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的左派政治哲學家柯林尼可斯《論平等》一書再度出版,承蒙留學法國的譯者宋治德先生重譯與唐山出版社的努力,能夠讓臺灣讀者獲得更佳的閱讀經驗。 林宗弘 ─ 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書與平等自由主義進行了紮實精彩的對話,並將其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結合起來,為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倫理學的基礎。 萬毓澤 ─ 臺灣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從當代思潮而言,平等思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現今世界的貧富差距一直在急遽擴大),但對它的意涵亦爭論不止。首先,本書作者從思想史的角度,由17、18世紀西方重要的資本主義民主革命(英國光榮革命、美國獨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諸理想之中,追溯平等理想的思想根源。據此,作者解釋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其中主要就是迫使資本主義實現其曾作出的許諾──「人人生而平等」。
其次,作者分別闡述了羅爾斯 (John Rawls)、德沃金 (Roland Dworkin)、沈恩 (Amartya Sen) 以及科恩 (G. A. Cohen) 等著名政治哲學家的相關理論碩果,認為他們對於平等自由主義(egalitarian liberalism)正義觀的辯論和發展,為平等理想提供了清晰的涵意:個人因自身無法控制的態勢(諸如社經地位和自然稟賦),而在遭受的劣勢後果之中有權獲得保護,從而擁有平等的自由去追求自身的幸福。
然而,作者亦尖銳地指出,如果要貫徹平等自由主義的正義觀,它不可能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內實現。本書援引了有力的例子,說明任何真正推進社會平等的政策,必定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邏輯產生衝突而遭到挫敗。作者最後提出,我們需要復興烏托邦的想像,只有在一個按民主原則和分權化而組織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平等的理想。
【封面影像︱作品名稱〈天與地〉】
攝影師王英達Isaac Wong,Instagram帳號:isaac_wyt。香港WYNG基金會主辦「2012映香港攝影比賽──貧窮」入圍作品。感謝王英達獨家授權及WYNG基金會協助聯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
Alex Callinicos
1950年生於辛巴威,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歐洲研究系。作者已出版不少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著作,包括The Revolutionary Ideas of Karl Marx (Bookmarks 1983)、Trotskyism(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0)、Imperialism and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Polity 2009)、Bonfire of Illusions (Polity 2010) 和 Deciphering Capital (Bookmarks 2014)。作者亦是英國激進左翼政黨社會主義工人黨 (Socialist Workers’ Party) 中央委員會成員,以及該黨理論刊物《國際社會主義》(International Socialism) 的主編。
譯者簡介:
【譯者簡介】
宋治德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出生,香港長大,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本科畢業。前香港職工盟組織幹事。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之「倫理與社會」碩士課程畢業。現於史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系修讀博士學位。譯著《托洛茨基主義》(Trotskyism),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Alex Callinicos),唐山出版社,2015年。
章節試閱
節錄自〈一個不平等的世界〉
世界進入21世紀,財富超越了前幾代人連做夢也沒想到過的程度,但它卻被貧窮和不平等弄得顛來簸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The 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每年發佈的《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主要致力於這個令人沮喪的任務:紀錄全球持續增長的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根據1999年的報告,占世界人口最富裕的20%人群的收入與最貧窮的20%人群的收入,兩者差距的比率由1960年的30:1擴大到1990年的60:1。到1997年,此比率已擴大到74:1。
《人類發展報告》在其最令人注目的標題部分,勾繪出超級富豪資産的增長情况。在1994-98年期間,世界上最富裕的二百人其淨資産增長了一倍以上,從4,440億美元增長到10,420億美元:後者的數字相等世界41%人口的總收入。同時,每天必須靠少於一美元以維生的人數維持在十三億人口。蓋茨(Bill Gates)、沃爾頓家族(The Walton family,連鎖超市集團沃爾瑪(Walmart)的擁有者)和汶萊國王汶萊蘇丹的這些富豪們,他們的財富相加起來至少等於世界三十六個最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其國民總收入的總和。
