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領讀,小學創智——以雲水書車結集小學生作品的意義
身為宜蘭人子弟,始終生活在礁溪鄉的邊緣小村小路——時潮村大塭路,可是奇怪的是明明又靠近頭城鎮。越過邊界砥礪人生的就讀,是一貫的且唯一的選擇,從跨區就讀頭城鎮竹安里濱海的竹安國小,到翔翼城市中心宜蘭市的復興國中、宜蘭高中,有一絲絲熱鬧的氣味,體會從未有過的競爭力度;後到臺北市士林區就讀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班與碩士班,繁華的城市光影幾乎奠定文學與生命的基調:我是如此熱愛東吳大學,也以東吳幫自傲自驕自矜。
結束礁溪到頭城、宜蘭到台北的跨越區域流離顛沛的就學選擇,就讀博士班時,聽從已故恩師沈謙的建議,回到佛光大學文學系就讀。博士班畢業後,曾短暫在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就職一年,原本接續要到澳門科技大學任教。當時系主任潘美月教授待我如義子,希望我參與文學系徵才機會,返校服務。雖然文學系已經更名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十年餘,我也已在佛光大學任職十五年。
我真實關切宜蘭的發展,藉著教學卓越計畫、高教深耕計畫、產學合作案,為宜蘭鄉土做些微渺的奉獻回饋。也因著近年大學的USR地方實踐熱門盛行,乃有此次出版計畫的構想與付梓。
雲水書車,實應稱「雲水書坊」,是佛光山星雲大師的巧心慧智,以行動書車形式將滿載圖書法水流雲般的開往各處,可能是學校、社區、廟口,護利民眾學生看書借書,讓書走到你跟前,就沒有不讀書的理由。同時藉以推廣全民閱讀,以閱讀提升生命的品質、品味、品德,改變人生,提升視野。
二○○七年一月,第一部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開始行世,影響萬眾,希冀豐沛城鄉的閱讀資源,改善快速社會中可能無暇觸及改善的教養與學習資源落差。全臺共有五十三部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的雲水書車,鷗翼式的中型貨卡引人注目,其機動性與便利性奔馳在大街小巷,沿途播散閱讀樂趣與生命希望,城市鄉村滿溢書香、墨香、字香。
在宜蘭部分,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的雲水書車由佛光山蘭陽別院主持宜蘭業務,後撥予佛光大學一部書車,主理其中十二間小學的書車事務。二○一九年,時任教務長的林文瑛教授委我主持書車的相關事務。我帶著教務長到幾個學校拜訪,聽取小學校長與老師的意見,發現書車的書籍有些陳舊,學生求知若渴,需要一些繪本、科普、奇幻、品德教育的書籍。我乃於這三年的執行計畫期中,購買大量新的圖書約四百餘冊,其中包含現在學生喜愛的桌上遊戲。當時協助借書服務與故事導讀的是佛光山的義工師姐,覺得他們過於辛苦,乃思索也許可由大學生擔任,每次本校學生跟著書車出隊到小學服務,所有的導讀活動都是環繞著品德教育與環保等議題。後又啟動小學生的大學一日體驗營,到佛光大學參與大學生為其規劃的營隊,大學生自行規劃活動帶領小學生,備受小學老師與同學的肯定。
連續三年計畫的執行,加上二○二一年新冠疫情爆發在五月至十月間,書車沒辦法到學校,入校輔導導讀不易,線上視訊輔導又有設備與場地的問題,也覺得要有執行上的突破,應該留下些甚麼。乃與部分小學老師討論,大部分老師都極力贊成出版小朋友作品合集,為學生留下可愛的文字紀錄。
期間,本校林文瑛教務長、圖書資訊處陳麗卿小姐、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張綾玲秘書、唐山出版社賀卓衡先生,加上連續三年幾位服務雲水書車的同學,都提供相當的協助,藉此一併致謝。
收稿到編書成書的過程,黎明國小老師、也是具有候用校長資格的吳雪連老師居中聯繫各小學老師,協助初步審稿,鼓勵學撰寫反饋意見的紙條。其中看到小學生對於本書出版多所興奮的期待,也期盼能藉此繼續耕耘宜蘭創作的種子。
兒童的各種教育都是必須的,尤其在人文蕭落衰朽的時代,文學作品還能依然在兒童的心中與筆觸間滋長茁壯,實屬可貴。因為過了一陣子,他們升上國中高中大學,可能礙於升學、家長、選校的壓力,抉擇符合現代社會人心期待的未來發展方向,會自然的放棄人文、文學與創作,選擇其他有利於升學或是在時代中討好的發展門類。
至少,編選這一本書,可以證明,文學或是創作,曾經在兒童心中來過。
簡文志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佛光大學文藝營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