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其原名月生,後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引經據典,為其改字鏞,號月笙。他生於鄉野,家庭寒微,童年便父母雙亡,雖有繼母與外婆撫養,但生活境況幾近孤兒。杜月笙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因無人管教,便於工作之餘在上海結識了一些街上的混混、流氓和一些遊手好閒之徒,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沾染賭嫖之習。況且當時的上海灘人事繁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加上他童年讀書甚少,為生存計,便成了這個染缸中的一員。
雖然往事如煙,但知道杜月笙者仍大有其人。而知其人者,皆自書本中獲知,且多為小說家言。而言杜月笙者,又皆以醜化其人為能事,道其非嫖即賭,與人勾心鬥角,唯利是圖。但就實際而言,杜月笙有嫖賭之習是實,然絕非他一生都如此作態。倘若如此,杜月笙緣何能結交那麼多的軍政高官、社會名流,以及工商界的眾多風雲人物?同時也讓自己的聲名聞達?很顯然,杜月笙其人,也並非我們今天所臆想出來的那類人物。
究其根源,其皆為世俗眼光所累,如同「一朝是賊,終生是賊」,「一朝為匪,終生是匪」,所謂的「成王敗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杜月笙大傳》(分兩冊,即「杜月笙前傳」、「杜月笙後傳」)取材於史實資料,以不褒不貶的立場擇其要者概述之,自杜月笙出生始,到其逝於香港止。雖沒能面面俱到寫出他的千百事、萬千事,但讀者從中自會「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而對杜月笙這位中國近代上海灘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有個全新的了解和認識。
當然,杜月笙青少年時期之行為,不足之處頗多,今日我們應引以為戒。但杜月笙中年後之做法,卻有可圈可點之處。至少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募款捐給在東北打響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及其所率領的抗日隊伍,後又兩次參與上海的「淞滬會戰」。及至後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他又多方資助新四軍醫療器械及所需藥品。
一個人此前也許做過很多錯事或惡事,但當民族危難之時,他能投身其中,盡自己的一份義務,雖功績不卓,但也應該受到我們應有的尊重。
關於杜月笙,現今他的種種所為皆已成為往事的影像。如果讀者能從這部書中,體會到某種有益於自己心靈的感悟與體察,從而當成前車之鑒,或者後事之師,那麼本書也就擁有了它存在的價值和一些意義。
章節試閱
掀起工潮鬪老外
陰險殺手
這個叫王柏齡的人與杜月笙早就認識。早在辛亥革命時,王柏齡在陳其美的手下做事,與杜月笙和黃金榮都有交往過。
王柏齡,字茂如,江蘇江都人。其出身江蘇名門,14歲入讀南京陸軍小學,畢業後轉往保定速成學堂,與蔣介石為同學。之後往日本留學,先進入振武學堂,
同時加入同盟會。辛亥革 命後回到中國,參加南京、上海等地的革命,歸陳其美領導。一九二三年前往廣州參予創建黃埔軍校,並任為軍校教授部主任。一九二四年黃埔學生成立黨軍兩團,王柏齡任第二團團長(一團團長為何應欽)。一九二五年國民革命軍成立,黨軍改為第一軍,軍長為蔣介石。北伐戰爭開始,其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這一次,王柏齡被派來上海,主要是來做杜月笙的軍事顧問,可見蔣介石對他的信任。
杜月笙一見王柏齡來做自己的軍事顧問,也感覺蔣介石對自己很夠意思,心想這回自己一定要為蔣介石賣賣力氣。
可杜月笙不知道的是,這一次蔣介石為自己的利益,只不過是利用他杜月笙而已。
由於有王柏齡這個軍事顧問作指導,很快,「中華共進會」就拉起了一萬六千多人的陣容,當然其中的一半以上人數,都是杜月笙和黃金榮的徒子徒孫。
一九二七年4月9日,蔣介石下令上海戒嚴,同時委派白崇禧和周鳳歧為戒嚴正副司令。
杜月笙聞風而動,於4月9日的當天,派已經成了杜公館大管家的萬墨林,給上海總工會負責人汪壽華送去一份請帖,假意邀請汪於4月 11日晚8點到杜公館赴宴,並稱共商機密事項。
汪壽華因與杜月笙相識,並沒料到杜月笙會設計害他。再者,如今杜月笙在上海是知名的人物,況且杜月笙又是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他也想乘機說服杜月笙加入工人運動,所以當聽說杜月笙有要事商議,汪壽華便一口答應說準時前往杜公館。
一九二七年4月 11日下午,空氣中已經滿是硝煙與血腥的味道。上海的大街上,成批的國民黨軍隊四處巡邏,佈置崗哨。英法租界的巡捕房及駐軍,此刻也都荷槍實彈,戒備森嚴,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即將使上海這個繁華的世界變成殺人的刑場、罪惡的舞臺。
4月 11日這天晚上,在汪壽華到來之前,杜月笙就讓顧嘉棠、芮慶榮、葉焯山、高鑫寶、馬祥生、謝葆生等人埋伏在杜公館的大門之內。大門之外,則停放著兩部汽車,一部在華格臬路通往李梅路的轉角,內有司機和兩名用槍武裝著的流氓。而另一部在就停靠近杜公館的大門處,裡面沒有一個人,但其中放著麻袋、繩索、鐵鍬等殺人兇器。
晚上七點三刻,顧嘉棠又負責在杜公館裡外檢查了一遍,認為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不會再有任何紕漏時,這才回到在客廳向坐著的杜月笙做彙報,杜月笙朝顧嘉棠點點頭說:「不要在我家裡動手,要做得乾脆,不要留下任何痕跡。」說完,便起身往樓上走。