不平等不僅是一個將富裕的北方和貧窮的南方兩者分隔開來的真正全球性問題,而且在個別國家內的不平等問題亦正上升。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資料,東歐和前蘇聯向市場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製造了「比以往更爲急速發展的不平等狀况。俄羅斯現在已成爲當中最大不平等的國家──占全國人口最富裕的20%人群之收入是最貧窮的20%人群收入的11倍。」俄羅斯在1987-88年和1993-95年,量度不平等的基尼係數(The Gini coefficient),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由0.24增長至0.48。在拉丁美洲經歷1980年代的債務危機之後,儘管地區內的經濟恢復增長而引發市場一陣的樂觀情緒,但是基尼係數仍然穩定維持在0.58。
節錄自〈毋須經過鬥爭而得的平等〉
在上一章討論平等主義正義的理論,應該清楚它意味著社會資源有相當大的重分配。羅默(John Roemer)最近估計要在美國的教育方面實現「深層」的機會平等,其目標是確保兒童無論在什麼環境下,他們付出相同的努力到長大成人會有相同賺取收入的能力,而所必須的花費:每個白人學生為九百美元,每個黑人學生則為二千九百美元。
但即使英國工黨政府表面上致力於平等,但重分配已經在其政策課題上被剔除了。某些具歷史意識的評論家將由布萊爾實踐的第三條路的版本,與1900年左右在英國出現的社會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I 作出比較,此社會自由主義啟發了由傑出的甘貝爾-班納曼II (Campbell-Bannerman)和阿斯奎斯III (Herbert Asquith)在1905至1915年所領導的自由黨政府的政策。因此,萊恩(Alan Ryan)寫道:「在95年前,英國首次出現了第三條路的政策。在這點上,並且從維持連貫性的方面而言,它是社會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第三條路實情為既非如它的讚賞者所言代表了新工黨,亦非如它的貶抑者所言是換湯不換藥的柴契爾主義,而是回復到一個非常古老的想法。」
對於布萊爾自己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比較。他對當年由於工黨組成而令英國「進步」力量分裂故經常表示遺憾,並且強調他從這些傑出的自由黨人物如格萊斯頓IV (William Gladstone)、阿斯奎斯和凱因斯而獲得靈感。那麼,工黨豈不是由某個對它的存在失去信仰的人所領導(但相比在這些日子人們探討神職人員頻繁地公開宣稱對宗教的懷疑時,或者這並非到一個如斯矛盾的境地)。但布萊爾或會發現,社會自由主義的實際情況對他的喜好而言有點兒過於激進。
英國的政治菁英普遍同意,出現在歷史重要關頭對既存制度帶來的兩大挑戰:第一個是由新興力量,如德國和美國對英國的工業和海軍優勢構成的外來威脅;另一個是出現一個越來越有力和堅定的勞工運動,而令國內社會衝突的可能性增加。許多自由黨和聯合主義V (Unionist)的政治人物,同意這種情況令政府需要花費大量的額外開支在海軍方面(特別是「無畏艦計劃」VI (Dreadnought programme)),以及為了減低工人階級的不滿和改善他們身體素質的人力「供應」──因波爾戰爭(Boer War)揭示了因貧窮緣故而經常受到削弱──而需要一個社會改良計劃。
I 譯註:New Liberalism,有中譯譯為「新自由主義」,但這個譯法容易與在本書出現的neo-liberalism混淆,兩者是內涵全然不同甚至互相對立的概念(本書已分別作出解釋)。過去,對這兩個名詞的中譯已有所爭論,有人建議將neo-liberalism譯為「新」自由主義或新古典自由主義,以便與New Liberalism的「新自由主義」有所區別。不過,neo-liberalism在中文世界已普遍接受中譯「新自由主義」,所以即使加「新」或「新古典」意義不大。因此,本譯著對New Liberalism取它另一個同義名稱Social Liberalism而一概譯為「社會自由主義」,另neo-liberalism繼續沿用「新自由主義」,這樣更能突顯兩者的區別。概括而言,前者強調個體自由需要某程度的社會正義,並且依靠政府某程度的介入;後者則與之相反,基本不談社會正義,主張全面私有化,反對政府對市場的任何干預或介入。
II 譯註:甘貝爾-班納曼(Campbell-Bannerman,1836年9月7日至1908年4月22日),英國自由黨政治人物,1905-1908年任英國首相。
III 譯註:阿斯奎斯(Herbert Asquith,1852年9月12日至1928年2月15日),英國自由黨政治人物,1908-1916年任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帶領英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後因國內危機和英國在戰場上的失利,1916年被迫辭職。
IV 譯註:格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1809年12月29日至1898年5月19日),英國自由黨創黨人之一,亦是自由黨重要政治人物,曾任財政大臣和四度出任首相。
V 譯註:聯合主義(Unionism)或稱大不列顛聯合主義(British Unionism),泛指主張維持大英帝國傳統的組成部分之政治意識型態,包括反對愛爾蘭獨立。
VI 譯註:1906年下水的英國戰艦,因其技術和裝備遠超於同時代的戰艦,故之命名「無畏艦」。
節錄自〈一個不平等的世界〉
世界進入21世紀,財富超越了前幾代人連做夢也沒想到過的程度,但它卻被貧窮和不平等弄得顛來簸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The 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每年發佈的《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主要致力於這個令人沮喪的任務:紀錄全球持續增長的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根據1999年的報告,占世界人口最富裕的20%人群的收入與最貧窮的20%人群的收入,兩者差距的比率由1960年的30:1擴大到1990年的60:1。到1997年,此比率已擴大到74:1。
《人類發展報告》在其最令人注目...
