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北城南的再一次相會
我穿梭於廣泛定義下的台北城南,試著用影像捕捉城市一隅。
「究竟是我在城市裡,還是城市建構於我的想像和記憶之中?」看著鏡頭裡的城市,我不禁想。
就像「盲人摸象」,摸到的地方不同、詮釋的內容也會不同。走在城市裡,個人來去時的感受不同,與別人體會更不同。但是,我們都在這座城裡。讓我們透過影像與記憶的拼湊,找回棲息地。
作者簡介:
黃泰翔
生於1999年的台北,曾於台北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擔任駐村藝術家,現職為自由創作者,以跨領域創作作為最主要的媒介。
除了創作之外,時常在城市之間穿梭與遊蕩。並以台北為據點:透過不同身份的轉換以及觀察與思考,探尋城市空間與人之間的交互關係,根據差異的情境知識,思考對於自身環境、歷史、政治、美學的論點。
作者序
〈作者序〉/黃泰翔
關於這本影像集,我想說的其實是?
我一直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每天生活發生了什麼事我都不會特別記錄下來。過去二十幾年來的記憶或許只能利用細微的碎片去進行拼湊,以至於時常會有似曾相識,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情形發生。而在這短短駐村的幾個月裡,我嘗試著將我自身的記憶,以及每日的「奇遇」利用影像的形式進行書寫與紀錄。
羅蘭・巴特在《明室》一書中寫道:「我不是攝影師,連業餘的也不是,我幹不了這個,性子太急」。看到這句話的我瞬間有種「對!我就是這樣!」的感受,我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我討厭等待,我無法為了一個決定性的瞬間不停地守候;但或許正因為如此,我更能將自身帶入影像當下的場域,並利用這照片將「城市-空間-人」加以連結。
在駐村的這幾十個日子裡,我穿梭於廣泛定義下的台北城南,試著用照片記錄下當時的情景,並將「城市空間」作為最主要的採集對象;城市空間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擁有著多重面貌,一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一些存在建築的實體空間,一些建構在自身對於城市的想像與記憶之上。我認為城市空間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也十分有趣的載體。
我將本冊命名為「Back to habitat(回到棲息地)」,希望可以將我們所處的城市視為一個大型棲息地,而我們就是從旁觀察的科學家;就由對城市的觀察、親身的踏訪,將對於城市空間的想像與自身的經驗進行連結。希望城市中的人們可以回到最純粹的眼光,品味這座城市。
〈作者序〉/黃泰翔
關於這本影像集,我想說的其實是?
我一直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每天生活發生了什麼事我都不會特別記錄下來。過去二十幾年來的記憶或許只能利用細微的碎片去進行拼湊,以至於時常會有似曾相識,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情形發生。而在這短短駐村的幾個月裡,我嘗試著將我自身的記憶,以及每日的「奇遇」利用影像的形式進行書寫與紀錄。
羅蘭・巴特在《明室》一書中寫道:「我不是攝影師,連業餘的也不是,我幹不了這個,性子太急」。看到這句話的我瞬間有種「對!我就是這樣!」的感受,我不是一個有耐心的...
目錄
作者序
01 寶藏巖
02 蟾蜍山煥民新村
03 同安街
04 牯嶺街
05 台北植物園
06 南昌街
07 汀州路
08 唐山書店
作者序
01 寶藏巖
02 蟾蜍山煥民新村
03 同安街
04 牯嶺街
05 台北植物園
06 南昌街
07 汀州路
08 唐山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