」。在寶貴的大學及研究所階段,該好好吸收這些軟實力的養分,花更多時間「磨練」及「提升」自己,以免日後陷入「失業風暴」當中,製造許多個人及社會問題。
王淑俐
2016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