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壹 前言
土地行政一科所涵括的層面相當廣泛,包括地權行政、地用行政、地價地稅行政、地籍行政、土地登記行政、徵收及重劃行政,因而是研習土地學科的重要入門,也是未來進入相關公職的重要必考科目。「土地行政」,為土地行政機關,依據土地法令,管理公私有土地之行政管理行為;土地法令則為土地行政機關管理公私有土地之行為規範或根據。因此,土地行政之實質內容,便包括了地政機關、土地法令及受管理之對象(包括土地及其改良物與其權利義務關係人)。而土地行政的工作目標,實際上就是依據法令,執行土地政策,以解決土地問題;國家依據土地政策之目標,制定完善的土地法令,授權土地行政機關據以執行。因此我國基層土地行政部門為能解決土地問題,並完成土地相關事務,即需具備相當的土地行政知識。
貳 命題趨勢分析及準備要領
一、相關土地法規的「多次」研讀
「依法行政」是國家行政人員運作的基本原則,法令的立法及施行代表國家的公權力,故土地行政的出題內容有許多係出自土地法令規定。讀者應詳讀土地法、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土地登記規則、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等重要法律的規定,然而對於較冷門的法律,則挑重要的條文稍加注意即可。由於土地行政一科係以選擇題的方式呈現,故讀者並不一定要熟背,但一定要「多次」詳細閱覽,加強印象,尤其是有關「數字」出現的部分,最好能加以歸納整理,以期對於日期、期間等考題所向披靡。
二、加強地稅行政、地用行政及徵收重劃行政的準備
由「歷年命題落點分析表」可知,近幾年來,地稅地價行政出題比例均維持在20%左右,地用行政則依每年出題方向,至少都有10%,最高可達36%的配分,而同屬地用行政範疇的徵收行政及重劃行政出題率維持在20%上下,而近兩年地籍登記行政命題比率亦趨提高,平均也約有20%。讀者若能考前重點加強上述幾部分,則當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考古題份量仍具一定地位
雖然每年的命題均有所改變,讀者在試作歷屆試題時,卻可發現有一些重點考古題常列其中,如土地法第2條對土地類別的規定、土地徵收的種類、土地登記的種類、優先購買權的期間等,都可見題目選項幾乎相同的考題,因此其佔有的題分應特別加以掌握。此外,讀者在進行模擬試題測驗時,亦應將時間因素考慮進去,且切忌空題不答,喪失可能的猜題分數。
四、行政法考題新趨勢
土地行政的課程內容係主要從行政學的角度配以土地法的規定來貫穿整個架構,而土地行政工作之「依法行政」,不但必須依循土地相關法令的規定行事,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更是一切之基礎。從民國九十三年初等考試開始,行政法的命題比例明顯具重要地位,平均約為每次測驗的20%。雖然如此,讀者也不必擔憂是否必須多準備一科,行政法測驗題型仍多與土地業務有關,相關主題多在於法律命令的位階、行政的種類、各式行政行為以及損害賠償、訴願、行政訴訟等,讀者只要熟讀本書第八章所歸納之重點,即可掌握主要脈絡,於考場上攻無不克。
參 100年初等考試分析
本屆試題回歸到最基本重點的「土地登記規則」與「平均地權條例」,共佔有百分之四十的題分,尚且於「土地稅法」與「土地徵收條例」有許多的考題,這些法規都與地政從業人員最常接觸的業務相關,讀者在上榜前可要多留意熟讀。另外,本份試題相當有鑑別度,不但增加了「大法官釋字」的理解,也出現了大陸地區人民取得不動產之辦法,除了細心記憶重點法規,瞭解與土地相關的時事也是相當重要的!
肆 100年五等考試分析
本份試題鑑別度相當高,涵蓋範圍廣泛,共有二十一種法規出現在這份試題裡,尤其「稅捐稽徵法」、「祭祀公業條例」及「獎勵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市地重劃辦法」幾乎是首次在五等考試中出現,顯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土地行政一科,除了熟讀常考法規加強深度,土地行政相關法規也必須涉獵,以加強廣度。於出題主題部分,佔分最高的是「徵收重劃」及「地稅地價」,兩者共超過了一半的題分,加以參與的法規眾多,複雜度也隨之提升;而「地籍」和「地用」各佔有二十分,考題較接近歷屆考古題的方向。因此要征服這種高鑑別度的試題,建議平時進行全方面的學習,從常考法規與考古題出發,延伸學習相關法規與特殊題型,將更能提升競爭力,取得高分!
伍 101年初等考試分析
本份試題測驗的法規廣泛,共出現十八個法規及五題綜合觀念題。值得留意的是綜合觀念題,無法在各種法規明確地確定答案,必須累積對土地行政的概念,才能選出正確答案。出題法規主要集中在「平均地權條例」、「土地徵收條例」、「都市更新條例」及「土地法」,亦屬歷屆考古題重點;而佔分最高的主題是「徵收重劃」,佔有三成題分,其次為「地籍」接近兩成,而「地用」及「地稅地價」則共佔三成,主題集中程度與歷屆試題相當接近,顯示土地行政一科試題方向漸趨一致,讀者可從考古題出發,再延伸學習相關法規,如此一來,掌握內容面面俱到,答題也可以分分到位。
雖然命題型態在近幾年愈來愈多元化,但讀者若能掌握上述原則與準備方向,再輔以相關用書之系統整理與題型演練,必可增加上榜實力,進而突破眾多考生競爭成為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