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當世界是平的已真的成為事實;當高喊友善老年,卻處處充斥著年齡歧視;當各國力主老年經濟安全,卻大幅降低年金給付;當全球老年人口即將超越幼年人口;真的,有無法盡數的「當」……。
更重要的是,當「下流老人」即將可能被「過勞老人」取代的關鍵時刻,認知「老年─社會」關係的變化,進而抓緊「賦權」之劍,已成為普羅大眾重要的自我救贖之道。老年社會學(Sociology of Aging)即是關注「老年─社會」關係之學,是一門嶄新的學科,根源於醫學、老年學、社會老年學之後崛起,迭經二次轉折,邁入二千年以來,已啟動第三次轉折;目前焦點在於:關注在全球化背景下,老年人口與多元的老化經驗,如何與社會結構的交互影響,以及對老年的生命歷程進行研究,分析生命歷程的各個階段,對老年與社會的影響及其互動關係等,新興主題仍在發展中。
是的,在全球老化浪潮中,老年社會學的興起,對老年與社會關係的良性發展,將帶來更多的期待;當然,本書即是依此思維理路與堅持而撰寫,整體架構包括三大部分:
「概念篇」─旨在廓清老年社會學的立論基礎。首先,嘗試勾繪老年生活與社會關係的現場,企圖揭露老年處境的事實;其次,介紹老年社會學淵源、發展脈絡及理論流派,從而明瞭學科整體意象;最後,則深入探討老化相關研究和老年「社會─心理」模態,藉以擴大概念內涵,作為後續學理分析的依據。
「議題篇」─主要在揭露老年社會學的最新主題。擇選主題包括:老年家庭支持與社會參與、老年休閒遊憩與學習、老年婚姻關係與經營、老年居住安排與長期照顧、生命休止與老年終活等;再者,在每一主題項下,皆進行特殊議題探討,共計有十項。
「趨勢篇」─側重未來「老年─社會」辯證關係的診斷與發想。嘗試透過「退休、老年經濟與人力資源運用」、「銀髮產業」、「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三大構面,迎接未來創造性的友善老年社會;在每一診斷趨勢項下,亦皆進行特殊議題探討,共計有六項,企圖經由反思,尋找出一些具有創意的思考。
我喜歡宋代詞人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對人生三部曲描寫得到位,尤其是晚年的處遇,對老年生活與社會關係的再現,深具啟發意義。
本書從構思到完成歷經五載,度過近二千個徹夜長考、等待黎明的日子,全憑藉一股憨直傻勁,奮力往前。在此書付梓之際,承蒙敬愛的父母、師長、家人、好友們的支持鼓勵;揚智文化公司,慨允出版,以及閻富萍小姐、編校同仁的鼎力協助,謹致謝忱。本書疏漏之處,懇請郢正指教。
朱芬郁 謹識
丁酉年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