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這本小書是我數年前應宜蘭縣五結傳藝中心的《傳藝》雙月刊主編施沛琳女士之邀,特意為我開闢了一個專欄〈古今民俗縱橫談〉的文章結集而成。剛開始時還在磨合期,施主編給我很大空間,隨我個人意願而寫,並不拘束我指定題目或方向(除了少數幾篇為了配合歲時節慶或該輯主題外)。試寫了幾篇後,慢慢我摸索出了一個大方向,嘗試把每一年年初歲末,在華人地區廣泛流行,幾乎家家戶戶人手一冊的《農民曆》內容作一重新詮釋,讓現代人(尤其年輕一輩)認識它、瞭解它、運用它。
台灣的《農民曆》除了少數由擇日館命相名家自行刊印出售外,大部分都是由民意代表、寺廟或機關行號發行,免費贈閱,其內容大約涵括該民代為民服務成績,或寺廟本身的歷史介紹,一年來活動紀要、照片,接著首頁就是《農民曆》的本年歲次干支(含民國、西元、黃曆、佛曆)、太歲、姓名、納音、宜忌、值年的廿八星宿、新春出國出行吉日、開巿開工營商吉日、黃帝地母經、春牛芒神服色、流郎歌、天赦吉日、土王用事、本年運氣、春社三伏日、新春焚香開門出行喜忌等等。
緊接著就進入正文,也就是這一年的日曆,裡頭又含括了每日每時辰的沖煞、方位、吉時,對婚姻、搬遷、建築、埋葬、買賣……等等的喜忌。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又記錄了農民在每一節氣適合種植何種作物,漁民漲潮退潮時辰及捕撈何種魚類,一般人(尤其老一輩長者)則根據《農民曆》的記載安排一年中的各種活動。
最後部分,我個人習慣稱之為「附錄」,洋洋灑灑,包括了「認識二十四節氣」、「五穀豐歉詩」、「吉神吉時詮釋」、「凶神凶時詮釋」、「生肖歲運表」、「諸神佛誕辰千秋表」、「百歲年齡生相對照表」、「祭祀禮儀」、「祭祀吉時表」、「燒香預測禍福圖」、「嬰兒、公司、行號命名筆劃參考表」、「男女配婚吉凶表」、「厝坐、辦公室方位吉凶表」、「袁天罡先師秤骨神數命理表」、「本年十二生肖流年流月運氣圖」、「西洋十二星座運氣表」、「周公解夢吉凶書」、「西洋掌紋吉凶圖」、「食物忌沖圖」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可以發現小小一本《農民曆》居然容納了這麼多的內容,不論古代的農耕社會,或現時的工商社會,是每個人每天活動的實用參考手冊,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積澱,也是先人們累積多少長久歲月的生活經驗而成的一套生活時序表,小小一本《農民曆》正是中國人最寶貴的文化資產。或許它裡頭的每日的行事宜忌、沖煞方位、胎神占方、凶吉時辰等等術數,被視為迷信,令人質疑,但每當我們安排行事活動時,總不免會翻一翻《農民曆》,挑一挑好日子,或看一看日子適不適合,信不信,靈不靈,準不準端看個人信仰態度,但它仍然通行全世界華人地區,則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有必要去認識它、瞭解它、詮釋它。
職是之故,我開始朝向這方向去收集材料,先從較容易的諸神誕辰千秋表寫作,我的寫作不僅僅只是介紹諸神來歷、神蹟,而更是要詮釋諸神生日為何是哪一日而不是另一日?何以春耕之前會有3月23日瘋媽祖?為何夏季瘟神王爺誕辰特別多?冬季諸神誕辰特別少?觀音菩薩、媽祖與別的神明不同,為何特別有二到三個祭典日子?這一切的一切,我嘗試著從生民農耕社會角度來思維、來解答。
但事與願違,連載了兩年多,換了新主編,我這專欄無疾而終,也沒打個招呼,更甭提解釋了,我構思的《走進農民曆》一書,無疾而終,只好湊一湊成為《台灣民俗與信仰》,有機會我會完成它的。
末了,依我個人出書慣例,這本小書敬獻給本校(佛光大學)陳進傳教授,恭賀他榮退紀念。另外,更要感謝兩位好友張家麟、闞正宗教授百忙中賜序,為這本小書增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