晚上快到八點的時候,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坐著車子來到杜公館。可當汪壽華的車子剛剛在杜公館的門口停下,預先等在華格臬路、李梅路轉角的那部汽車便開始徐徐向前滑動。
汪壽華人到門口,門燈一亮,門衛將汪壽華迎進杜公館的大門之內,隨之,大門便關上了。
此時,徐徐滑行的汽車已駛近汪壽華座車的左邊,只見這輛汽車的車門一開,從裡面快速跳出四個彪形大漢,在汪壽華的司機和一名警衛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就將他們綁架至祕密地點殺害了。而汪壽華進入杜公館後,剛要走進向客廳,躲藏在門旁邊的葉焯山乘汪壽華抬腳想跨過門檻時,便用右肩猛然撞擊汪壽華的左胸,接著顧嘉棠、芮慶榮、馬祥生、謝葆生等人一擁而上,窮凶極惡地反剪住汪壽華雙手,並用一塊布捂住他的口鼻。隨之,顧嘉棠、芮慶榮將汪壽華架上預先停在門口的那輛汽車,由高鑫寶開車,向法租界外的楓林橋地界駛去。
就此,這位共產黨黨員,上海工人運動的領袖,於一九二七年4月 11日深夜,被蔣介石唆使的杜月笙派人祕密殺害,成為一九二七年的「四‧一二」事件中的第一位犧牲者,時年26歲。
第二天凌晨,震驚全國的「四‧一二」慘案爆發。這時,杜月笙、黃金榮等人率領所謂「中華共進會」的一萬六千餘名暴徒,以突然襲擊的形式參與屠殺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和革命群眾,成了蔣介石利用的儈子手。
當天下午,蔣介石的反動軍隊佔領了上海總工會,和工人糾察隊總指揮處。接著,查封或解散革命組織和進步團體,進行瘋狂的搜捕和屠殺。在事變後的三天之中,上海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蹤者五千多人。共產黨員除汪壽華外,陳延年、趙世炎等,也在「四‧一二」慘案中犧牲了。
一九二七年4月15日,廣州的國民黨也發動了逮捕行動。當日捕去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二千多人,封閉工會和團體200多個,優秀的共產黨員蕭楚女、熊雄、李啟漢等被害。同時,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等省的國民黨也以「清黨」的名義,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進行大屠殺。而北方的奉系軍閥,也在北京進行捕殺共產黨。一九二七年4月28日,李大釗和其他19名革命者,在北京被槍斃。
四‧一二事件,標誌著中國階級關係和革命形勢的重大變化。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民黨反動派捕殺共產黨員情形派,此時已從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完全轉變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從此,蔣介石和他的追隨者完全從國共革命統一戰線中分裂出去,使得革命在部分地區遭重大失敗。
一九二七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與保持國共合作的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而在北京,還依然存在著奉系軍閥張作霖政權,當時全國出現了三個政權相互對峙的局面
掀起工潮鬪老外
陰險殺手
這個叫王柏齡的人與杜月笙早就認識。早在辛亥革命時,王柏齡在陳其美的手下做事,與杜月笙和黃金榮都有交往過。
王柏齡,字茂如,江蘇江都人。其出身江蘇名門,14歲入讀南京陸軍小學,畢業後轉往保定速成學堂,與蔣介石為同學。之後往日本留學,先進入振武學堂,
同時加入同盟會。辛亥革 命後回到中國,參加南京、上海等地的革命,歸陳其美領導。一九二三年前往廣州參予創建黃埔軍校,並任為軍校教授部主任。一九二四年黃埔學生成立黨軍兩團,王柏齡任第二團團長(一團團長為何應欽)。一九二五年國民革命軍...
目錄
第十二章 掀起工潮鬪老外
一 陰險殺手
二 桃色事件
三 稅收糾紛
四 貴人到來
第十三章 插手金融擠對手
一 開辦銀行
二 豪奪巧取
三 又娶新人
四 擠兌風潮
第十四章 內爭之時抵外辱
一 貪心不足
二 盯上航運
三 禁止日貨
四 對抗日寇
第十五章 愛國之舉人皆有
一 募捐抗日
二 淞滬之戰
三 國際交涉
四 會見戴笠
第十六章 避難遠走他鄉路
一 避居公寓
二 杜張相談
三 離開上海
四 避難香港
第十七章 懲罰鋤奸見性情
一 拆汪的台
二 病魔纏身
三 接受拉攏
四 鋤奸行動
第十八章 客居他鄉非故鄉
一 管家被抓
二 撤離香港
三 重慶歲月
四 回歸上海
第十九章 人世無常亦空忙
一 懲處小人
二 管家投案
三 賑災選美
四 紡聯盟主
第二十章 暮年有愛悲晚景
一 豔福遲來
二 教誨兒女
三 蔣杜鬥法
四 倉皇出逃
第二十一章 富貴逝後見荒涼
一 不買豬鬃
二 門庭冷落
三 統戰對象
四 槍決兇手
第二十二章 撒手西去苦滋味
一 病情惡化
二 補辦婚禮
三 病危之中
四 撒手人寰
第十二章 掀起工潮鬪老外
一 陰險殺手
二 桃色事件
三 稅收糾紛
四 貴人到來
第十三章 插手金融擠對手
一 開辦銀行
二 豪奪巧取
三 又娶新人
四 擠兌風潮
第十四章 內爭之時抵外辱
一 貪心不足
二 盯上航運
三 禁止日貨
四 對抗日寇
第十五章 愛國之舉人皆有
一 募捐抗日
二 淞滬之戰
三 國際交涉
四 會見戴笠
第十六章 避難遠走他鄉路
一 避居公寓
二 杜張相談
三 離開上海
四 避難香港
第十七章 懲罰鋤奸見性情
一 拆汪的台
二 病魔纏身
三 ...