作者序
節錄自〈推薦序 § 階級不平等:臺灣社會所面對的挑戰〉/林宗弘
本書主旨在於重新檢視不平等對當代社會的重要性,回顧英國社會民主派與政治自由主義在平等議題上的哲學發展,在肯定其發展之餘提出新馬克思主義傾向的哲學批判,最後對鐵娘子之後新工黨妥協下的「第三條路」社會政策進行針砭。本書的主要論點,即是正義哲學仍對資本主義階級不平等的本質太過輕忽。本書出版之後,英國政局已經多次改變,新工黨下臺之後,保守黨立場走向脫歐,背後凸顯了傳統工人組織衰退,甚至受到右翼吸引的政治後果,而工黨在2015年選出的黨魁,代表左翼的傑若米.柯賓(Jeremy Corbyn)支持者則大量來自年輕世代,在2017年6月的國會大選中,工黨選票大幅回升,除了蘇格蘭選民回歸之外,主力即來自受新自由主義衝擊、主張縮小貧富差距又反對脫歐的18至34歲青年,本書對此有先見之明。
節錄自〈推薦序 § 階級不平等:臺灣社會所面對的挑戰〉/林宗弘
本書主旨在於重新檢視不平等對當代社會的重要性,回顧英國社會民主派與政治自由主義在平等議題上的哲學發展,在肯定其發展之餘提出新馬克思主義傾向的哲學批判,最後對鐵娘子之後新工黨妥協下的「第三條路」社會政策進行針砭。本書的主要論點,即是正義哲學仍對資本主義階級不平等的本質太過輕忽。本書出版之後,英國政局已經多次改變,新工黨下臺之後,保守黨立場走向脫歐,背後凸顯了傳統工人組織衰退,甚至受到右翼吸引的政治後果,而工黨在2015年選出的黨魁,代表左...
目錄
推薦序§階級不平等:臺灣社會所面對的挑戰 林宗弘
譯者序言 宋治德
原文書前言與致謝
第一章 今日的不平等
1.1 一個不平等的世界
1.2 在發達經濟體的貧窮與不平等
1.3 不平等攸關重大嗎?
第二章 平等與革命
2.1 現代性的原動力
2.2 社會主義與平等:馬克思、托尼、克羅斯蘭
第三章 平等與哲學家
3.1 新工黨與社會主義的價值觀
3.2 羅爾斯與差別原則
3.3 什麼的平等?
3.4 不正義、剝削和應得
3.5 認同與差異
第四章 平等與資本主義
4.1 毋須經過鬥爭而得的平等
4.2 資本主義的忽好忽壞
4.3 平等抑或市場
4.4 現實的試煉
跋
索引
附錄
X-1 理論、歷史與許諾:訪問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
萬毓澤 譯
X-2 2017年英國國會大選結果分析:柯賓合乎情理,梅伊威信掃地──左翼的躍進
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Alex Callinicos) 作/宋治德 譯
X-3 邁向平等的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林致良
推薦序§階級不平等:臺灣社會所面對的挑戰 林宗弘
譯者序言 宋治德
原文書前言與致謝
第一章 今日的不平等
1.1 一個不平等的世界
1.2 在發達經濟體的貧窮與不平等
1.3 不平等攸關重大嗎?
第二章 平等與革命
2.1 現代性的原動力
2.2 社會主義與平等:馬克思、托尼、克羅斯蘭
第三章 平等與哲學家
3.1 新工黨與社會主義的價值觀
3.2 羅爾斯與差別原則
3.3 什麼的平等?
3.4 不正義、剝削和應得
3.5 認同與差異
第四章 平等與資本主義
4.1 毋須經過鬥爭而得的平等
4.2 資本主義的忽好忽壞
4.3 平等抑或市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