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全家壯遊,一起開眼界!
記得剛回國的時候,我們一家四口除了盡情地沉浸於久違的台灣文化氛圍裡,面對原本習以為常的事情時,感覺也變得敏銳了起來。
例如:開著睽違一年的愛車去加油、洗車時,不僅所有人都不必下車,工讀生會幫車子噴泡沫及刷洗,最後通過洗車機後,又是一批工讀生圍過來幫你擦車,爾後個個鞠躬對你說:「謝謝光臨!」這些服務竟然只需要台幣五十元!相對於美國生活的一年裡,從加油到洗車都必須是DIY,鮮少感受到「服務」的我們而言,回台灣簡直如帝王般享受!兩個女兒坐在車子裡也感動莫名地大喊:「台灣的服務好好哦!」出國之後才深知自己國家的好處啊!
平心而論,這些年台灣走向高品質的服務水準,各行各業都能明顯感受到其變化。在一般的日常生活裡,皆存在著各種服務精神,這一點相較於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真的是較欠缺的一環。重點是,在台灣不需要高消費就能享受服務品質,在美國則不然。有比較才能真切體會!
這也是想帶孩子們一起出國的原因之一。當身處一個環境久了,自然會將所有事務視為理所當然。變換不同環境時,孩子可以學到很多,孩子第一次離開舒適窩到外地去求學時,自己面對獨立的生活,他才會感受到父母為他作了多少事。只不過這次□□和如如是到一個完全不同文化及不同語言的地方生活,感受的衝擊更為明顯。讓孩子換個角度看世界,真的很特別!也希望她們未來的眼界能夠因此更加廣闊。當然,其中也有令人感慨的差別感受。
「媽媽!為什麼我和老闆說話他都不理我?」這是剛回國時,孩子們最常問的一句話。
孩子的感受是最敏感的,每當孩子在我耳邊悄悄這麼說時,我會抬起頭來觀察老闆,赫然發現台灣商人都將孩子視為成空氣般!除了以孩子為銷售對象的商家及對孩童親切的老闆之外,絕大部分商人的眼光都只會正視大人,認為大人才是他的販售對象。更有一些商家的反應是不希望孩童弄髒商品,而先發聲制人。
這在在都讓孩子感受到很不被尊重。在美國的一年裡,女兒們已習慣不管是去賣場或商店購物,店員都會主動向她們打招呼與攀談,並且對於她們提出的疑問耐心地一一解釋,而非充耳不聞;回國後,多數卻得不到商家回應,這讓她們感到很無奈。對孩子的尊重不應只有對待自己的孩子,或要求教育人員做到而已,整個社會的風氣及觀念都應該向前邁進。如果只有在教育改革及談論教養觀念時強調尊重,但現實生活中,孩子卻無法感受到被尊重,這樣的一個態度是很難內化成為孩子的品格。藉由這本書我想傳遞的是,每一個國家都有優缺點,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教育制度,重點是看我們要的是什麼,並且能夠從根源思考如何去改革,而不是一昧的抨擊與仿效。
也希望藉由這本書,透過兩位到美國念小學的女兒眼中,看到更多美國與台灣環境的差異性,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不好的則值得我們借鏡。其中詳實記錄兩個女兒學習英文從零到有的過程,希望提供給和我一樣焦慮過父母參考。一趟壯遊,帶給我們一家人無限的感受與滿滿的回憶。但這個夢想能夠成行,雙方父母以及家人的支持與祝福是很重要的。感謝爸媽與公婆的支持,以及姊姊們在這一年間持續的聯繫,及協助傳達訊息給爸媽,讓他們免於擔憂並隨時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我們這場常人眼中的脫序行為,連九十幾歲的阿嬤都很贊成,真不虧是我們心目中最跟得上時代的阿嬤了!
這一年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外婆在這期間去世了。而我沒能送她最後一程,也沒能在媽媽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刻,陪伴在她身邊,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感謝兩位姐姐在這段期間,代我盡了孝道,更希望外婆在天之靈過得幸福快樂!這一趟壯遊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除了自己的親人以外,我們很幸運的認識許多好友,這一路走來給予在異地的我們許多協助與照顧,我將在此一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