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心理學」:探究人心的科學,光聽名稱便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想要深入探索,這無疑是一門頗具吸引力的學科。的確,科技如何進步,生活環境如何發達,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關懷,人的行為、動機、思緒,人們如何調適心情,如何採取行動面對所處的社會環境,永遠是人類的重要課題。 「休閒心理學」是一門仍在建構中的學科。「休閒」一詞的定義廣泛,而心理學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兩者皆涉及生理、教育、個人、社會適應、生涯發展、團體組織等層面之問題探討。當休閒心理學要成為一門科目時,授課教師對於教材內容的選擇仍有很大的調整與設計空間,通常會顧慮到下列幾點:(一)心理學為基礎內容。既為心理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便是必然的學習內容,而學生的學習經驗是建構課程的重要標準之一,學生若欠缺「心理學」、「人類發展學」的修課基礎,教師便會考慮從心理學基礎概念開始談起;(二)避免與其他科目學習內容重疊。休閒產業管理相關科系學生會修習「休閒遊憩概論」、「管理學」、「行銷學」、「休閒活動設計」、「休閒專題研討」等課程,為顧及學生的學習興致,休閒心理學是不宜與這幾門學科的學習內容過於重疊;(三)修課對象與修課者未來所面對的對象。當一個活動被視為是一項休閒時,參與者就不是專業競賽運動選手,也不是專業舞者、以演出為職業的音樂家、專業美術設計師,而是業餘的類活動參與者;另一方面,國內休閒學系多與遊憩、運動等學門合併,並連結產業、事業、管理,組合成為「休閒產業管理學系」、「休閒事業管理學系」、「運動與休閒系」、「休閒暨遊憩管理學系」等,故教師在編輯課程內容時,會考量學生立場與學生未來工作的場域;無論如何,休閒心理學不會是單純的運動心理學、設計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行銷心理學、消費行為學,而學生未來可能面對的場域是很寬廣的。 本書課程內容原由心理學考試考題起稿,主要是觀察休閒產業科系的學習期望與未來工作職涯,多半選擇投入指導教學、服務業、表演活動企劃經營者等,然而甚至大學畢業後想成為公務人員者也不在少數,因此基於實用性而建立出基本的內容架構。本書內容偏重心理學基本知識與基礎,將休閒心理定位在協助人的一生發展與適應的學科知識,以日常最容易且普遍參與的休閒活動和參與者為案例,亦附加休閒服務行業的相關心理知識,將內容分為三篇,第一篇「心理學基礎」介紹單純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包括心理學的起源、內容、人類發展等,做一介紹;第二篇「休閒心理」,實際上也是心理學基礎,但基於休閒而深入討論,以發展心理、休閒學習、創作心理、壓力處理、社會心理學為主要內容。第三篇「休閒事業管理」,針對消費心理、運動心理、管理心理等內容,提取其中心理學的部分,以及與實際工作應用有關的主題,以較簡潔的方式介紹之,且為了避免與第一、二篇的內容重複,同時為了避免與其他科目重複,在內容上已做特別的篩選。 由於擔心部分學生對理論性學科容易產生排斥感,在撰述時力求清晰易懂,捨去論理性論文中標註引用來源的學術論述方式,儘可能似坊間出版之大眾心理書刊,使內容簡潔卻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意願。確實,教師在安排教材時,要以學生願學、能懂,才是成功的教學吧!但顧及學科應有的程度,雖避免琢磨於心理學實驗過程和心理學家理論導引過程的撰述,內容上對於理論專有名詞、重要學者當然無法省略,感謝揚智出版社的建議,以小專欄式的介紹讓部分內容成為得以選閱的知識,而不流於死記的文字。 學生每每喜歡與我聊聊自己甚或家人所面對的心理困擾:「老師,剛才您上課提到的,我的誰誰誰就是這樣,我的爸媽也很困擾,我能夠怎麼辦?」雖然很高興藉由這門課的學習,能引起學生對「人」產生興趣和關懷,然而,心理學不是一門面對每個「心」問題,就能掐指一算找出正確解答的學問,它是經過觀察、實驗、分析研究,而歸納出的人類行為的「傾向」,相信其中尚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空間。 本書提供休閒心理學學科教材。期望凡修習過休閒心理學者,能試著成為一位瞭解自己也能真心誠懇地去理解您周圍值得親近的人;能藉由對休閒心理的理解,獲得知識面充實的感受,成為一位能夠調適自己生活,也能體貼人心動向、協助別人調適適應生活的人。
張瓊方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